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建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
南方建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

何镜堂

双月刊

1000-0232

nfjz@vip.163.com

020-87560995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五山璐381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南方建筑/Journal South Architecture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为搭建高水平刊物平台,从2008年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接办《南方建筑》杂志,由何镜堂院士担任主编。新版《南方建筑》秉承岭南文化务实的传统,弘扬建筑创新的精神,为促进南方建筑学界与国内及国际建筑界的交流作出积极的努力与探索,得到业界较高的评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创商业综合体的空间消费吸引特征研究——以诚品书店苏州店为例

    毛媛媛刘思婕王灿李文超...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选取"诚品书店苏州店"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文创主题类商业综合体中消费者的空间使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文创主题类、部分餐饮类店铺和公共空间在诚品商场中消费吸引力高,位于高层时可有效增强整个商场的消费吸引价值,其他类型店铺的消费吸引力一定程度上会受此类店铺的影响.因此在文创类商业空间布局时,将不同消费吸引力的店铺进行组合配置,强化各店铺影响关联的同时提高其他店铺的消费吸引力,达到商场整体体验效益与消费效益的不断优化.

    商业综合体消费者行为空间评价体验经济社会网络分析

    HUL视角下中国近现代公寓建筑遗产谱系研究

    肖竞齐才砚谢嫣然李若晨...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遗产谱系研究对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中国近现代历史公寓是一种特殊的建筑遗产类型,其与中国近现代国家、城市发展历史背景紧密关联,具有城市历史景观属性.以谱系视角切入公寓建筑遗产研究,借鉴城市历史景观理论,建构了以建筑功能类型和历史范型关联解析为研究路径,以时期划分、语境解析、特征识别、谱系建构为研究步骤,以建筑属性特征3要素(区位条件、权属主体、称谓方式)和形态特征3要素(空间组织、形体轮廓、装饰细部)为研究要素的城市建筑遗产谱系研究方法.通过多样区、多时段关联解析,梳理、识别出1840年—1980年间中国公寓建筑建造的历史语境、多元特征和时代价值,并据此建构出以住宅、宿舍、旅社3大类及其9亚类、18小类功能类型和以开埠通商、民族革命、抗战斗争、解放建国初、人民公社与三线建设5阶段22类历史范型为类属坐标的中国近现代公寓建筑遗产谱系.相关方法、结论可为城市建筑遗产谱系研究和公寓建筑遗产保护实践提供参考.

    建筑历史近现代建筑公寓建筑遗产谱系历史范型城市历史景观

    双重赋权的平衡:社区设计内涵的解析

    王瑞徐雷张子琪孟静亭...
    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区治理政策下,社区设计逐渐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社区设计起步晚,其概念及内涵不清晰,且多局限在物理空间设计层面,公众参与往往形式大于内容.赋权是实现有效公众参与的核心问题,因此从赋权视角认识社区设计是实现有效公众参与的重要前提.社区设计概念于1960年代起源于英美两国,于1980年代被引入我国学界.运用内容分析法,对16个外文数据库中512篇社区设计相关英文文献进行研究.以"赋权-赋能"为视角,梳理了英美社区设计实践及概念中赋权的缘起与演进过程,从社区设计的行动方式、行动内容和行动机制三方面分别揭示了赋权目标、赋权导向和赋权层次的阶段特征和演进动力.结合国内社区设计的困境,建构了国内语境下社区设计赋权的认知框架,提出了双重赋权平衡的社区设计内涵,以期对我国社区设计实现有效公众参与的赋权路径有所启示.

    社区设计主体赋权技术赋能认知框架内涵演进

    SD法下的大学城邻校商业街边界空间积极塑造——以昆明市呈贡区新天地商业街为例

    周婷婷王冬
    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邻校商业街边界空间作为联系商业街与大学城校园外部空间的特殊地带,是与相邻学校之间信息传递与物质交换的载体,承担着与学校外部空间资源交换的功能,因此,其空间的处理显得格外重要.当前,大学城内的邻校商业街边界空间普遍存在着交通混乱、空间利用率低、缺乏公共休憩设施、功能形式单一、与校园分离等系列问题.针对现存问题,以昆明呈贡大学城新天地商业街为例,通过SD法对其边界空间进行分析并建立四个优化策略,以促进商业街与相邻学校之间的融合、提升大学城整体空间形象、激活大学城空间活力,为今后类似的商业街边界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大学城商业街边界空间空间塑造SD法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碳汇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

    冯聃雅王静
    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量大面广的大学校园既是亟需减碳的公共建筑组团类型又是科研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应该在碳减排的研究和行动方面做出表率.研究采用样地实测调查法,以华南理工大学三个校区为例,探讨大学校园绿地碳汇固碳效益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受到亚热带地区温和湿润气候的影响,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校园绿地碳汇固碳效益能力在全球大学校园中处于较高水平,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和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的校园绿地碳汇固碳效益能力也处于中上水平;(2)校园绿地碳汇能力要低于自然生态绿地和公园绿地,但是高于一般城市绿地.对于历史年代悠久的老旧校园,在城市中可以充分发挥碳库的作用,对于新建的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而言,基于实地调研发现,校园绿地的观赏与使用功能使得绿化的种植密度处于较低水平,这导致了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较低的固碳效益水平;(3)在校园规划设计中,不同校园规划空间布局形式可以结合校园景观设计,打造高固碳效益的碳汇空间;(4)校园绿地碳汇固碳效益主要与校园绿地的植被群落类型及相应的面积相关,由于校园用地紧张,大量增加或改造校园绿地面积的可能性很小,新增绿地应该结合校园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建筑第五立面、校园边角料等空地,适当增加带状、分散式的绿地,建立立体、网络化的绿地骨架,有效提升校园碳汇总量.

    校园规划华南理工大学碳汇固碳效益空间分布

    大学校园建成环境低碳路径研究综述

    杨扬高峰
    5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校园作为城市中观尺度的基本单元,因其使用人群和能源消耗的特殊性导致其在碳减排道路上进展缓慢.通过梳理国内外两大主流数据库CNKI和WOSCC中2002年1月-2022年12月发表的342篇有效文献资料,结合相关标准与规范,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汇总和可视化分析,基于大学校园建成环境空间规划、建筑运营、交通出行、景观营造、固废回流五个系统归纳了碳排放的基本特征,从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分析了现有大学校园建成环境低碳规划设计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归纳了校园建成环境要素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大学校园未来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模式,主要从校园建成环境不同系统之间的关联性碳减排来构建绿色低碳的校园建成环境规划途径,以期提高校园建成环境更新过程的低碳导控能力.

    大学校园建成环境低碳路径研究综述

    主客共享理念下传统村落公服设施优化探索——以广州黄埔深井村为例

    张春阳朱浩天辛天洋王成芳...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传统村落休闲旅游的热度持续提升,居民与游客的主客关系日益复杂,为探索适应人口变化特征和村落自身保护发展需求的公服设施优化发展路径,研究引入"主客共享"理念,运用文献研究、非参与式观察、参与式观察、深入访谈等方法,以广州黄埔深井村展开实证研究,发现村落公服设施配置存在一定失衡,公益性和商业性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差异,同时主客在设施使用上出现兼容、互斥特征.基于主客需求和村落空间、资源和文化等特征,提出"需求融合、格局传承、情境营造、弹性共享"的公服设施优化策略,以期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并为其他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与村落协同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主客共享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弹性共享

    时空感知:基于历史地理信息的北京西北郊聚落空间解析

    马宣利王鑫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郊聚落处于城乡环境长时段的互动影响中,积存形成多元历史文化要素,促进城市建成区的蔓延或更新,并支持与历史建成环境的融合,其空间演变是探索聚落当代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利用历史地理信息(HGI)的方法,在梳理历史、识别资源、明确价值的前提下,对北京西北郊聚落发展作历史演变规律探索,总结出北京西北郊聚落具有城乡统筹、中心吸引、多元共生的发展特征,并在多尺度层级中呈现耦合向关联转向、地缘向业缘适配、廊道对要素牵引等演变倾向.综上,时空感知下的聚落空间解析为探索地域聚落的在地性发展路径提供有效指导.

    地域文化北京西北郊历史地理信息聚落遗产城乡发展历史

    代际支持背景下老年人社区服务设施需求特征研究——以深圳公共住房为例

    陈珊刘嘉陈春一
    8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圳市老年人非户籍人口占比大,提供代际支持的随迁老年人构成了常住老龄人口主力.立足于深圳公共住房建设现状及老年人特征,通过问卷调研多维度探析老年人设施使用需求;采用活动日志调研探析老年人日常社区服务设施使用的时间规律及行为链特征;结合典型案例定点行为观察,探析老年人时间-行为-设施使用场景.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社区活动设施需求显著,农贸菜市场及连锁超市的需求较大,教育设施成为老年人使用的重要设施,社康中心需求大于综合医院,养老设施需求较低等特征;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使用的时间规律及设施组合使用规律明显等.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公共住房社区服务设施适老性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代际支持深圳公共住房社区服务设施老年人需求

    城市社区养老设施需求识别与空间配置模式——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

    刘奕杉刘丛红杨鸿玮程坦...
    9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背景下,标准化配置的社区养老设施往往忽略了供需的精准匹配.立足于供需视角,聚焦不同人群特征对需求进行差异化探讨,运用安德森模型和Kano模型展开调研,判断被测群体需求层次和需求程度,通过需求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和基于需求层次的聚类分析划分人群特征,提取典型群体,分析需求情况.结果表明,人群特征差异和功能空间差异均对需求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分别建立了整体人群和典型人群功能空间配置模型,提出功能独立型社区养老设施配置模式,给出了一套可精准识别需求并合理配置功能空间的方法,为未来社区养老设施设计提供参考.

    社区养老设施空间配置模式Kano模型需求层次需求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