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金融
南方金融

李思敏

月刊

1007-9041

scf@nfjr.gd.cn

020-81322307;81322233

510120

广东省广州市沿江西路137号

南方金融/Journal South China financeCHSSCD北大核心CSSCI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坚持理论性、实践性与政策性兼收,南方特色与全局观念并蓄。目前,它已成为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金融理论与实务刊物,有力推动了金融改革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金融素养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基于2021年CHFS-SCAU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

    展凯吴金迅刘倩米运生...
    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使用2021年华南农业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共同开发的"普惠金融与三农研究"调研数据以及西南财经大学搜集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在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进行定量测度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有助于缩小消费不平等,减缓收入不平等、缓解流动性约束、优化家庭资产配置、地位寻求是数字金融素养降低消费不平等的重要作用渠道;数字金融素养对改善低学历、中老龄人群和低收入、低资产、乡村地区家庭消费不平等状况的作用效果更大;数字金融素养不仅可以缩小消费机会的不平等,还能缓解消费能力的不平等。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中,为更好地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助力高质量发展,应当在持续推动数字金融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完善数字金融素养教育体系,强化对弱势群体的精准帮扶,减少因"数字鸿沟"而产生的"金融排斥"。

    共同富裕数字金融金融素养普惠金融数字鸿沟

    气候风险对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刘志洋牛亚楠徐索菲
    2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业气候风险的实质是经济低碳转型中搁浅资产风险的增加导致资产质量下降。运用纽约大学Stem商学院波动率实验室发布的从搁浅资产风险视角计算的全球金融机构气候风险指标,以中国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商业银行气候风险越高,其系统性风险贡献度便越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上升;第二,当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和资产负债率越高时,气候风险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程度便越大,资产收益率越高则气候风险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越小;第三,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存在遮掩效应,遮掩了气候风险增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下,金融管理部门要推动商业银行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建立气候风险管理框架;进一步发展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业务,优化资产结构;强化银行业气候风险监测,将气候风险因子纳入宏观审慎政策调控框架。

    碳达峰碳中和气候风险转型风险系统性风险搁浅资产

    地方政府财政重整的现状、问题与制度建构

    魏西赵鑫
    3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政府债务的存量化解与增量可持续已成为目前考验各地政府的一大难题。地方政府财政重整具有保障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保护债权人利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制度功效,但从已有实践来看,地方政府财政重整还面临诸多难题:一是财政重整所依据的规范效力存在瑕疵,二是财政重整的实施流程规范性不足,三是制度设计缺乏利益平衡机制。根据国务院《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已搭建起的制度框架,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供给,从提高规范效力层级,制定《地方政府财政重整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财政重整的整个流程以及完善地方政府财政重整的相关配套制度着手,运用法治化的手段促进我国地方政府举债化债实现良政善治。

    财政体制地方政府债务地方债务风险财政重整债务重组

    市县专项债券举债自主权的理论辨析与实现路径

    曹锐涛
    5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县虽为专项债券"借、用、管、还"的"主力军",但长期受制于行政管控模式,只有较弱的举债自主权,导致实践中出现专项资金供给无法有效匹配项目需求、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表面化、"谁用债谁还债"责任空置化等问题。对此,可从理论、模式、制度三方面强化市县专项债券举债自主权的辨析,进而探讨可行的改革路径。理论方面,从公共财政角度看,强化市县专项债券举债自主权合乎历史演进规律;从效益财政角度看,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实践诉求之一便是强化市县专项债券举债自主权;从法治财政视角看,强化市县专项债券举债自主权是权责一致性逻辑的必然要求。模式方面,宜选择法律控制模式,兼顾专项债券的效率、安全与秩序价值,实现市县一级政府与中央、省级政府在行政权力上的新均衡。制度方面,建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实行余额管理制和自主发行制,相应推行预算常规化与问责常态化。

    财政体制地方债政府债券专项债券激励相容

    金融科技风险监管困境的二元应对路径:理念转变与方式优化

    韦洁武长海
    6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对于传统金融风险,金融科技风险呈现出辐射范围扩大、风险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上升等新特征。现行金融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在应对金融科技风险上面临困境,亟需按照"理念—方式"的逻辑,重新审视并变革金融监管理念及监管方式,实现对金融科技风险的有效监管。要转变传统监管固有的金融抑制理念、形式监管理念和风险防范理念,树立并贯彻金融包容性理念、实质重于形式理念和风险配置理念。要优化金融监管方式,在监管主体维度上采取共享共治型监管方式,在监管对象维度上引入先行实验型监管方式,在监管工具维度上运用科技驱动型监管方式,以更有效的金融监管为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金融科技金融监管金融风险防控监管沙盒包容性监管

    跨境存款保险协作:国际实践和中国选择

    王楠
    7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银行跨境经营的背景下,为了解决各国家/地区存款保险制度间的差异对存款人保护、行业公平竞争和金融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跨境存款保险协作机制必不可少。欧盟基于互认原则在较大程度上协调了各成员国存款保险制度,并致力于推动建立统一的欧洲共同存款保险机制。其他国家/地区主要通过监管机构间签订谅解备忘录实现以信息交换为主要内容的跨境协作,但在决定是否允许境外银行分行参加存款保险问题上的做法差异较大。目前港澳银行内地分行吸收的存款既不受港澳存款保险保护,也不受内地存款保险保护,加之三地存款保险协作机制的缺位,可能成为内地与港澳跨境金融安全网的短板。为了实现内地与港澳存款保险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应允许港澳银行内地分行加入内地存款保险,建立以三地相关机构间谅解备忘录为基础的内地与港澳存款保险协作机制,并借助联合公告等多种途径提高公众认知。

    存款保险条例存款保险基金外资银行银行监管跨境监管合作

    "双碳"目标下农业碳汇价值实现的规范逻辑与制度优化

    胡锋
    8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兼具碳排放和碳汇双重属性,既能通过碳减排助力碳达峰,又能借助碳增汇贡献碳中和。深度挖掘农业碳减排潜力并激励农业碳汇产出是实现农业碳中和,进而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为此,要加强农业碳汇法治保障,巩固和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并促进农业碳汇价值实现。具言之,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协同立法模式并加强农业碳汇相关立法的内部衔接与协调;采取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行政监管体制,建立农业碳汇交易"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机制;明晰农业碳汇产权归属,从国家制度框架、地方政策体系及具体规则设计三个维度构建农业碳汇市场交易机制;适度发挥司法能动功能,建立农业碳汇司法救济机制;健全农业碳汇生态保护补偿、社会多方参与等配套实施机制。

    碳达峰碳中和农业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碳汇交易碳金融

    《南方金融》严正声明

    《南方金融》编辑部
    98页

    征稿启事

    99-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