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

郑小波

双月刊

1000-2030

nauxb@njau.edu.cn

025-84395214

210095

南京市卫岗1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综合性、多科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动物遗传育种、生理生化,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园艺科学,食品科学,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农业应用化学,农业经济与贸易,土地管理及农业工程等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科研简报和文献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麦籽粒品质空间分布异质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姜东仲迎鑫蔡剑周琴...
    1013-1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步实现小麦高产与优质生产目标,是满足粮食安全与提高生活质量双重需求的重要基础.小麦籽粒不同层次面粉重要化学组分和加工品质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这一特性为实现不同品质专用小麦优质和高产的协同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综述了小麦蛋白质及其组分、淀粉、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含量在籽粒不同层次面粉中的空间分布规律;从合成底物供应与合成能力探讨产量和品质关键组分——淀粉和蛋白质空间异质性形成的生理机制;总结栽培措施对籽粒品质空间分布模式的调控效应;展望小麦籽粒品质空间异质性形成机制与调控途径急需突破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小麦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小麦籽粒品质产量空间分布

    surfactin生物合成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陈晓宇赵洪源陆兆新
    1024-1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surfactin具有强有力的表面活性、广谱抗菌性,在生物、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归纳分析了surfactin的产生菌株和生物合成基因簇,以及包括前体供应、转录驱动和调控、外排和抗性3个单元的surfactin合成调控网络,综述了其启动子改造、增强分泌外排、修饰调控转录基因等生产和分子改造手段的研究进展,并对surfactin在农业生产及食品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surfactin生物合成分子改造应用

    水稻白穗突变体wp8的表型鉴定及候选基因定位和功能分析

    刘林朱泽王致远刘世家...
    1035-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叶色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等途径的优良材料,它作为一种可利用的种质资源可应用于杂交制种中.本文旨在阐明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制.[方法]水稻白穗突变体white panicle 8(wp8)来自粳稻品种'宁粳6号'化学诱变突变体库.wp8与籼稻品种'N22'杂交构建F2分离群体用于WP8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图位克隆.[结果]相比于野生型,wp8在营养生长期叶片表现出白条纹症状并持续整个生长周期;wp8在抽穗期颖壳白色,在籽粒成熟时颖壳转为黄色.与野生型相比,wp8幼叶、穗部、成熟期剑叶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下降.用透射电镜观察幼苗期和成熟期叶片,发现wp8大部分叶绿体发生降解,一些仅存的叶绿体中类囊体片层结构消失并出现大量嗜锇体和空泡状结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发现,wp8突变性状由一个隐性核基因LOC Os06g14620突变导致,WP8为ST1(STRIPE1)的一个新等位基因.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突变体活性氧、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都发生紊乱.[结论]水稻叶色突变体wp8的白条纹叶和白穗性状是由6号染色体编码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小亚基基因突变导致.WP8基因不同位点变异会对水稻表型产生不同影响,通过对WP8基因功能分析,有助于阐明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制.

    水稻白穗突变体基因定位变异分析表达分析

    一种快速添加或替换蛋白标签的新方法及应用

    张皓刘雪莹钱铭高鸿儒...
    1046-1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添加或替换蛋白标签的新方法——多标签重组连接酶法,为进一步研究目的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同源重组连接酶反应,将目的基因、蛋白标签和酶切的表达载体同时进行连接,建立一种快速添加或替换目的基因蛋白标签的新方法.[结果]多标签重组连接酶法在用时和步骤上比融合PCR法和T4 DNA连接酶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以梨S7-RNase为目的基因,基于同源重组连接酶反应,成功将S7-RNase和GFP蛋白标签构建到pCold-TF载体上,并在15℃和IPTG终浓度为0.5 mmol•L-1时,对重组质粒S7-RNase-GFP-pCold-TF进行原核表达并成功表达出了重组蛋白.同时,将p1300-35S-GFP载体中的GFP蛋白标签成功替换为mCherry蛋白标签,并将重组质粒p1300-35S-S7-RNase-mCherry在烟草细胞中成功表达.[结论]多标签重组连接酶法具有快速、简单和高效等特点,并且适用于构建多个蛋白标签或替换某个蛋白标签的表达载体,是一种可靠的高效获得目的基因所需蛋白标签的新方法.

    目的基因蛋白标签重组酶添加替换

    菊花苗期氮高效品种资源筛选及氮效率评价体系建立

    葛礼姣方馨妍张云月罗孟婷...
    1054-1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从不同切花菊品种资源中筛选苗期氮高效品种,构建菊花苗期氮效率评价体系.[方法]在高氮(每株纯氮266.67 mg)、正常氮(每株纯氮133.33 mg)和低氮(每株纯氮16.67 mg)3种不同供氮水平下测定28个切花菊品种苗期生理指标和氮效率指标,利用变异系数、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筛选苗期氮高效切花菊品种,确定筛选苗期氮高效切花菊品种的最适供氮水平和评价指标.[结果]高氮水平下,植株氮吸收效率和氮利用效率指标变异系数低于正常氮和低氮水平;低氮水平下,菊花苗期的生长指标及氮效率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大,其中氮吸收效率变异系数最大,为57.17%~63.09%.不同供氮水平下,供试切花菊品种的茎粗、叶鲜重、茎鲜重、叶干重、茎干重、叶氮吸收效率和茎氮吸收效率等指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并在主成分1中均有较高的载荷.统计28个切花菊品种在不同供氮水平下的评分值,发现'南农紫峰'南农雪峰'南农单金翠'南农岱华'和'南农绿意'5个品种在不同供氮水平下分值较低;'南农丽黄'南农小金帽'南农丰收'南农旭日'和'南农庐月'5个品种在不同供氮水平下分值较高.在不同供氮水平下,5个氮高效品种在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上部氮素吸收效率和氮含量等指标上优势显著.低氮水平下,5个氮高效品种根系鲜重、根系干重、根氮素吸收效率以及根氮含量亦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P<0.05).[结论]低氮水平更适合筛选菊花苗期氮高效品种,菊花苗期的氮效率主要是由氮吸收效率所决定.本研究筛选出5个氮高效切花菊品种,分别为'南农丽黄'南农小金帽'南农丰收'南农旭日'和'南农庐月',可为今后氮高效菊花育种提供优良的资源储备.

    菊花氮肥品种筛选氮效率评价

    切花百合耐热性评价及越夏栽培技术研究

    蓝令吴泽张德花滕年军...
    1063-1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利用所建立的切花百合耐热性评价体系,对不同品种进行打分,旨在筛选出较耐热型品种,并探究夏季栽培百合时低温生根处理技术对百合性状的影响.[方法]对5个品系共26个切花百合品种分别进行低温生根至有芽点出现后种植和低温生根至有新生根出现后种植2种处理,进行物候期观测统计和耐热性调查,依照切花百合耐热性评价体系标准打分.[结果]在供试的5个品系的切花百合中,平均分最高的是铁东百合杂种系(LO)系列百合,其次是东喇百合杂种系(OT)系列百合,最低的为东方百合.在低温生根处理对比试验中,有25个品种经过处理后得分增加.低温生根处理对亚洲百合和铁亚百合杂种系(LA)系列百合生育期缩短的效果较明显,对因高温所产生的叶烧和花蕾败育现象有改善作用,但改善程度因品种而异,而对植株倒伏现象没有明显改善.[结论]在夏季高温情况下可选择种植LO系列百合和OT系列百合;亚洲百合和LA系列百合虽生育期较短,但品质无法保证,应慎重选择;东方百合在高温条件下大多表现欠佳,不建议在夏季种植.在夏季可以采用低温生根处理的方式改良切花百合的观赏性状.

    切花百合低温生根处理观赏性耐热性品种筛选

    辣椒胶孢炭疽菌CFEM效应因子鉴定及转录组分析

    刘思珍欧阳超满益龙盛家伟...
    1074-1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辣椒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常见真菌细胞外膜蛋白(common in several fungal extracellular membrane proteins,CFEM)的组成和结构.[方法]以辣椒胶孢炭疽菌CSLL-11的基因组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其CFEM效应因子的信号肽、跨膜结构域和亚细胞定位信号等结构特征;利用转录组学途径分析其在病菌与寄主互作过程中的表达特征,并对部分CFEM效应因子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CSLL-11共编码30个CFEM效应因子,其中26个具有信号肽并可分泌至胞外;17个含有数目不等的跨膜结构域.CFEM效应因子Cghn02929、Cghn09727、Cghn12645和Cghn14146在侵染辣椒果实各阶段均具有较高表达水平,推测其可能参与病菌整个侵染过程.Cghn14146、Cghn09727和Cghn13279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而Cghn02929、Cghn13471定位于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质.[结论]明确了辣椒胶孢炭疽菌CFEM效应因子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探明了CFEM效应因子间的表达水平和亚细胞定位差异.

    辣椒胶孢炭疽菌CFEM效应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

    基于磁性纳米探针的莠去津残留荧光检测方法

    刘金彤蒲虹辰叶林瑶莫艳阳...
    1083-1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构建磁性纳米探针并将其应用于莠去津残留的荧光检测.[方法]通过共沉淀法合成磁性纳米材料;合成莠去津适配体及荧光素标记DNA单链形成的非完全互补DNA双链,并将其修饰于磁性材料之上,构建特异性检测莠去津残留的功能化荧光磁性探针;利用紫外、透射电镜等技术对探针进行表征分析;利用凝胶电泳技术,分析目标物莠去津与探针负载的适配体特异性结合后,释放荧光素标记DNA单链、解除材料对荧光淬灭从而恢复荧光的机制;运用荧光光谱技术,构建基于荧光信号强度变化的莠去津残留灵敏定量方法.[结果]本研究开发的荧光检测莠去津残留方法在0.01~20μg•m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可达0.998,检测限为8.17μg•L-1,相比于其他农药,探针对莠去津具有较高的特异选择性及抗离子干扰能力.在稻田水添加浓度范围中,莠去津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5.48%~102.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7%~3.14%;稻田土中莠去津的加标回收率为94.79%~100.66%,RSD为3.40%~4.7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磁性纳米探针的莠去津残留荧光定量方法简单、高效,其灵敏度和准确度均符合环境中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莠去津荧光传感磁性材料纳米探针

    超声细胞粉碎法快速提取真菌中的麦角甾醇

    霍理坚冯祖睿林雅铃
    1090-1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尝试用超声细胞粉碎法从真菌中提取麦角甾醇,以寻找比以往更快速测定真菌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方法.[方法]以甲醇为溶剂,选择料液比、超声前浸泡时间、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为影响因素,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以超声细胞粉碎法从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中提取麦角甾醇的最佳条件.将其结果与传统的皂化回流法提取进行比较.进而分别以超声细胞粉碎法、超声辅助提取法、皂化回流法从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中提取麦角甾醇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声细胞粉碎法以甲醇作溶剂从水稻纹枯病菌中提取麦角甾醇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50(每50 mL甲醇中加入1 g菌丝,下同),超声前浸泡20 min,超声功率200 W,超声时间4 min,测得菌丝中麦角甾醇含量约为2.59 mg•g-1;而以皂化回流法提取测得麦角甾醇含量为2.18 mg•g-1.采用超声细胞粉碎法以甲醇作溶剂从金针菇中提取麦角甾醇的条件是:料液比1/50,超声前浸泡20 min,超声功率250 W,超声时间8 min,提取率为3.27 mg•g-1.超声辅助提取法和皂化回流法的提取率分别为3.01和2.82 mg•g-1.以超声细胞粉碎法提取率最高,且差异极显著.[结论]以超声细胞粉碎法从2种真菌中获得麦角甾醇的量均比皂化回流法提取高,且试剂用量少,操作省时简便,有望成为快速测定真菌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方法.

    水稻纹枯病菌金针菇麦角甾醇超声细胞粉碎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ZFP36互作蛋白基因OsGRP1的克隆及其在ABA诱导的抗氧化防护途径中的功能分析

    陆秋萍季锷蒋明义
    1097-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水稻甘氨酸富集基因OsGRP1的研究,从分子角度及生理遗传角度分析其在ABA诱导的抗氧化防护中的作用,并探究OsGRP1是否影响植物抗氧化防护与植物细胞壁发育.[方法]克隆基因分别构建相应重组质粒,用酵母双杂交试验(yeast two-hybrid,Y2H)研究转录因子ZFP36是否与OsGRP1蛋白水平互作,并通过GST pull-down(glutamine-S-transferase pull-down)、免疫共沉淀Co-IP(coimmunop-recipitation)、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bimolr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辅证互作的真实性.观察ABA和H2 O2条件下不同时间处理野生型水稻幼苗后OsGRP1转录水平表达的变化情况,鉴定OsGRP1转基因材料并测定突变体中与抗氧化防护相关的CAT和SOD活性及OsCatB基因和OsSodCc2基因的表达量,利用遗传材料分析在干旱和氧化胁迫下的耐逆性.[结果]OsGRP1基因的CDS序列为642 bp,编码214个氨基酸.通过Y2H、GST pull-down、Co-IP、BiFC证实OsGRP1与ZFP36互作的真实性.ABA和H2 O2等处理均可诱导OsGRP1基因的表达上调.超表达OsGRP1基因可以提高抗氧化防护酶CAT和SOD活性及诱导OsCatB和OsSodCc2基因上调表达,并且OsGRP1-OE水稻在干旱和氧化胁迫下的存活率明显高于野生型水稻,而OsGRP1-KO水稻在干旱和氧化胁迫下的存活率明显低于野生型水稻,证明超表达OsGRP1基因增强了水稻对干旱胁迫和氧化胁迫的耐受性.[结论]OsGRP1参与ABA诱导的抗氧化防护途径并增强了水稻对干旱和氧化胁迫的耐性.

    水稻OsGRP1蛋白相互作用抗氧化防护逆境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