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廖文和

双月刊

1005-9830

zrxuebao@mail.njust.edu.cn

025-84315600 84305981

210094

南京孝陵卫200号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我校机械、动力、材料、光学、电子、电气、控制、计算机、化工、生物工程、数学、物理、工程力学、建筑、管理工程及有关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有选择地发表校外及海外作者省部级以上基金课题的优秀论文。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刊源之一,1994年起被美国《工程索引》(EiCompendex)核心库列为收录刊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火箭燃气射流冲击发射平台的流场和热环境研究

    赵晨耕王辉孙中一乐贵高...
    253-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研究以液体运载火箭动力系统构成发射平台的燃气冲击流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运载火箭起飞阶段的流场和发射平台热环境展开研究。基于三维多组分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Realizable k-ε两方程湍流模型、二阶迎风TVD格式离散,构建了双喷管运载火箭发射阶段的燃气射流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火箭起飞高度的增加,燃气射流膨胀角度逐渐增大,之间相互作用增强,射流对发射平台的冲击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0 m处的冲击最小,20 m处的冲击最大。支撑臂表面的峰值温度最高为 706 K,比最低工况下大约增加了127%。盖板表面的温度和压强前期随着火箭起飞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后期随着起飞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该文的研究方法为运载火箭发射平台的安全设计提供了参考。

    发射平台燃气射流支撑臂盖板热环境

    含调整器装药结构破片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任冠群李伟兵徐赫阳李文彬...
    262-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改善柱壳断裂位置并产生形状规则的大质量破片,该文设计了一种由柱壳装药以及嵌入其中的爆轰波调整器构成的新型破片战斗部结构,并研究了爆轰波调整器结构参数对破片输出的影响。采用AUTODYN-3D有限元计算软件,分析了爆轰波碰撞叠加切割柱壳形成破片的过程,找出了柱壳切割效果优良的调整器结构参数取值范围,并开展了最优结构的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破片生成率随内外层装药厚度比、调整器厚度的增加以及沟槽数量的减小,由一定值逐渐达到100%;当内外层装药厚度比为5、调整器厚度为 10 mm或 15 mm且开有8 或12 个沟槽时,有效破片在生成率达到 100%的同时兼具较大的平均质量;水井试验回收率为96。3%,获得的有效破片生成率为 100%,破片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为 39。75 mm 和14。2 mm,与仿真结果的误差分别为6。25%和11。25%。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实现破片战斗部智能可选择化提供借鉴思路。

    爆炸力学爆轰叠加壳体破碎规则破片不均匀加载

    基于不同Ta10W渗镀层厚度的火炮身管热力耦合数值分析

    马稚猛黄雷袁军堂张冬营...
    271-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于火炮身管内膛渗镀抗烧蚀涂层,是延长身管武器寿命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探究Ta10W渗镀层对火炮发射传热过程以及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该文以某125 mm口径火炮为研究对象,通过热力耦合数值分析法,根据内弹道时期火药高温高压燃气的动态变化过程定义热力载荷以及边界,从而获得在高速热流工况下,Ta10W渗镀层厚度为0。04~0。10 mm时,火炮身管的传热变化过程以及应力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随着渗镀层厚度的增加,弹后炮尾的最高温度呈下降趋势,不同厚度产生的应力差值在身管中段会大于身管尾部,同时在炮尾的涂层与基体结合处产生应力集中,0。04 mm、0。07 mm和0。10 mm厚度Ta10W层的应力最大值分别为891。4 MPa、884。3 MPa和879。1 MPa。

    火炮身管Ta10W渗镀层热力耦合温度场应力场

    冻土抗侵彻试验靶体制备及其冻结温度场模拟研究

    戴伟张宁谭仪忠
    279-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赋存温度环境下的各类型冻土材料热物理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开展高寒高海拔地区多年冻土抗侵彻特性研究时,能制备出满足温度控制要求的冻土靶体并揭示出靶体内冻结温度场的分布规律是后续开展大量侵彻模型试验最为基础而重要的工作。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温度场和水分场中热物理参数对冻土靶体制备的耦合影响,获取模型试验所需冻土靶体内部温度梯度分布规律,确定试验靶体达到设定温度时所需要的时间,阐述冻土抗侵彻试验靶体制备技术并对冻结粘土、冻结砂土、冻结粉土等3 种典型冻土抗侵彻靶体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在同等条件下,粉土靶内部温度梯度达到一致所需要的时间最长,粘土靶次之,而砂土靶所需要的时间最短,为后续顺利开展冻土抗侵彻特性模型试验提供依据。

    抗侵彻冻土温度场数值模拟

    轴向预制破片战斗部飞散特性数值模拟

    沈慧铭熊星李本胜余文力...
    288-292,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轴向预制破片战斗部的飞散特性,利用LS-DYNA软件模拟轴向预制破片战斗部中心单点起爆方式和多点起爆方式下破片速度及飞散角特征参数并进行试验验证,得到了中心单点起爆和多点起爆方式对破片速度及飞散角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相较于中心单点起爆方式,多点起爆方式可以提升轴向预制破片速度,且随着起爆点数增加,破片速度先增加后趋于稳定,起爆点数从 2 点增加到 6 点,破片初速提升了 21。1%,当起爆点数继续增加,则破片速度不再增益,而起爆点数对飞散角影响较小。

    轴向预制破片战斗部破片速度飞散角多点起爆数值模拟

    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三频载波相位高精度时间长距离传递方法研究

    彭恒范城城
    293-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高精度时间长距离传递技术重要应用手段。针对高精度时间长距离传递受限于全球定位系统(GPS)载波信号组合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北斗导航系统(BDS)的三频载波相位高精度时间长距离传递方法。分别对BDS不同载波信号B1、B2、B3 进行两两组合,通过二次叠加无电离层,消弱各种全链路误差影响,验证了B12 和B13 组合时间传递精度最低,B13 和B23 组合时间传递精度最高,3 种组合的时间传递均方根(RMS)误差差异不超过0。03 ns。与国际精密钟差产品比较,结果表明在2 600 km的时间链上,基于BDS的三频载波相位的时间传递均方根误差小于0。244 ns,基于BDS的三频载波相位长距离时间传递可以实现亚纳秒级,可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北斗导航系统精密时间三频信号载波相位长距离

    基于乐观探索的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

    王浩宇张衡波程玉虎王雪松...
    300-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是深度强化学习的一个主流算法,是一种无模型强化学习,已成功应用于具有挑战性的连续控制任务中。然而,当环境中奖励稀疏或者状态空间较大时,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的样本效率较差,环境探索能力较弱。针对通过双Q值函数的下界确定目标函数带来的低效探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乐观探索的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TD3-OE)。首先,从双Q值函数出发,分析取下界会使得探索具有一定的悲观性;然后,利用高斯函数和分段函数分别对双Q值函数进行拟合;最后,利用拟合Q值函数和目标策略构造出探索策略,指导智能体在环境中进行探索。探索策略能够避免智能体学习到次优策略,从而有效解决低效探索的问题。该文在基于MuJoCo物理引擎的控制平台上将所提算法与基准算法进行试验对比,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奖励、稳定性和学习速度等指标上均达到或超过其他基础强化学习算法。

    深度强化学习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探索策略乐观探索

    基于小波变换和神经网络的模拟电子电路故障诊断

    郑磊蒋玮胡仁杰张震宇...
    310-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路故障是影响模拟电子电路实验进度和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为实现对故障快速、准确的分类和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分析了模拟电子电路的实验进程和电路特点,以电路激励和响应信号为切入点,提出了融合小波分解和交叉小波的特征提取方法,获取了包含信号频域特征和相位差信息的特征向量。然后,设计基于L-M 优化的神经网络算法,将降维和正则化处理后的特征向量作为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训练,得到最终的诊断结果。最后,在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故障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不同电路故障诊断的速度和准确率。

    小波变换交叉小波神经网络故障诊断

    具有执行器饱和特性和未知扰动的时变时滞系统鲁棒预测控制

    何超群蔡宏斌胡小龙
    318-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具有执行器饱和特性和未知扰动的时变时滞离散系统,提出一种混合H2/H∞指标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首先,用凸组合方法对执行器饱和特性进行变换,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处理执行器饱和特性的复杂度,并且构造了依赖时变时滞上下界的Lyapunov-Krasovskii 泛函。其次,通过Lyapunov稳定性理论,研究了混合H2/H∞鲁棒模型预测控制在范数有界意义下的扰动抑制问题,得到了混合H2/H∞鲁棒模型预测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最后,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良好的应用价值。

    执行器饱和时变时滞扰动抑制H2/H∞性能指标鲁棒模型预测控制

    DriodRC:基于资源和代码的Android应用重打包检测方法

    柴源袁倩婷欧帆徐建...
    328-334,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Android系统的开放性,应用市场中有着大量的重打包应用程序,对开发者的利益和用户的安全隐私造成了威胁。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资源和代码的Android应用重打包检测方法,以Android应用程序包(APK)中的资源和代码为分析对象,从资源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R文件匹配的粗粒度检测方法,对于可疑的APK对,进一步采用基于代码的细粒度检测方法识别重打包应用。在真实的Android应用数据集上开展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的检测准确率达99。58%,优于现有的其他方法,且具有较快的检测速度,适合于大规模应用重打包检测。

    资源代码粗粒度检测细粒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