首页期刊导航|可再生能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可再生能源
辽宁省能源研究所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 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 辽宁省太阳能学会
可再生能源

辽宁省能源研究所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 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 辽宁省太阳能学会

张大雷

月刊

1671-5292

kzsny2007@163.com

0417-2832895;2835349

115003

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银泉街65号

可再生能源/Journal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发布国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针、政策、报导该领域科研成果和应用技术,普及可再生能源知识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质与聚丙烯共热解特性研究

    陈佳奇武云飞王一鸣班延鹏...
    995-10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认识生物质与废塑料共热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通过热重分析仪和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杨木单独热解特性以及聚丙烯添加量对杨木和聚丙烯共热解产物分布和产品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500℃为杨木单独热解时获得焦油产物的最佳温度,最高焦油产率为 31。2%;在低温段(小于 380℃),杨木和聚丙烯共热解的最大失重速率实验值略大于理论值,在高温段(大于 430℃),共热解DTG曲线的峰值温度向高温区偏移;共热解对气体产物的生成起到了正协同作用,提高了气体产物的低位热值,对焦油的生成起到了负协同作用,但共热解使焦油中的酚类、酸类、酮类、呋喃类等含氧化合物的含量降低,烯烃类化合物的含量显著提高;此外,共热解使半焦的石墨化程度提高。

    生物质聚丙烯共热解产物分布协同效应

    基于生物混凝剂的太湖蓝藻生物质气浮收获与微波干燥中试系统研究

    张海阳李莉莉程绍哲于桐泊...
    1004-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生物混凝剂的蓝藻生物质混凝-气浮收获与微波干燥工艺,开发了处理量为20 m3/h的中试系统。在太湖的连续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蓝藻生物质的收获效率高达 95%,脱水后生物质的含水率可降低到85%以下;经微波连续干燥10 min后,生物质含水率可以降低到10%以内,且微波干燥对生物质中的蛋白质和糖类等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没有影响。经济性分析和成本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蓝藻生物质的收获与干燥总成本为 4 134。1 元/t,其中生物混凝剂成本占 50%以上,蓝藻生物质处理成本与生物混凝剂用量和成本以及微波干燥量密切相关。

    蓝藻生物质生物混凝剂收获微波干燥

    生物柴油调合燃料在EGR氛围下的燃烧颗粒结构特征分析

    瞿磊王忠冯洁李守娟...
    1012-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农用单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EGR率分别为 0,15%,30%的条件下,测试其燃用生物柴油调合燃料时的碳烟排放特性,探究EGR率对生物柴油调合燃料燃烧颗粒结构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调合燃料可以缓解因引入EGR而导致的碳烟排放量升高问题,且大EGR率工况下的改善效果更显著;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粒径为 20~80 nm,呈正态分布;相同EGR率条件下,燃用生物柴油调合燃料形成的颗粒粒径明显减小,且颗粒间的团聚程度增强,颗粒的孔隙率增大,界面层厚度增加;采用EGR技术,颗粒群的平均粒径增大,团聚程度增强,颗粒的孔隙率减小,界面层厚度增加;掺混生物柴油及引入EGR均会导致形成的颗粒表面粗糙程度和不规则程度有所提高。

    柴油机颗粒生物柴油废气再循环

    居民视角下辽宁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建议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珊孙文李彦龙李润东...
    1019-1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助于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在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居民看法的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以辽宁省居民对可再生能源认知、态度、行为以及政策意见为研究内容,依据人口数、可用耕地面积以及通过U-Net模型识别计算的可用屋顶面积,结合内曼分布设计各市所需问卷数,在线上线下同时展开调查。在所得的1 332份问卷中,20。00%以上的居民对可再生能源有错误认知,63。62%的居民愿意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65。57%的居民更希望企业发挥较大的作用。对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职业类型显著影响居民对可再生能源的认知和行为,企业类居民对我国能源资源、家庭储能系统的了解程度比非企业类居民分别高9。66%,18。20%;企业类居民主动选择价格稍高的绿色节能家电比非企业类居民高10。37%;非在校学生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支付更高电价的意愿比在校学生高 10。93%。支持在辽宁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居民,更容易接受价高的绿色节能家电,同时支持将自己的低碳行为转化为绿色积分或碳配额。文章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提出开展社会活动,提升辽宁省居民可再生能源认知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投资,降低产品价格,增加居民参与积极性;提出可再生能源总体运作框架,促进绿色积分交易,在辽宁省打造一批净零碳排放的示范区。

    辽宁省可再生能源影响因素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基于I-V曲线逆推法的光伏组件故障诊断策略

    朱青云刘凡曾伟
    1029-1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伏组件故障诊断一般依赖于对辐照度和温度等环境变量的测量,对分散的组件故障判别不够精确。文章提出了基于逆推I-V 曲线法的光伏组件故障诊断策略。该策略事先提取光伏组件模型参数,然后计算不同辐照度及太阳能电池温度下的I-V 曲线,形成I-V曲线库;在运行时无须实时监测太阳能电池运行时表面辐照度及平均温度,仅测量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最大功率点电压、电流,即可判断出组件是否发生故障。搭建实验平台对典型故障进行模拟并利用该策略进行判别,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策略能够有效判断组件的故障。利用该策略研发了单板故障监测模块,实现了光伏组件在线故障判断,提高了光伏组件故障判断的精确性及光伏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太阳能电池参数辨识最大功率点逆推I-V曲线

    喷射式同轴套管换热器采热特性研究

    郭志远付必伟张思
    1037-1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井底高温区地热能开采效率,文章构建了一种用于水平地热井开采的喷射式同轴套管换热器。基于有限体积法建立水平段近井底区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对比分析外进内出型(Outside-in and Inside-out type,OI)、内进外出型(Inside-in and Outside-out type,IO)和喷射式(Jet Inlet,IOI)同轴套管换热器的流场和温度场,揭示了喷射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机理。结果表明:IOI型换热器内流体的湍动能增加,并形成涡旋,提高了地热开采效率。通过对比采热性能发现,努塞尔数随质量流量增加而增加,IOI型的努塞尔数比其他两者分别高18。33%~32。48%和 5。33%~18。84%;摩擦系数随质量流量增加而降低;相同质量流量下,IOI型换热器热增强系数比其他两者分别高 9。13%~13。58%和 3。61%~10。24%;IOI型的平均采出温度和平均延米换热量始终在三者中最高。研究结果为提高水平地热井同轴套管式换热器开采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水平地热井同轴套管式换热器采热性能热增强系数

    粘土中吸力锚基础的抗扭承载特性研究

    张浦阳马思腾乐丛欢丁红岩...
    1047-1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粘土中的吸力锚基础承受水平与扭矩组合荷载、垂直与扭矩组合荷载的性能展开了研究。首先通过数值模拟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基于有限元建立了长径比为1 的吸力锚基础模型,研究了水平荷载、竖直荷载和扭矩荷载组合作用下的吸力锚基础承载特性。结果表明:在扭矩荷载的作用下,吸力锚基础的水平和竖直承载性能均显著降低,随着水平荷载作用点的下降,吸力锚抵抗扭矩荷载的能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水平-竖直-扭矩荷载三者组合作用的情况下,随着扭矩荷载的增大,吸力锚极限承载力的下降趋势显著增大,随着荷载方向与水平面夹角增大,吸力锚抵抗扭矩荷载的能力呈现增大趋势。

    吸力锚基础扭矩荷载承载特性有限元

    大型双馈风电机组弹性支承动态特性分析

    尹尧杰褚景春姜培学
    1054-1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电机组正在朝着大型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机组载荷成倍增长,这对机组部件的动力学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以风电机组齿轮箱弹性支承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风电机组整机动力学模型,并耦合风轮气动载荷计算与风电机组控制程序;然后,利用搭建的风电机组整机模型计算了均匀风速下齿轮箱弹性支承的动态响应时频特性,对比分析了风切变、塔影效应以及非线性刚度对弹性支承响应的影响规律;最后,结合实际仿真计算了湍流风速工况下风电机组一个弹性支承出现损坏时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当弹性支承出现损坏仅能匹配 50%刚度时,其响应会急剧增大,超过振动标准安全阈值 4 倍以上,影响风电机组整机安全稳定运行。

    风电机组多体动力学非线性刚度弹性支承动态特性

    考虑局部冲刷的海上风电单桩基础侧向承载特性

    张融圣刘寒秋朱嵘华陈勇...
    1061-1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海上风电单桩基础设计中,通常会忽略局部冲刷坑形态并直接简化为整体冲刷,造成桩基设计偏于保守。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采用适用于大直径单桩的双曲线型p-y曲线构建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引入等效深度的概念,并基于土工离心机试验数据对其进行修正,建立了考虑冲刷坑形态的单桩基础一维简化分析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进一步对比分析其它修正模型,探讨了各模型对冲刷条件下单桩基础侧向响应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局部冲刷主要导致浅层海床的桩侧土反力减小,故合理修正浅层土的p-y曲线是分析受冲刷单桩侧向响应的关键。现有模型由于低估了局部冲刷后浅层海床土的竖向有效应力,导致桩基侧向响应预测结果更接近于整体冲刷模型。

    局部冲刷单桩基础p-y曲线侧向承载特性

    基于平衡分布自适应迁移学习的多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方法

    张雅洁王罗刘宇璐乐波...
    1068-1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电机组状态的准确监测对风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和经济效益提升至关重要。但是,受不同风电机组运行数据分布差异的影响,现有状态监测方法在多风电机组应用场景下存在精度和效率难以兼顾的问题,而平衡分布自适应迁移学习(BDA)可以拉近数据距离,同化数据分布。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BDA的多风电机组状态监测方法。首先,基于Copula熵的互信息法挖掘风电机组运行状态关键影响参量;然后,构建基于门控循环单元模型(GRU)和序贯概率比检验(SPRT)方法的单风电机组状态监测模型;最后,构建基于BDA的多风电机组运行数据分布同化模型,并用于多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节省建模成本和计算成本,能够在保障多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精度的前提下,显著提升监测效率。

    风电机组状态监测平衡分布自适应迁移学习序贯概率比检验门控循环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