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社会科学
南京社会科学

月刊

1001-8263

njshkx@163.com

025-83611547

210018

南京市成贤街43号

南京社会科学/Journal Social Sciences in Nanj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发表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关注当今热点问题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合法性争议与中国因应

    叶泉
    10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避免碳泄漏、维护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及重塑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力,2021年欧盟着手推行碳边境调节机制,对欧盟内外同量碳排放产品的价格差异进行调整.尽管欧盟在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合法性方面下足了功夫,然而,其在国际气候法层面,违反了作为全球气候治理基石的"共同但有区别原则"和《巴黎协定》关于减排路径多元化的规定;在国际贸易法层面,违反了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且不满足援引非歧视原则例外条款之条件.作为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和碳排放最大的国家,中国将在气候治理和国际贸易等领域受到CBAM的外溢影响.为此,中国应坚持在多边机制下,积极参与和引领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碳定价机制,加强和欧盟就碳关税规则进行磋商,并完善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立法,稳步推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碳边境调节机制气候治理国际贸易多边主义碳中和

    从风险社会到数智风险社会:逻辑变迁与智反性知识策略

    刘丹凌
    12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一代人工智能正以基础设施化的方式重新铺设人类社会的底层座架,驱动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乃至整个文明形态的变迁与转型.同时,它也分裂出一种外在的新异化力量,形成对主体的剥夺和压迫,且这种内在性风险不断外化和延展,重构了社会对立与社会冲突的根源,改变了现代风险的基本格局与生产逻辑,将风险社会载入数智风险社会的新阶段.这迫切需要一种"智反性现代化"的新框架来阐释、反思和应对数智风险社会的"发展-危机"矛盾,改变既有的风险观念和知识策略.具体来说,这种智反性知识策略要求在数智技术的发展计划和规范体系中植入双重的反思性:一方面重新唤醒和恢复人类主体的理性能力和反思意向,防止人工智能依赖招致的风险感知退化和处置权力让渡;另一方面,在人-机融生和人-技共治的背景下,将数智技术既作为反思和治理的对象,亦作为反思和治理的新主体,在价值嵌入的前提下激发机器的自我规训和风险防控力量.

    风险社会数智风险社会知识策略风险感知智反性现代化

    都市旅游符号化审美识别机制与影响路径

    陈波杨金泽
    13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消费主义和全球化的持续推进下,都市旅游已成为追求个性化和文化体验的关键途径.在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513条文本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网络评论的三级编码构建了都市旅游者符号化审美机制的理论框架,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对345份问卷进行了量化分析,探讨了审美符号与符号价值之间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游客在都市旅游中受到审美符号的刺激,通过个体的审美感知和加工活动,获得符号价值所赋予的审美愉悦,并进一步证实了都市景观在美学价值中的积极作用,以及社交媒体在都市旅游者审美行为中的价值传递与行为引导功能.

    都市旅游旅游审美符号化审美符号消费理论

    重构教育景观:数字化时代优绩主义教育观的生成与破除

    张敬威
    14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观念是教育参与者对其视野之下教育现象归结的产物,教育中的景观直接影响着教育实践群体教育观念的形成.在被数字化加速的当今社会,"速度"与"效率"促进了教育优绩主义的单一指向,进而限制了教育观念的多元性可能,导致了教育想象力的贫困.以居伊·德波的"景观"理论为视角,能够发现教育景观是一种非线性叙事的指向性集群,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增强了其在教育实践场域的影响力,遮蔽了教育参与者的视差之见.因此,为破解数字化社会构造的指向优绩主义的教育景观,应引导教育主体的视差之见,打破"高度一体化"的教育理想类型,通过教育目的与技术意向性的统一,突破已有教育景观的圈层性区隔,将"培养人"的教育理念以景观的形式融入微观教育实践场域.

    教育景观优绩主义教育观念数字化技术

    高等教育数智化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邢占军王晶心
    15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数智化转型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又能够引领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两者之间可以形成双向互动的良性关系.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高等教育数智化转型能够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在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双向互动作用机制下,高等教育可以从科技创新引领、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提质等方面实现数智化转型,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活力.

    新质生产力高等教育数智化转型内在机理实现路径

    人物介绍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