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李洪天

双月刊

1009-7902

njxzxb@126.com

025-86569176

210017

江苏省南京市北圩路41号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理念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

    周忠丽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理念,是在革命和执政过程中磨练出来的."大革命"让党认识到了掌握枪杆子的重要性,促成了土地革命以来"党指挥枪"原则的确立;土地革命失败后,党有效应对走出困境,踏上了民主建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新征程;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探索,促使党深入反思务实理性的可贵,开启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格局;改革开放以来秉持的求真务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稳步迈向共同富裕.这些通过实践积累和形成的内在逻辑,既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国家实现经济腾飞和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也是为全球国家治理提供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历史分析

    伟大建党精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张杨何苗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发挥出强大的精神标识作用和精神引领作用,在精神标识方面,积极践行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推进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践行伟大建党精神能够为推动全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供指引,伟大建党精神是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共同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精神引领方面,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以及富足人民精神世界的现实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在实践中,应创新伟大建党精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从如下几方面加以推进: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前进动力;不忘初心、担当使命明确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责任和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意志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增强了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的凝聚力.

    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富裕

    论陶行知先生对壬戌学制的思想贡献

    魏峰胡泽慧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壬戌学制(1922年新学制)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里程碑.陶行知对壬戌学制的创立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贡献.陶行知对教育改革的科学和理性精神以及因地制宜、不断试验的策略为壬戌学制的制定明确原则与路径,对不同学段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影响至壬戌学制的具体内容.陶行知关于教育普及的思想促使壬戌学制注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男女教育平等发展和师范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陶行知重视教育调查,他组织开展的教育调查触发了壬戌学制的改革,也为壬戌学制的创立积累了基础性数据.陶行知注重教育开放,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历程及教育思想中学习,为壬戌学制注入了先进理论思想,并通过国际交流扩大了中国教育和壬戌学制的国际影响力.

    陶行知壬戌学制学制思想

    新时代陶行知"小先生制"的能为与慎为

    周静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以"即知即传"为核心原则,鼓励个体将所学传授并激发他人传递知识的热情.该制度不仅适应中国国情,有效解决了女子教育难题,还促进了个人虚心学习,与当时社会背景高度契合,推动了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历经百年变迁,中国已焕然一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新时代,互联网迅猛发展,生活方式变革,终身学习成为潮流."小先生制"的"即知即传"理念,在促进信息传播、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推动终身学习方面仍具借鉴意义.我们应守法守德,提升信息鉴别能力,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建终身学习型社会.

    "小先生制"即知即传陶行知新时代

    陶行知艺友制师范教育模式及其当代价值

    韩春杰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中国师范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局限,陶行知先生借鉴了在多个行业中展现出显著成效的艺徒制教育模式,并将其融入师范教育的改革之中,形成艺友制师范教育模式.他主张通过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这一模式的实施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果,而且对现代师范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理念,至今仍对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和深化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启发作用.

    陶行知艺友制师范教育

    国际视野下小学生位值制知识学习研究及启示

    范文贵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社会发展中重要的计数方法.教师应在深刻认识十进位值制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把握位值制的结构层次和发展阶段.学生比较数大小的能力与其对位值的了解程度有关;学生运算能力表现优劣与位值知识理解的关系密切,理解十进位值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要明晰位值制教学任务的重要性,诊断学生位值制知识理解程度,促进学生学会基于位值制直观理解运算原理.

    计数系统十进位值制数概念运算能力

    例谈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四大关键

    王宗海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当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尝试以真实问题为切口,从理想设计切入,反复施教、修正完善、逐步探寻大单元教学尤其是大单元视域下单篇教学的新样态.二度设计,拎出一个贯通单元的内核;化零为整,优化举一反三的内容;暗扣特质,搭建一招致胜的支架;一体思维,追求教学评一致的推进四大策略是破局的关键所在.

    大单元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单篇教学大概念新样态课堂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六书造字法"的融入及其实现

    马进林璐陆越甜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六书"是适应创造汉字、学习汉字需要而总结出来的全面系统地认识汉字、研究汉字的钥匙.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融入六书造字法,可借助汉字形义增加识字教学趣味,揭示汉字内在规律呈现识字思维,还原汉字结构绽露汉字文化,这不仅是对传统识字教学的承继和发展,更是对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但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困境,其中教学过程的乏味限制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教学的内容浅显搁置了汉字文化的浸润,识字规律的缺位忽视了汉字的归类逻辑.六书造字法能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注入生命活力,厚实识字课堂的文化涵养,在具体策略上,六书造字法可通过解构字形打造"书画同源"的趣味识字法,溯源字义传承"汉字文化"的历史意蕴,梳理汉字总结"形声相应"的识字逻辑,归纳汉字培养"综合全面"的思维能力等,从而帮助儿童切近汉字、理解汉字、欣赏汉字,产生对汉字和优秀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自信.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六书造字法优秀中华文化

    东晋"蒋山植松"考

    张海杰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晋命令罢职还都的刺史、郡守须于蒋山种植松树.在这一政策推动下,蒋山的生态因此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结合松树的生长特性,推测这项政策的实施应在晋穆帝永和年间.这项政策的实施应与永和年间的荆扬之争及洛阳形势密切相关:建康当权者既希望借此恢复上陵礼,增强地方官员对于穆帝权威的认同感;同时利用蒋山与西晋帝陵所在的洛阳北邙山的相似性,通过种植松树,建设蒋山陵区,打造江左的"北邙山",作为与一直以洛阳及西晋帝陵为北伐理由的桓温相抗衡的政治砝码.

    东晋蒋山松树帝陵荆扬之争

    刘宋对扬、荆、豫等要州的分合述论

    李荣杨恩玉
    5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晋南朝时期,由于扬州、荆州、豫州、南徐州和南兖州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性以及历史教训,刘宋君主对这些要州格外重视,多次予以分割、合并.宋武帝和宋文帝对荆州和豫州三次分割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两次合并是为了征伐北魏.对南兖州和南徐州政区的调整是为了增强它们的实力,更好捍卫京师建康;其次是平衡它们的势力,让二者互相制衡.宋孝武帝和宋明帝多次对荆州、豫州分割也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荆州经过刘宋时期的多次分割,由宋初的31个郡变为11个郡,实力严重削弱,雍州的实力则是不断增强,二者形成此消彼长的态势,这对当时和以后的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刘宋荆州豫州扬州雍州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