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人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人口
南方人口

李若建

双月刊

1004-1613

southpopulation@163.com

020-84036605

510275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内

南方人口/Journal South China Popul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兼有的综合性人口学刊物。本刊物被列为首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还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4)选用为来源期刊。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己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热诚欢迎各界朋友赐稿和订阅。来稿要求立论明确,言之有物,语言精炼,图表清晰。符合论文规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大陆外籍人员的特征、趋势与预判——基于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闵欣伟段成荣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 2010 年和 2020 年第六次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在中国大陆居住的外籍人员的最新特征与变化趋势.研究发现:2010~2020 年间,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外籍人员规模明显增加,性别结构出现逆转,年龄结构整体趋于"青年化",受教育结构趋于下沉.他们的来源地构成更加多元.十年间,分布在东部地区的外籍人员规模与比例均大幅下降,而分布在云南的外籍人员规模与占比均明显上升.他们在中国大陆短期居住比例明显下降,而中、长期居住占比大幅上升,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就业与定居目的.这一系列变化同时受到国际人口迁移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此外,结合中国未来发展规划和前景,以及其他国家的国际移民发展趋势,可以预见中国未来势必将迎接更大规模的外籍人员.对此应未雨绸缪,尽快建立和完善在华国际移民管理预案和制度安排.在人口负增长的新趋势背景下,激发国际劳动力市场的优势与活力,更好地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中国大陆外籍人员特征变化趋势

    门诊统筹能缓解老年人的相对贫困吗?——基于CLHLS的微观经验证据

    陈薇张心洁
    1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门诊统筹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巩固全面脱贫攻坚成果的内在要求.文章基于 2018 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CLHLS),利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中介效应模型,从相对贫困发生率和贫困脆弱性两个维度探究门诊统筹对老年人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以家庭人均年收入中位数 50%作为相对贫困线的测算结果表明,门诊统筹使老年人的相对贫困发生率和贫困脆弱性分别降低4.3 个百分点、2.2 个百分点.影响机制分析表明,门诊统筹通过提高生理健康绩效和心理健康绩效缓解了老年人的相对贫困.异质性分析表明,门诊统筹在更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相对贫困发生率和贫困脆弱性,且缓解了不健康老年人的相对贫困发生率和健康老年人的贫困脆弱性.研究建议应从拓宽基本医保筹资渠道、优化门诊慢特病政策、发挥医保支付杠杆作用、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四个方面助力门诊统筹减贫效应的实现.

    门诊统筹相对贫困贫困脆弱性健康绩效

    数字经济下灵活就业对已婚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

    靳卫东左淑慧郑浩天
    30-3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催生出大量灵活就业岗位,为已婚女性就业提供了良好机遇,预期能够提升她们的生育意愿.为此,本文采用 2014、2016 和 2018 年CLDS数据,分析数字经济下灵活就业对已婚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灵活就业显著增加了已婚女性的理想孩子数量,降低了其初育年龄,是提升她们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下灵活就业提高了已婚女性的劳动收入和工作自主性,从而转变了其生育意愿.因此,推动数字经济和灵活就业发展,是提高已婚女性生育意愿进而破解生育下滑、少子化等人口问题的重要方面.

    数字经济灵活就业生育意愿已婚女性

    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者权益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实证研究

    明娟魏晓婷胡嘉琪
    4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就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劳动者权益成为当前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文章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HLM)检验人工智能对劳动者权益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人工智能应用显著改善劳动者权益,且人工智能通过增加工资收入以及改善社会保险促进劳动者权益的提升,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个体异质性分析显示,人工智能对女性、45 岁及以下、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者权益的改善作用更显著.企业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对劳动者权益的改善效应在国有或集体企业和有工会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行业层面分析显示,高端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者能与人工智能达成"人机互补",获取更大程度的劳动者权益增益.(3)人工智能通过任务分配与技能适配机制影响劳动者权益.一是人工智能应用下劳动者拥有更多机会执行非常规工作任务,通过"人机协同"实现劳动者权益的提升;二是人工智能致使新岗位创造与劳动者技能升级共同作用,提高了技术技能适配度,进而改善劳动者权益.因此,在推广人工智能的过程中,有必要把握人工智能的任务偏向性与技能偏向性特征,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提高劳动者技能与人工智能技术适配度,使劳动者持续从技术升级中获益.

    人工智能劳动者权益任务分配技能适配

    农村数字化如何影响农民工转移就业——基于中介效应与门槛效应的检验

    周巍赵钰
    5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数字化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文章基于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分析农村数字化对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农村数字化水平整体较低,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递减态势.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有助于农民工转移就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对农民工转移就业的促进作用具有空间异质性,在东中部地区、粮食主销区作用明显;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对农民工转移就业具有非线性门槛特征,随着农村数字化水平提升,其促进作用边际递减;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对农民工转移就业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农村数字化技术创新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工转移就业

    收入分化如何影响道德发展——基于家庭教育价值取向流变的实证研究

    权小娟李佳莹陆卫明
    6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横跨近二十年的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我国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的时期变化趋势及其与收入分化的关系.主要发现如下:第一,爱敬、宽容、勤俭等传统价值观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第二,新世纪以来,传统家庭教育价值观经历了消极化过程,十八大后趋于积极.这种由消极转向积极的趋势与收入分化的变化相一致.第三,总体而言,收入分化对道德发展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侵蚀了他人及社会取向和自律取向的家庭教育价值选择.第四,收入分化对他人及社会取向的负面影响受个体社会经济特征调节,只存在于中、低教育程度及收入群体中;但对自律取向的影响无显著群体差异.

    教养观念他人及社会取向自律取向共同富裕

    《南方人口》启事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