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唐萌

双月刊

1671-6264

bjb@pub.seu.edu.cn

025-83272483

210009

南京市丁家桥87号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前身为《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60年创刊,1964年停刊,1983年复刊。复刊前学报作为第1卷,复刊后从第2卷起连续出刊,为半年刊。1987年起为季刊,1989年获准公开发行。随着南京铁道医学院与东南大学合并,学报于2001年9月更改为现刊名,2003年改为双月刊。本刊现由教育部主管、东南大学主办,为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影像医学、公共卫生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经验交流、新技术新方法、病例报告以及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后感染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一项回顾性研究

    张茅平陈国东
    395-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并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后的感染风险.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TIVAP植入手术的79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随机抽样将研究对象按7∶3分为训练集(555例)和验证集(239例).首先应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最佳预测因素,并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构建列线图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能力、准确性和临床有效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年龄、手术时间、血液系统肿瘤和BMI为TIVAP植入后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948(95%CI:0.914~0.982)和0.935(95%CI:0.876~0.994),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和预测准确性.结论:本研究开发的TIVAP植入后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在临床上具有实用价值,可以帮助临床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从而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感染风险预测列线图预测模型术后并发症

    外周血miR-299和miR-23a在PE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刘博王运菊刘孟彬尚丽...
    403-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miR-299和miR-23a在子痫前期(PE)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4例PE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73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miR-299和miR-23a表达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E孕妇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miR-299和miR-23a对PE的诊断价值;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miR-299和miR-23a表达水平对观察组孕期生存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清中miR-299和miR-23a水平(3.13±0.84、1.94±0.55)显著高于对照组(2.34±0.73、1.47±0.43)(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miR-299和miR-23a水平是P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miR-299和miR-23a两者联合诊断结果优于任何1项单独分析(Z两项联合-miR-299=2.067,P=0.038;Z两项联合miR-23a=2.086,P=0.037).患者中miR-299和miR-23a高表达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PE患者血清中miR-299和miR-23a表达水平均上调,两者联合对PE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其表达水平与PE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子痫前期miR-299miR-23a诊断预后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OX40配体、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刘媛张红瑾刘佳
    410-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OX40配体(sOX40L)、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水平及其与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进行研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患者分为一般2型糖尿病组(n=65)和糖尿病肾病组(n=51).另选取6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sOX40L和SOCS-3水平;Pearson法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OX40L水平与SOCS-3水平的关系;Lo-gistic 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因素;使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将血清sOX40L和SOCS-3水平作为X,是否发生为Y,通过形成的预测概率为"二者联合"指标,然后将该指标纳入X,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OX40L和SOCS-3及二者联合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一般2型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sOX40L、SOCS-3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一般2型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sOX40L、SOCS-3水平显著升高.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OX40L水平与SOCS-3水平呈正相关(r=0.601,P<0.001);血清sOX40L和SOCS-3水平为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sOX40L和SOCS-3单独诊断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4、0.817,截断值分别为8.73 ng·mL-1、1.37 mg·mL-1,灵敏度分别为82.4%、78.4%,特异度分别为67.7%、84.6%,且sOX40L和SOCS-3联合诊断的AUC为0.934,灵敏度为98.0%,特异度为83.1%.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OX40L和SOCS-3水平升高,二者联合可较好地诊断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OX40配体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糖尿病肾病

    CT影像组学在预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临床转归中的价值

    李晶晶胡莉钧黎玉莹聂斌...
    416-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CT影像组学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2017年9月至2021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并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121例患者的CT影像和临床资料.其中,按照2.5∶1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组86例、验证组35例.对所有病灶进行肿瘤病灶感兴趣区(ROI)勾画,再从ROI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随后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性(mRMR)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筛选最优的影像组学特征,计算影像组学分数,最终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结果:经mRMR与LASSO后筛选出3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以建立影像组学评分.ROC曲线下面积训练组为0.85,验证组为0.85.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回归模型可用于预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临床转归.

    CT影像组学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临床转归

    PPQ通过清除活性氧修复子宫内膜细胞增殖能力的作用研究

    彭佳欣冯文翔李奕霖龚熊美玉...
    42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设计并合成聚乙二醇修饰负载槲皮素的聚多巴胺(PDA)类黑色素纳米粒子(PPQ),检测其物化表征及活性氧(ROS)清除能力,并进一步探究其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力.方法: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水合粒径(DLS)、Zeta电位分析PPQ的形貌、粒径大小;利用紫外光谱(UV-Vis)分析PPQ中槲皮素的载药浓度及包封率;利用总抗氧化能力的检测试剂(DPPH和ABTS)检测槲皮素、聚乙二醇修饰PDA(PEG-PDA)及PPQ的ROS清除能力;将人子宫异位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系(hEM15A)分为对照组及刺激组,并将刺激组分别用槲皮素、PEG-PDA及PPQ进行孵育处理,进一步采用激光共聚焦、细胞毒性试验、细胞活性染色、细胞EdU增殖染色试验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评估PPQ清除ROS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结果:TEM及DLS结果提示制备的PDA、PEG-PDA及PPQ为100 nm左右的圆球颗粒,其电位分别为-30、-32、-35 mV左右.紫外光谱提示槲皮素的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23%和≤85%.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试剂结果提示槲皮素、PEG-PDA及PPQ均可减少氧自由基的含量,且随着浓度升高其含量越少,同时PPQ展示出最好的ROS清除能力.激光共聚焦实验结果提示:相比于对照组,IL-1β可显著上调hEM15A细胞内ROS水平(P<0.001),而槲皮素、PEG-PDA及PPQ都会降低IL-1β处理的hEM15A细胞内ROS水平(P<0.001),且相比于槲皮素和PEG-PDA,PPQ在细胞内可更有效清除ROS(P<0.001).细胞毒性试验、细胞活性染色及EdU增殖染色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IL-1β可显著降低hEM15A细胞的存活率、增殖能力及增加细胞死亡率(P<0.001),而槲皮素、PEG-PDA及PPQ可增加IL-1β处理的hEM15A细胞存活率及增殖能力,降低死亡率(P<0.001),且相比于槲皮素和PEG-PDA,PPQ对处理的细胞效果最显著(P<0.001).在体试验显示:PPQ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区域有良好的富集作用,且相比于对照组,PPQ可缩小子宫内膜异位症区域的体积(P<0.001),同时显著降低其ROS水平(P<0.001).结论:PPQ具有良好的清除ROS功能,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潜在新方法.

    聚乙二醇修饰负载槲皮素的聚多巴胺类黑色素纳米粒子活性氧子宫内膜细胞增殖能力小鼠

    初诊肺结核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其与耐多药的临床关系分析

    程治军何多娇常婧张毅繁...
    431-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初诊肺结核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并分析其与耐多药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初诊肺结核患者347例,纳入肺结核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受试者347例,纳入健康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及肠道菌群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肺结核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根据结核分枝杆菌(MTB)是否耐多药将肺结核组分为耐多药组、非耐多药组;比较耐多药组、非耐多药组一般资料及肠道菌群属水平的相对丰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初诊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肺结核组丁酸单胞菌属、类杆菌属、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布劳特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及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降低(P<0.05),肠球菌属、粪球菌属、多尔菌属、志贺菌属、小杆菌属、韦荣球菌属、瘤胃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升高(P<0.05);初诊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率23.08%;与非耐多药组比较,耐多药组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及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降低(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2.678,95%CI:1.309~5.47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OR=3.931,95%CI:1.514~10.212)、结核病接触史(OR=2.494,95%CI:1.364-4.562)、肺结核空洞病灶数量(OR=2.776,95%CI:1.872-4.116)、治疗过程中断(OR=2.450,95%CI:1.306-4.596)、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OR=0.393,95%CI:0.268-0.576)和 Shannon 指数(OR=0.463,95%CI:0.302-0.712)是初诊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初诊肺结核患者肠道菌群平衡失调,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COPD、结核病接触史、肺结核空洞病灶数量、治疗过程中断是其耐多药的危险因素,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Shannon指数是其保护因素.

    初诊肺结核肠道菌群耐多药双歧杆菌相对丰度

    超声联合血清miR-106a-5p、miR-20b-5p对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刘鹏英刘晶胡文杰
    439-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联合血清miR-106a-5p、miR-20b-5p对糖尿病足(DF)下肢血管病变(LEV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D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LEVD分为LEVD组42例和非LEVD组4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F患者血清miR-106a-5p、miR-20b-5p表达水平,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06a-5p、miR-20b-5p对DF患者合并LEVD的诊断价值;采用一致性Kappa检验分析超声单独及联合血清miR-106a-5p、miR-20b-5p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超声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642(P<0.05).LEVD 组血清 miR-106a-5p、miR-20b-5p 水平显著高于非 LEVD 组(P<0.05).血清 miR-106a-5p、miR-20b-5p诊断DF患者发生LEV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757.血清miR-106a-5p、miR-20b-5p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诊断结果一致性均为中度,Kappa值分别为0.503、0.492(P<0.05).超声联合血清miR-106a-5p、miR-20b-5p水平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诊断结果一致性极高,Kappa值为0.866(P<0.05).超声联合血清miR-106a-5p、miR-20b-5p诊断DF患者LEVD的准确度、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三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超声联合血清miR-106a-5p、miR-20b-5p诊断DF患者LEVD的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超声微小RNA-106a-5p微小RNA-20b-5p诊断价值

    妊娠早中期合并肝功能异常150例临床分析

    和沁园岳欣陈艳
    445-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早中期(妊娠28周前)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因、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南京市第二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就诊及住院治疗的150例妊娠早中期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孕周、病因、治疗用药及病情转归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早孕期(妊娠未达14周)33例(22%),中孕期(妊娠14~27+6周)117例(78%).其中,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63例(42%),妊娠剧吐20例(13.33%),药物性肝损伤17例(11.33%),自身免疫性肝病3例(2%),妊娠期糖尿病11例(7.3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例(3.33%),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4例(9.33%),甲状腺功能异常10例(6.67%),原因不明7例(4.67%).针对肝功能异常,血清转氨酶达到正常的4倍及以上的患者,使用复方甘草酸苷及谷胱甘肽联合静脉滴注.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436.85±276.54)U·L-1,谷草转氨酶(AST)(312.39±147.85)U·L-1.其中,89 例(59.33%)患者 2 周转氨酶降至正常(ALT≤40 U·L-1,AST≤35 U·L-1),继续妊娠,13例(8.67%)胚胎停止发育,3例(2%)因胎死宫内实施引产.5例(3.33%)因肝功能异常加重终止妊娠,2例重症肝炎终止妊娠后转ICU进一步观察治疗,预后良好.21例(14%)妊娠晚期再次发生肝功能异常.结论:妊娠早中期合并肝功能异常原因多样,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及妊娠剧吐是常见病因.针对病因,使用安全有效的保肝药物对此类孕妇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但不排除病情进展,发生胚胎停止发育或胎死宫内,亦有需医疗终止妊娠可能.重视对妊娠早中期的孕妇进行肝功能检查,正确判读检查结果,及时发现异常并积极治疗至关重要.

    妊娠早中孕期肝功能异常保肝药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lncRNA PITPNA-AS1、lncRNA NORAD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李红伟司松环杨靖刘艳杰...
    450-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ITPNA反义RNA1(PITPNA-AS1)、lncRNA NORAD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本院收治的96例MM患者和96例来本院健康查体的志愿者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时间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两组血清中lncRNA PITPNA-AS1、lncRNA NORAD的相对表达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血清lncRNA PITPNA-AS1与lncRNA NORAD水平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分析血清lncRNA PITPNA-AS1、lncRNA NORAD水平与MM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元Cox回归分析M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血清lncRNA PITPNA-AS1、lncRNA NORA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期MM患者血清lncRNA PITPNA-AS1、lncRNA NORAD水平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Ⅱ期显著高于Ⅰ期(P<0.05).MM 患者血清 lncRNA PITPNA-AS1 与 lncRNA NORAD 水平呈正相关(r=0.636,P<0.05).lncRNA PITP-NA-AS1 和lncRNA NORAD高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患者(x2值分别为8.065、11.937,P值分别为0.005、0.001).ISS分期较高、lncRNA PITPNA-AS1高水平、lncRNA NORAD高水平是M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M患者血清lncRNA PITPNA-AS1、lncRNA NORAD水平异常升高,且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多发性骨髓瘤长链非编码RNAPITPNA反义RNA1长链非编码RNANORAD预后

    2型糖尿病患者患低蛋白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雪琴沈敏燕张继文江滔...
    456-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低蛋白血症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为2型糖尿病人群低蛋白血症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67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蛋白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低蛋白血症患者74例(占2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年龄<60岁患者相比,年龄≥70岁的糖尿病患者低蛋白血症的发生风险增加(OR=1.462,95%CI:1.155~1.839);身体质量指数(BMI)>28.0 kg·m-2的糖尿病患者患低蛋白血症的风险增加(OR=1.893,95%CI:1.303~2.022);与病程<5年患者相比,5年≤病程<10年和病程≥10年的糖尿病患者低蛋白血症的发生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845(95%CI:1.336~2.138)和2.104(95%CI:1.123~3.941).结论:年龄≥70岁、病程≥5年、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罹患低蛋白血症的风险更高.

    2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