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林业大学

曹福亮

双月刊

1000-2006

xuebao@njfu.edu.cn,xuebao@njfu.com.cn

025-85428247 85427076

210037

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8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林业领域学术期刊。作者队伍主要为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国内其他重点综合性大学、农林院校、工科院校以及国外有关科研机构和大学等的研究人员。本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科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学院SSCI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院列入中国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排行榜(农林业)前10名,并荣获教育部、江苏省等多项优秀期刊奖。被《SA》、《FA》、《FPA》、《CAB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林业科技文献数据库等多家大型数据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赣中天然闽楠单木冠幅预测模型的研究

    单凯丽臧颢潘萍宁金魁...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竞争指标和建模方法对天然闽楠(Phoebe bournei)单木冠幅预测模型的影响,以期为精准预测天然闽楠单木的冠幅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西省赣中25块闽楠天然次生林典型样地中的1 011株闽楠为研究对象,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仅考虑样地水平的混合效应模型、增强回归树和随机森林4种建模方法建立单木冠幅模型,分别添加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大于对象木的断面积之和、林分密度指数和简单竞争指数4种竞争指标,分析竞争指标对冠幅模型的影响,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和平均绝对误差(MAE)确定最佳模型.[结果]不添加竞争指标时,模型的预测能力表现为:混合效应模型>OLS模型>增强回归树>随机森林;添加竞争指标时,最优模型表现为:混合效应模型>OLS模型>随机森林>增强回归树.OLS模型中添加大于对象木的断面积之和竞争指标时预测能力最佳;增强回归树中添加固定半径为7 m的简单竞争指数时预测能力最佳;随机森林中添加林分每公顷断面积竞争指标时预测能力最佳;混合效应模型不添加竞争指标时预测能力最佳(RMSE为0.846 0,RMA为0.211 1,MAE为0.650 1),并且都优于其他模型.[结论]研究结果可对天然闽楠单木冠幅生长进行精准预测,并为提高闽楠天然次生林的林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闽楠冠幅模型竞争指标混合效应模型刀切法

    西南桦红椎混交林的生长动态及林木形质分析

    唐继新朱雪萍贾宏炎曾冀...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西南桦与红椎"丛状行间"同龄混交林的生长动态和树干形质特征,为其大径材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11年生西南桦与红椎"丛状行间"同龄混交林为对象,选取9株西南桦和10株红椎样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混交林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径阶蓄积构成、干形、冠高比和树干分杈率等.[结果]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的胸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1.0 cm)分别在第3~7年和第3~9年;红椎平均木的胸径生长速生期在第4~8年,优势木胸径生长速生期从第3年开始,直至第11年仍未结束.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的树高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1.0 cm),分别在第1~7年和第1~8年;红椎平均木的树高生长速生期主要在第3~7年,优势木树高的生长速生期在第1~7年.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0.01 m3)起始时间分别在第6年和第5年,二者直到第11年仍未结束.在造林后11年内,红椎平均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量仍处于缓慢增长期.从第4年起,西南桦平均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开始显著高于红椎平均木对应生长量(P<0.05);西南桦优势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分别从第5、8、5年开始显著高于红椎优势木对应总生长量(P<0.05).二元材积模型(V=ax10-4×Db×Hc)对西南桦与红椎的单株材积拟合及预测效果较好.在11年生混交林中,西南桦和红椎的径阶蓄积分布近似正态分布,西南桦和红椎优良级干形的林木比率分别为67.71%和97.31%,两树种树干分杈率均低于6.0%.[结论]在中幼龄期,西南桦处于混交林上层.西南桦与红椎的"丛状行间"同龄混交经营,有利于塑造西南桦与红椎的优良树干形质和林木生活力.西南桦与红椎优势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速生期比其平均木的速生期长.

    西南桦红椎混交林生长动态林木形质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陕西秦巴山区林地变化驱动力分析

    邓元杰侯孟阳张晓贾磊...
    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陕西秦巴山区林地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林地保护和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分析秦巴山区2000-2018年林地变化及其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选择自然、社会经济和地理区位3类共12个影响因子,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秦巴山区林地增加和减少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0-2018年秦巴山区林地以净增加为主,林地净增加39 951.72 hm2,增加主要来源于21.83万hm2耕地转为林地,占林地转入总面积的94%.自然和地理区位因素是陕西秦巴山区林地转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海拔、到城镇的距离、年均气温倾向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坡度≥25°、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等是林地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海拔、坡度≥15°~25°、到城镇的距离、到道路的距离等则是林地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工程的有效实施是秦巴山区林地增加的重要原因,而林地减少则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自然和地理区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林地变化驱动力Logistic模型陕西秦巴山区

    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林分乔木层可加性碳储量模型

    辛士冬姜立春穆林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大尺度森林碳储量的估算备受关注,而构建林分乔木层碳储量模型是一种评估森林碳储量快捷且准确的方式.[方法]以黑龙江省(东京城、林口、帽儿山、孟家岗)207块红松人工林样地数据为研究对象,选择聚合法、平差法、分解法作为构建林分碳储量模型的可加性方法,以加权回归来消除碳储量模型的异方差.采用留一交叉验证法(leave-one-out cross validation,LOOCV)对3种可加性方法的碳储量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基于3种可加性方法林分碳储量模型拟合结果之间存在略微的差异.聚合法的总体预测能力略优于平差法和分解法,具体预测精度排序为聚合法>平差法>分解法.当预测林分总碳储量时,3种可加性方法在不同林分断面积区间的预测能力表现并不一致.[结论]基于聚合法的林分碳储量模型更适合于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的碳储量预测,但当预测红松人工林的林分总碳储量时,应根据林分断面积区间选择合适的可加性方法.

    红松人工林可加性方法碳储量预测精度

    盐胁迫下AMF对榉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马仕林曹鹏翔张金池刘京...
    12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盐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榉树(Zelkova serrata)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及光响应模型的适用性,为利用菌根真菌技术提高植物在盐碱地中的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榉树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接种AMF(N)、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1号(GM1)、接种摩西球囊霉2号(GM2)、接种扭形球囊霉(G.tortuosumm,GO)4个处理组,进行盐胁迫与非盐胁迫(CK)处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探索盐胁迫下AMF对榉树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并评定5种光响应模型的适用性.[结果]①盐胁迫下GM1、GO处理的菌根侵染率显著降低;②盐胁迫显著降低了榉树苗高、地径净增长量,而GM1、GM2处理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榉树的地径净增长量;③盐胁迫下,榉树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3种接菌处理均能提升榉树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限制值、水分利用效率,并降低胞间CO2浓度,其中GM2和 GO较未接菌处理变化最大;④盐胁迫条件下只有以叶子飘模型拟合的平均决定系数(R2)高于0.900,其余4种模型各处理的R2均低于0.900.[结论]盐胁迫对榉树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有抑制作用;接种AMF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升植物净光合速率,缓解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及光合特性的抑制作用.综合AMF对榉树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GM2较为突出,为盐碱地林业生产推荐选用菌株;5种光响应模型中,叶子飘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为探究盐胁迫下AMF对榉树净光合速率影响的最优模型.

    盐胁迫榉树丛枝菌根真菌光合特性光响应模型

    山核桃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和养分含量的差异分析

    季琳琳陈素传吴志辉常君...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22个山核桃优株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筛选出优良的山核桃优株,为山核桃良种选育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安徽宁国和大别山地区22株山核桃优株果实为实验材料,研究其7个主要经济性状和6个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2个优株青果的单果质量、坚果鲜质量、坚果干质量、干仁单仁质量、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出仁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胡乐1号青果单果质量最高,而金寨18号坚果干质量最大;22个优株种仁粗脂肪、蛋白质、主要脂肪酸含量均表现出极显著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表明,青果单果质量与坚果鲜质量、坚果干质量、干仁单仁质量及干出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可知,影响山核桃果实品质的主要性状是坚果鲜质量、坚果干质量和油酸含量,集中反映了果实的经济性状和种仁的品质特征.通过聚类分析将22个优株分为5类:胡乐1号、果子园1号、果子园3号3个优株单独各聚为一类,其余的宁国山核桃优株为一类,大别山山核桃优株为一类.[结论]从分类学看,安徽宁国地区山核桃和大别山地区山核桃之间存在差异.坚果鲜质量、坚果干质量和油酸含量是山核桃优良品种筛选的重要指标;两地山核桃的主要经济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遗传资源丰富,应深入研究和利用.

    山核桃大别山山核桃优株经济性状营养成分聚类分析

    青钱柳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生长模型研究

    孙操稳仲文雯洑香香尚旭岚...
    13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青钱柳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多用途树种,研究青钱柳幼树地上部分生物量生长规律,为发展叶用林提供依据.[方法]以6年生的青钱柳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特性及生物量的分配进行了研究,同时选取了 37株样木进行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相关测树因子的分析评价,从19个生物量模型中进行筛选,构建了青钱柳人工林各生物量组分及地上部分生物量与相关测树因子的预估方程.[结果]青钱柳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W)与胸径(D)具有高度相关性,筛选的4个模型均以胸径作为自变量,则:①干生物量模型W=0.15 D2.1,R2=0.982;②枝生物量模型W=0.05D1.88,R2=0.864;③叶生物量模型W=0.07 D1.55,R2=0.802;④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W=0.28D1.95,R2=0.976.[结论]不同密度下6年生青钱柳幼林生长尚未郁闭,受密度效应的影响较低,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分配模式基本相似,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由大到小表现为干(73%)>枝(16%)>叶(11%).

    青钱柳人工林林木生长生物量模型叶用林

    不同泥炭替代基质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季艳红潘平平窦全琴谢寅峰...
    14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添加不同配比的泥炭替代基质如菌渣或醋糟等组成的混合基质处理对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容器苗生长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苗木生长的低成本配方基质.[方法]以薄壳山核桃'绍兴'子代1年生容器苗为材料,设置园土、泥炭、醋糟体积比为4∶3∶3(A1)、4∶2∶4(A2)、4∶1∶5(A3)和园土、泥炭、菌渣体积比为4∶3∶3(B1)、4∶2∶4(B2)、4∶1∶5(B3)配方,园土为对照(CK),共7个处理,分别测定苗高、地径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分析不同配比的基质处理下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与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配比的泥炭替代基质处理下苗木生长指标差异显著,添加菌渣、醋糟较园土均可降低基质容重,提高基质的通气孔隙度,增加有机质含量等,其中添加菌渣的基质配方有利于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且以B3处理效果最佳.该处理苗木的苗高、地径以及叶片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苗高、地径分别比对照增加了 65%和73%.[结论]综合苗木的各项指标并考虑各项成本,减少泥炭用量,以园土、泥炭、菌渣体积比4∶1∶5低成本混配基质适于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提高苗木光能利用效率,且育苗成本较低,利于生产推广应用.

    薄壳山核桃容器苗基质生长量叶绿素荧光

    白鹭和大白鹭羽毛显微结构观察

    侯森林费宜玲刘大伟张宁...
    15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鸟类羽毛微观结构的差异,并据此鉴别鸟类.[方法]选取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大白鹭(E.alba)的飞羽、胸羽、尾羽及蓑羽4类羽毛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观察4类羽毛的羽小钩、腹齿及纤毛等微观结构的数量,利用SPSS 18.0对所观察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飞羽中除腹齿数外,有钩羽小枝基柄长、羽小钩数、纤毛数以及无钩羽小枝基柄长在白鹭和大白鹭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胸羽和尾羽有钩羽小枝的基柄长、腹齿数、羽小钩数、纤毛数以及无钩羽小枝的基柄长和腹齿数在白鹭和大白鹭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蓑羽纤毛数和基柄长在白鹭和大白鹭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除飞羽的腹齿外,所选的其他指标均可为白鹭和大白鹭的鉴别提供参考.

    白鹭大白鹭羽毛显微结构

    人为践踏对南京紫金山天然次生林土壤渗透性的影响

    董一桥刘倩倩彭孝楠翁泽宇...
    163-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人为践踏对土壤涵养水源功能及土壤渗透性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选择两处不同海拔的天然次生林试验区,每个试验区中选取5条不同践踏强度的小径,并选择3处未受人为践踏的区域为对照,测定土壤各物理指标,分析人为践踏对土壤渗透能力的影响.[结果]不同人为践踏强度下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以及非毛管孔隙度会发生变化;践踏对低海拔处土壤容重的影响比高海拔处的更加明显.土壤的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以及田间持水量会因人为践踏产生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的渗透过程、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以及渗透总量会因人为践踏呈显著降低(P<0.05);研究发现践踏对低海拔处土壤渗透能力的影响比高海拔处的明显.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践踏强度、土壤总孔隙度对土壤渗透能力的影响系数较大.[结论]人为践踏可导致土壤容重变大、土壤紧实度变大、孔隙度降低、土壤的通气性降低、持水能力减弱、土壤的渗透性变差;人为践踏强度越大,土壤渗透能力降低越明显.

    土壤渗透性持水能力人为践踏天然次生林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