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曾良

月刊

1671-1785

njsyxb@nj-public.sc.cninfo.net

0832-2340042

641112

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705号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宋金榷场三论

    王文琛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绍兴和议后,宋金正式开设榷场互市.南宋方先后建立六处榷场,而非十二处,其中邓城榷场为原枣阳榷场迁置而来,其同时并存榷场为五处,楚州北神镇等六处不应归为宋榷场所在地.南宋在川陕设有对金榷场,"陕西榷场"所在地为天水军之皂郊堡.金方先后总计设立十一处榷场,而非十二处,泰和八年(1208)所设息州榷场实为蔡州榷场之改称.

    南宋金朝榷场数量皂郊堡息州

    北宋雷有终仕宦考述

    魏华仙刘佳鹏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有终,北宋前三朝名臣,史称"肇敏戎公".他一生历任官职众多,所到之处皆有善政.其差遣不仅由低阶选人至宣徽北院使,官阶更是高至检校太保.考述雷有终仕宦,既可以增强对北宋官职差遣体系的认知,又可以清晰了解北宋前三朝复杂的历史状况.

    北宋雷有终仕宦考述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机制与推进路径

    谢永朋徐寅洲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能够以技术、资源、助教的角色赋能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从学习输入、信息加工、学习输出、评价反馈等维度分析,人工智能赋能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机制包括实现个性化学习输入的人机交互机制、实现深层次意义建构的人机协同机制、实现多元化学习输出的情境融合机制、实现精准化教学评价的智能反馈机制.提升教师智能素养、夯实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智能评价体系是人工智能赋能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路径.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课堂教学

    实践养成:上好思政课的有效支撑

    方黎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大思政课"的维度来看,上好思政课需要积极关注并有效发挥实践养成的支撑作用.实践养成关注文化教育活动的实践属性、育人关系的实践特质以及教学活动中人的实践性本质.对于思政课,实践养成深化了教育对象的知识信仰,形塑了教育对象的实践行为.在实践养成的路径选择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服务于教育对象的发展需求,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等实践载体的育人价值.

    实践养成大思政课课堂教学有效支撑

    俄罗斯少儿钢琴作品在我国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于铭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罗斯钢琴艺术具有独特的演奏传统、充沛的教学曲目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其钢琴学派为世界钢琴艺术发展夯实了教学基础、开拓了发展道路.俄罗斯少儿钢琴作品在我国高师院校的钢琴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在教学中融入俄罗斯少儿钢琴曲有助于推动我国高师钢琴艺术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俄罗斯少儿钢琴作品高师钢琴教学应用价值

    非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路径探析——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

    李姝环李同果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在认真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具有教育凝聚功能、规范调控功能、激励塑造功能和创新创造功能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融入、教育资源融入、教学途径融入和体制机制融入四个方面,探索出一条具有借鉴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路径

    古代书院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袁妤萱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教育机构,以独特的生命力绵延千年之久.而书院精神是书院的内核与精粹,更是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浓缩集合体.书院精神的传承与创新需要立足于时代要求,借助认识—实践—再认识的循环体系,以把握其内核为关键点、以推进立德树人为落脚点,寻找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真谛.通过对书院场所精神、人文精神、治学精神的"再认识",注重以人为本体的传承主体、以环境为实体的传承媒介、以轨制为形体的传承式样,将其移植在当代大学教育共同体的构建框架之中,以实现书院制的现代转型,推动新时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书院精神传承与创新书院制

    幼儿生态美育的理论基础、美育原则及实现路径

    郝欢黄英杰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的生态美育是以生态美学为基础,把生态原则提升为审美原则.通过生态审美实践,培养幼儿的生态审美情感,提升幼儿的生态审美感受力、欣赏力和创造力,目的是在幼儿的心田种下生态美育的种子,并最终实现人的诗意栖居.怀特海过程美学作为一种生态美学,以其集生态性和审美性为一体的特征与幼儿的生态美育深度契合,成为幼儿生态美育的理论基础.在过程美学的引领下,幼儿的生态美育应遵循和谐性、具象性、情感性、实践性、冒险性、有机性和合规律性的美育原则,并在实践中探索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幼儿生态美育路径体系.

    幼儿生态美育怀特海过程美学生态美育原则实现路径

    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意义和策略研究

    王翡玉肖兴政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生命教育是人的整个生命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环.在幼儿期开展生命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对生命的正确认知、理解和感受.绘本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来体现幼儿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通过绘本来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有助于幼儿理解生命内涵、体验生命情感、萌发生命意识及呵护生命行为.但幼儿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忽视绘本生命教育的价值、片面解读幼儿生命教育的内涵、活动方式单一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教师探索具体的实施路径,以实现绘本对促进幼儿生命教育的发展价值.

    绘本生命教育幼儿生命教育

    守正出新——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述评

    朱玲俞婷婕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21 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相关研究大致可分成内部建设与外部建设两大部分.内部建设聚焦学科属性与定位、研究方法、理论体系以及话语体系四个方面;外部建设则关注学科组织、学科文化及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整体来看,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趋势是在现有学科挑战中寻求一条中国式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本土化道路.这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前进方向,而且是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具体要求.

    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