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华大学

邹树梁

双月刊

1673-0755

nhds@chinajournal.net.cn

0734-8160521

421001

湖南省衡阳市常胜西路28号南华大学内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2001年继承《衡阳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南华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1999年10月创刊,刊号为ISSN1673-0755CN43-1357/C,双月刊,大16开,120也,国内外发行。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华大学核能经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邹树梁教授任主编。《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并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第四届湖南省优秀社科学报一等奖。核工业经济与管理栏目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特色栏目。在2010年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比中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核工业经济与管理栏目被评为“特色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核电事业发展中我国铀资源对外依存度探讨

    杨月平王萍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铀资源对外依存度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铀资源进口量占本国铀资源需求量的比重.随着核电事业发展,且国内铀矿资源自然禀赋不佳,铀生产难以满足自身需求,铀资源对外依存度一路攀升到 83.3%.这一情况说明,我国对国外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受国际铀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越来越大.对此,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反应过度,而应该理性看待,既加大国内铀矿勘探开发投入力度,也保证国外铀产品持续稳定供应,通过加大国内铀生产、推进海外铀勘探开发、开展国际铀贸易、增加铀储备等多措并举,以保障核电事业发展中我国铀资源的长期供应安全.

    铀资源核电对外依存度

    涉核邻避冲突的生成逻辑及敏捷应对策略研究

    曾志伟覃颖玲王鼎量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涉核邻避冲突是中国核能建设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对四个典型案例的考察,发现当下涉核邻避冲突呈现出公共价值输出的非理性化、新媒体情境下冲突形式的耦合化、民众抗争行动的社会学习化三个特征.文章通过理论探析和案例验证发现相对剥夺感背后的封闭决策、锚定效应影响下的认知失衡、信息不对称引致的信任阻碍、人际互动状态中的群体行动共同构成了涉核邻避冲突的生成逻辑.最后,以生成逻辑为基准,在敏捷治理理论指导下,分别从科学决策、矫正认知、建立信任、阻断转化四个维度提出了敏捷应对涉核邻避冲突的对策.

    涉核邻避冲突现实特征生成逻辑敏捷策略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理论的思想来源及现实指向

    王倩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以民生为本位的现代化,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民生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中华优秀传统民生思想为文化根基,以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建设经验为思想基础,借鉴西方大国民生经验教训而形成发展起来的理论,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历史底蕴.人民当家作主的民生政治理论、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民生经济理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民生文化理论、和谐稳定的民生社会理论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生生态理论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民生理论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内容.基于"民生"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蕴含的民生思想进行理论阐释,研究分析其形成与发展的思想根基、把握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样态,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民生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关键所在.

    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改善民生

    《中国文化》关于"第二个结合"的多维阐释与实践启示

    杨菁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中国文化》为研究阵地,展开了"第二个结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在价值维度上,"第二个结合"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争取革命胜利和新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并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作出系统性总结.在目标导向上,"第二个结合"充分发挥了思想文化战线的动员和团结的作用,并为"中国向何处去"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在话语建构上,"第二个结合"明确了革命的盟长资格必须由共产主义承担,并科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合法性问题.在路径探索上,"民族形式"讨论孕育了继往开来、兼具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新文化发展之路.《中国文化》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阐释与探索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启示.

    《中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新文化建设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群团思想

    徐艳红曳临华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群团思想.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党的历代领导核心坚持群团组织和群团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建功立业、坚持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思想,体现了党的群团思想的一脉相承.毛泽东提出要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实现民众大联合.邓小平认为要重点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服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江泽民注重参与民主政治建设.胡锦涛重视管理国家社会事务.习近平提出要保持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又体现了群团思想的与时俱进.新时代要坚持以党的群团思想为指导,做好党的群团工作.

    群团思想毛泽东习近平党的领导与时俱进

    青少年"符号消费"的伦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何小英朱舒欣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消费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和深入,青少年群体中的"符号消费"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文章旨在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伦理问题及其对青少年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的影响.符号消费不只限于物质产品的购买,更体现在对品牌、形象和社会地位象征的追求.这种追求往往导致青少年的消费决策偏离理性,忽视真实需求,从而引发伦理问题,如盲目从众、攀比心理的加剧、资源的过度消费以及对个人和社会责任的忽视.这些问题不仅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因此,文章着重分析这些伦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是促进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消费行为,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符号消费青少年价值观消费伦理

    高管认知风格、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对创新导向的影响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周晓东丁亦可
    4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形势的快速变化促进了企业创新,选择合适的创新导向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重大议题.文章对通过问卷调查所获取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三种认知风格对创新导向的影响,以及角色宽度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制造业高层管理者的认知风格和企业创新导向显著相关;高管认知风格可对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产生正向影响,企业的创新导向受高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此外,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还作为制造业高层管理者的认知风格与创新导向之间的中介变量存在.文章对管理者推进创新导向变革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高层管理者认知风格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创新导向

    企业社会责任、女性高管与股价同步性——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实证研究

    朱敏杜凤梁雨晴
    5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3-2022 年样本数据,实证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并检验企业高管性别特征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价同步性间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关系,女性高管的性别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对股价同步性的抑制作用.研究从信息传递对股票价格影响的角度出发,对当前企业社会责任、高管性别特征及其对股价波动影响的研究文献进行拓展,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和监管,缓解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对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特有信息,降低股价同涨同跌的大幅波动,稳定金融市场秩序具有一定的信号传递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股价同步性女性高管股权结构

    喜获热搜时消费者寻求多样化对企业定价和促销力度的影响

    熊礼洋苏诗琳徐兴隆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两个品牌影响差异的竞争性企业,文章主要讨论当品牌劣势的企业喜获热搜时,消费者寻求多样化行为对企业产品的定价和两个销售期的促销力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如果热搜强度较大,品牌劣势企业的产品定价可能高于品牌优势企业的产品定价,但只要寻求多样化的消费者人群的比例较大,这一情形将被逆转;(2)消费者寻求多样化行为会使企业均在第一个销售期减少促销投入,而在第二个销售期增加促销投入.随着寻求多样化的消费者人群的比例增加,企业第二个销售期的促销投入会大过第一个销售期的促销投入,且两个企业在第二个销售期促销投入的差距逐渐加大,但企业间的需求差距会减小;(3)虽然消费者寻求多样化可能降低品牌劣势企业的利润,但会增加整体消费者剩余.政府和公众应该多给予一些品牌劣势但质量不错的企业更多的关注,以防企业间差距逐步拉大最终导致垄断的市场局面.

    寻求多样化促销力度品牌影响定价

    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基层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基于结构化理论的分析视角

    梁丽芝邓文达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立足于中国基层治理的现实场域,考察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实践,发现其主体多元性、行动协同性和能力聚合性,可以有效适配和契合公共安全问题的来源广泛性、影响扩散性和应对复杂性.同时社会治理共同体结构能够通过能力汇聚机制、规则约束机制和价值引领机制的运作过程形成治理合力和共同行动,从而有序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公共安全问题.但在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际建设当中,仍面临着主体能力有限参与不足,规矩约束不及不适和价值导向多元无序的现实困境.有鉴于此,可以采用激活培育治理主体、创新完善治理机制以及营造优化治理环境来进一步发挥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基层公共安全治理中的协同作用.

    公共安全治理共同体结构化理论协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