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农业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农业研究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现代农业研究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单静

月刊

2096-1073

ncsykjxx@163.com

0451-53627167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银行街74号

现代农业研究/Journal Modern Agriculture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设有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专题讲痤、信息流通、新闻天地、科技致富带头人,争鸣与探索等栏目,以农村各业实用技校技术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蔗渣灰与石灰配施对酸化土壤的改良及玉米植株生长的影响

    江涛常再艳刘思汝马海洋...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热带酸性砖红壤为研究对象,在有机肥代替部分化学氮肥的基础上配施甘蔗渣灰与生石灰,探索其对土壤酸化的改良作用.[方法]采用盆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盆栽试验设置处理1:甘蔗渣灰与生石灰用量比为1∶1(L1B1);处理2:甘蔗渣灰与生石灰用量比为1∶2(L1B2);处理3:甘蔗渣灰与生石灰用量比为1∶4(L1B4);施用纯化学肥料氮磷钾的处理为对照(CK).分别在玉米生长的苗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测量玉米生理生长状况,探讨生石灰和甘蔗渣灰的最佳比例和最优选择.同时开展田间试验,以纯化学肥料氮磷钾为对照(NPK),设置处理1:有机肥替代30%化学氮肥(M30),处理2:在30%有机替代的基础上配施甘蔗渣灰+生石灰(M30LB),在收获期测定土壤各项理化性质.[结果](1)盆栽试验L1B1处理表现最佳,较CK组可提升玉米植株最大叶长11.05%、最大叶宽17.46%、冠幅 27.55%、株高28.24%;提升土壤pH值1.41个单位、土壤速效磷8.36%、碱解氮75.00%、交换性钙离子含量1.08倍;(2)大田实验M30LB处理(70%NPK+有机肥+甘蔗渣灰+石灰)对土壤酸化改良效果最佳,同对照组(100%NPK)相比pH值提高了1.68个单位,土壤碱解氮提升44.45%;有机质含量提升20.07%,速效磷含量提升40.81%,硝态氮含量下降26.06%;(3)主成分分析显示土壤团聚体、速效磷、有机质和硝态氮对土壤改良效果影响相对较大、反馈效果更加明显.土壤pH值变化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0.25 mm团聚体、交换性钙离子、土壤碱解氮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与土壤硝态氮、<0.053 mm团聚体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结论](1)在甘蔗灰施用量为10 g/kg的前提下,生石灰的使用量在2.5 g/kg~10 g/kg均有利于玉米植株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提高,且对于土壤pH值的提升也较为迅速;(2)农业生产上生石灰与甘蔗渣灰的比例以1∶2左右为宜;(3)甘蔗渣与生石灰配施能减少农业氮肥的施用,降低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和负面影响,对土壤酸化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甘蔗渣灰石灰有机肥土壤酸化玉米生长

    秸秆还田配施菌剂对冻融期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综述

    穆英贤李富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东北土壤由于多年高强度垦殖及自然因素影响,土壤养分不断流失,质量持续下降,严重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养分,对土壤修复以及土壤有机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秸秆还田腐解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尤其是土壤酶的分泌.秸秆还田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使它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然而受低温和冻融作用的影响,农作物秸秆腐解速率缓慢,低温菌剂作为生物处理相较于常规物理、化学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的特点,用科学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秸秆配施菌剂还田工艺,对保障粮食安全、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实现三江平原农业现代化及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深入分析以上问题,为作物秸秆科学还田提供科学参考.

    秸秆还田有机碳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低温菌剂

    藏东南森林土壤有机碳汇海拔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孟喜悦巴桑韩嘉华卢杰...
    18-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地理位置独特,生态系统较为复杂,藏东南地区成为研究森林土壤有机碳汇的重要区域.文章对近年来藏东南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密度的海拔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受气温、降水、植被类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藏东南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密度在海拔梯度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此外,气候变化还对藏东南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碳的贮存与释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探究藏东南森林土壤有机碳汇海拔格局与相关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土壤有机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以期为生态恢复和气候适应提供理论支持.

    土壤有机碳储量有机碳密度气候条件藏东南

    基于遥感影像的阿拉尔垦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研究

    王江竹王玮瑱李渊博罗德芳...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阿拉尔垦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制图可以更好了解其分布和变化规律.本研究以阿拉尔垦区为研究区,基于257个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采用监督分类法将研究区划分为5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提取9种不同的植被指数作为建模因子,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建模,对研究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RF)模型能够准确评估土壤有机质含量,其建模集R2值为0.73,RPD值为1.87,RMSE值为1.59 g·kg-1;验证集R2值为0.71,RPD值为1.91,RMSE值为1.59 g·kg-1.基于RF模型对阿拉尔垦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制图,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由耕地土壤向外围区域递减,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多,荒漠的有机质含量最少,林草地和未利用地有机质含量适中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阿拉尔垦区土壤肥力提升以及土壤有机质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监督分类土壤有机质随机森林

    基于SWOT-AHP模型的"光伏羊"发展战略研究——以青海省塔拉滩为例

    陈超李中昊胡西武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SWOT-AHP模型,以青海省塔拉滩"光伏羊"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yaahp12.11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构建战略四边形雷达图,制定发展战略.研究表明:(1)青海塔拉滩"光伏羊"项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良好.(2)太阳能和土地资源比较充足、项目前期投资成本较高、"双碳"背景下清洁能源产业支持、营商环境不优导致项目运行存在不确定性,这四个单因素对塔拉滩"光伏羊"产业影响最为明显.(3)优势对塔拉滩"光伏羊"产业影响最大,机遇其次,挑战最不明显.(4)青海省塔拉滩"光伏羊"产业应积极采取SO开拓型战略,推动区域特色光伏农业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争取政策与资金、强化技术创新、推动深入合作,实现共赢的对策建议.

    光伏羊光伏农业SWOT-AHP分析法发展战略塔拉滩

    新时代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以广东省佛山市松塘村为例

    杜海婷周杨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有着独特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是新时代下推动农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文旅资源.文章以广东省佛山市松塘村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究了松塘村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打造了"一心双轴三方多维"的立体化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具有跨界融合、历史交融、多方价值共创三个特征,并针对当前松塘文旅融合的存在问题,提出优化路径,深化松塘村的文旅融合发展,为南海区乃至我国其他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借鉴,焕发传统村落新活力.

    传统村落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松塘模式

    绿色普惠金融促进乡村农业产业产居融合发展的机制研究

    扈剑晖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概述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农业产业产居融合的基本概念,分析二者之间的理论关联.并指出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拓宽资金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环境保护、深化产业融合、创新金融产品和完善风险管理等策略,以期为推动乡村农业产业产居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绿色普惠金融乡村农业产业产居融合机制挑战策略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龚晨杰刘中秋文军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文化旅游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一是挖掘文旅产业的开发模式,将文旅产业发展的视角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一步丰富文旅产业形式;二是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提供新路径.文章通过文献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从理论基础及研究意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等方面对南宁市乡村文旅资源发展的研究,可以为广大城郊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城郊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对策建议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困境与优化路径

    陈晓菲李富昌胡晓辉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正逐渐渗透到农业领域,为农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在厘清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企业高质量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明确了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不足、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管理人员数智转型意识低、政策创新驱动不足等困境,对此,应从强化县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化人才外引内培体系;提高管理人员数字化转型意识;政府积极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等着手,进一步推进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数字技术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植物形态结构与生长发育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黄小忠王充胡晓丹胡荣...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形态学涵盖的知识点繁多,且植物的微观结构和生长发育过程难以直接观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为应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构建植物形态结构与生长发育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以辅助教学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持.该系统基于B/S架构,部署在校园网服务器上,用户通过Web浏览器访问,终端与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系统包括理论学习、理论考核、实操练习和实操考核四个模块.教学实践表明,该系统克服了学时和微观结构的限制,规范了实验操作,提高了切片操作的安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