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唐萌

双月刊

1671-6264

bjb@pub.seu.edu.cn

025-83272483

210009

南京市丁家桥87号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前身为《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60年创刊,1964年停刊,1983年复刊。复刊前学报作为第1卷,复刊后从第2卷起连续出刊,为半年刊。1987年起为季刊,1989年获准公开发行。随着南京铁道医学院与东南大学合并,学报于2001年9月更改为现刊名,2003年改为双月刊。本刊现由教育部主管、东南大学主办,为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影像医学、公共卫生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经验交流、新技术新方法、病例报告以及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和胸腔积液TSGF、OSM水平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刘梦雯柳群力杨洁
    56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抑瘤素M(OSM)水平对恶性胸腔积液(MP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72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MPE组和良性胸腔积液(BPE)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采血检测相关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及胸腔积液(PE)中的TSGF、OSM水平,多因素Logistic分析MPE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SGF、OSM水平对MPE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乳酸脱氢酶(LDH)、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PEAD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PE组相比,MPE组患者血清及PE中的TSGF、OSM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LDH、PEADA、血清及PE中的TSGF、OSM水平均是影响MPE发生的因素(P<0.05);血清TSGF、OSM及两者联合诊断MP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8、0.855、0.925,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30%和84.62%,两者联合诊断价值高于单独诊断(Z两者联合-血清TSGF=4.275,Z两者联合-血清OSM=3.297,均P<0.05);PETSGF、PEOSM及两者联合对MPE诊断的AUC分别为0.886、0.765、0.921,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42%和79.48%,两者联合诊断价值高于单独诊断(Z两者联合-PETSGF=4.275,Z两者联合-PEOSM=3.297,均P<0.05).结论:MPE患者血清及PE中的TSGF、OSM水平升高,两个指标联合诊断MPE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腔积液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抑瘤素M

    无锡市青年学生对猴痘的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尹寒露顾静孟晓军孙秋兰...
    571-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无锡市青年学生对猴痘的认识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青年学生的猴痘宣传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3年10月,在无锡市一所大专院校开展横断面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样本量估计为812人.利用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对猴痘知识的认知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猴痘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了 818名青年学生,猴痘知识知晓率为3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为二年级(aOR=1.63,95%CI:1.08~2.44)或三年级(aOR=1.63,95%CI:1.08~2.44),近6个月出过国(aOR=2.87,95%CI:1.11~7.43),参加过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aOR=2.11,95%CI:1.32~3.37),近期对猴痘疫情信息的关注频率是偶尔关注(aOR=3.14,95%CI:2.09~4.73)或经常关注(aOR=9.46,95%CI:4.20~21.34),认为有必要在校园内开展猴痘知识宣传讲座(aOR=1.67,95%CI:0.81~3.43),认为猴痘会在国内广泛流行(aOR=1.83,95%CI:1.26~2.65)是青年学生猴痘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结论:虽然青年学生对猴痘信息有一定关注和了解,但其猴痘知识知晓率不高.针对青年学生人群的猴痘知识宣传教育应紧密结合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统筹开展,尤其要加强感染风险的警示性教育,提高青年学生的猴痘预防和自我监测意识.

    青年学生猴痘认知健康教育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不同用药方案对艾滋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分析

    居宇峰王丹丹
    580-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不同用药方案对艾滋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真实世界数据,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本省16家三级甲等医院,收集2022年1月至7月在上述医院中采用不同用药方案的702例艾滋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其采用的用药方案分为方案1组[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依非韦伦(EFV)]、方案2组[3TC+AZT+奈拉伟平(NVP)]、方案3组[3TC+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EFV]和方案4组(3TC+TDF+NVP).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空腹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血脂异常率;比较各组患者用药期间血脂变化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TC、TG、LDL-C水平及血脂异常率高于治疗前,HDL-C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方案3组、方案4组患者TC、TG、LDL-C水平及血脂异常率分别低于方案1组、方案2组,HDL-C水平分别高于方案1组、方案2组(均P<0.05);方案3组、方案4组患者用药期间血脂变化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低于方案1组、方案2组(均P<0.05).结论:与 3TC+AZT+EFV、3TC+AZT+NVP 治疗方案相比,3TC+TDF+EFV、3TC+TDF+NVP 治疗方案可降低艾滋病患者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改善血脂异常,减少血脂异常导致的不良事件.

    真实世界数据富马酸替诺福韦酯艾滋病血脂

    山东临沂某校小学一年级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付用丽付更丽费月廖帅举...
    586-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山东省临沂市某校小学一年级学生近视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小学阶段的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临沂市某校小学一年级的995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问卷由家长协助填写,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运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在参与调查对象中,男生523名,女生472名,总体近视率为8.2%;少数民族占2.1%(21/9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视与不近视的学生幼儿园时电子产品的使用、躺着看书或电子产品、眼保健操、学习过预防近视知识及预防近视宣传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道散瞳药物对眼睛无损害的学生发生近视的风险更低,不知晓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分年龄管控其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的学生发生近视的风险更高.结论:山东省临沂市研究地区小学生近视比例相对较低.应重点关注用眼习惯不良和幼儿园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过长的小学生视力情况,进一步加强预防近视知识宣传教育.

    小学近视现状影响因素临沂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漏的风险因素探讨: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张萍王莹何智丽
    593-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漏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3年6月在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1 0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胆漏分为并发组(n=56)和未并发组(n=975).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1:1比例匹配并发组和未并发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Child-Pugh分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资料.匹配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漏的风险因素.结果:并发组和未并发组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成功匹配51对患者,两组年龄、性别、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Child-Pugh分级、ASA分级均达到均衡(P>0.05);匹配后,两组手术时间、胆囊萎缩、胆囊炎症、胆囊颈部结石、胆囊结石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主刀医师临床经验<5年、局部解剖变异、Calot三角粘连、胆囊与周围脏器粘连及胆囊壁厚度≥5 mm占比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刀医师临床经验<5年、局部解剖变异、Calot三角粘连、胆囊与周围脏器粘连、胆囊壁厚度≥5 mm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倾向性匹配年龄、性别、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Child-Pugh分级、ASA分级资料后,主刀医师临床经验<5年、局部解剖变异、Calot三角粘连、胆囊与周围脏器粘连、胆囊壁厚度≥5 mm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漏的风险因素.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风险因素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5例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高凤婷张喆史传兵史志丹...
    599-6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uodenal-type follicular lymphoma,D-F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5例D-FL的消化内镜、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及二代测序检测结果.结果:5例D-FL内镜检查呈多发性结节状或息肉样病变.显微镜下,肿瘤性滤泡位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套区消失,肿瘤细胞浸润至滤泡外黏膜固有层.肿瘤性滤泡几乎全部由中心细胞组成,中心母细胞罕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D20、BCL2、CD10,Ki-67增殖指数小于5%.CD21染色显示滤泡树突细胞网定位于滤泡的边缘.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5例患者均有t(14;18)(q32;q21)染色体异位.二代测序发现,CCL20、MADCAM1、CCR6、PCDHGA3、PCDHGA8、PCDHGB4等特征性基因存在突变.结论:D-FL是独特的滤泡性淋巴瘤亚型,临床、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均有别于淋巴结经典型滤泡性淋巴瘤,为惰性淋巴瘤,其预后良好.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诊断免疫组化

    2019-2023年无锡市梁溪区高危妊娠孕产妇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曹丽丽
    604-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2019-2023年无锡市梁溪区高危妊娠孕产妇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规范高危孕产妇管理提供参考的依据.方法:依托江苏省妇幼健康信息系统,收集2019-2023年无锡市梁溪区高危妊娠孕产妇人群特征和妊娠风险信息,分析高危妊娠发生率、妊娠风险等级、人群特征、妊娠风险因素特征的变化趋势.结果:2019-2023年梁溪区高危孕产妇发生率逐年上升,平均为75.428%;妊娠风险以黄色为主,橙色和红色风险比例逐年上升.2021年起高龄、剖宫产的高危孕产妇增多趋势发生逆转,2023年才明显回升;低龄高危孕产妇比例自2020年起一直保持在低位.5年来13周内初次产检、产检次数超过10次以上的高危孕产妇占比逐年提升;妊娠风险因素前10种类变化不大,2023年前三顺位为体质量指数异常、贫血、糖尿病.结论:2019-2023年梁溪区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妊娠风险等级倾向于复杂化,人群年龄和分娩方式特征、主要妊娠风险因素特征均发生变化,高危孕产妇的健康管理逐渐规范.梁溪区应依据现状调整高危妊娠管理方向,针对难点、弱点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

    高危妊娠发生率人群特征妊娠风险因素顺位

    肺结核患者血清PGRN、LCN2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印薇薇胡小芳姜艳萍
    610-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PTB)患者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GRN)、脂质运载蛋白2(LCN2)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127例肺结核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n=78)和重症组(n=49),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7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PGRN和LCN2水平;Spearman法分析血清PGRN和LCN2水平与Bandim结核病(TB)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PTB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GRN和LCN2水平对重症PTB的诊断价值.结果:重症组血清PGRN和LCN2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5);重症组糖尿病史占比,Bandim TB评分,IL-10、IFN-γ、PCT、CRP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血清PGRN和LCN2水平与Bandim TB评分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428、0.420,均P<0.001);PGRN(OR=1.576,95%CI:1.112~2.234)和 LCN2(OR=2.163,95%CI:1.320~3.545)为重症 PTB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PGRN和LCN2水平联合诊断重症PTB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3,敏感度为91.84%,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诊断(Z二者联合-PGRN=2.327,P=0.020;Z二者联合-LCN2=2.061,P=0.039).结论:PTB患者血清PGRN和LCN2水平与Bandim TB评分呈正相关,二者血清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颗粒蛋白前体脂质运载蛋白2肺结核病情严重程度

    Netrin-1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蔡敏琪陈德柱陈衣强刘思远...
    616-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不仅在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而且在多种组织器官和不同类型疾病中异常表达并可能参与发病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它具有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血管再生、调控炎症反应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因此,它已成为临床疾病研究的热点.现对其在临床疾病组织中的表达改变与相关生物学研究,以及它在患者外周血等体液中的水平变化进行综述,以探讨其作为临床疾病的机制性分子、治疗靶点、生物标志物方面的潜在研究价值,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神经轴突导向因子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生物标志物综述

    二甲双胍对脓毒症心肌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田勇周颖古雍翔杨国辉...
    623-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患者中发病率、死亡率及医疗费用均高.脓毒症心肌损伤(sepsis-in-duced myocardial injure,SIMI)是脓毒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约占脓毒症患者的一半,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且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对SIMI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文作者综述了二甲双胍对SIMI中自噬、线粒体、肠道微生态、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等方面的调控作用,旨在为二甲双胍对SIMI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脓毒症脓毒症心肌损伤二甲双胍保护机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