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医科大学

冷明祥

双月刊

1671-0479

nyxb_sh@njmu.edu.cn

025-86862862 86862036

210029

南京市汉中路140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2000年底,双月刊,ISSN1671-0479,CN32-1606/C,秉承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办刊宗旨,本着学术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原则,刊登与医疗卫生事业相关的社科类学术论文,如卫生服务、社会医学、生命伦理、健康管理、医学教育等领域,结合地域历史和文化特色以及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设立重点栏目为卫生服务、金陵医史和医患沟通,为全国各级医药类高等院校师生及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卫生健康改革政策结构分析及其演变特征

    王雪张磊王文华罗怡...
    10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2009-2023 年国家层面颁布实施的 554个与卫生健康改革密切相关的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构建卫生健康政策二维分析框架,从政策结构及政策内容维度对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治理进行政策计量及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卫生健康政策发文多部门协作网络逐渐完善,合作格局初步形成;以医疗为核心,医保、医药协同治理的趋势在卫生健康政策中得以体现,三医联动逐渐从各自内部治理到耦合协同,供给型政策工具为初期常用工具,而在改革深化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较多.据此,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进行反思,为今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政策计量政策工具政策演进发展趋势

    医共体模式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困境与进路探析

    彭涛滕黎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安徽、福建、浙江等医共体先行省份的实践经验,发现医共体模式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逐渐壮大,签约内容更加丰富,能获得更多医保支持以及县域内优质资源.然而,如何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走深走实,仍然面临着医共体内"人、财、物"利益协同方面的挑战.在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的过程中,应进一步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资源保障,以医保为杠杆激发家庭医生的服务动力,同时注意防止"虹吸".

    医共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志愿活动参与对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抑郁的中介作用及年龄组差异

    陈功王英英刘岚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使用线性回归模型、逐步回归法和系数乘积法分析志愿活动参与对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和抑郁的中介作用,同时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的年龄组差异.研究发现,志愿活动参与对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041,P<0.05),抑郁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75%,且志愿活动参与对不同年龄组的影响系数及作用机制明显不同.研究结果对于预防和干预中老年抑郁,提高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志愿活动参与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抑郁

    数字融入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及路径研究

    蒋珊珊宗占红
    13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考察老年人数字融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社会参与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融入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积极作用(b=0.120,P<0.001),同时数字融入对社会参与有促进作用(b=0.509,P<0.001),社会参与对主观幸福感也有显著正向影响(b=0.166,P<0.001).社会参与在数字融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为42.9%.应鼓励老年人主动学习数字技能、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并完善数字设施建设,以提高老年人数字素养,减少社交孤立,使其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社会.

    数字融入社会参与主观幸福感老年人

    老年认知症"污名化"与"去污名化"干预的研究进展

    李湘君宋慧勇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认知症疾病发病率呈上涨趋势,而疾病"污名化"对认知症患者带来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通过梳理认知症"污名化"的概念、类型和现状,归纳总结了认知症"污名化"从知识、态度、行为三个方面表现出的特征,认知症的"污名化"对老年人社会参与、就医行为和健康产生的影响,以及目前国际上关于认知症"去污名化"的干预措施、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认知友好社区开展"去污名化"干预时的注意事项,同时关注"污名化"产生的卫生服务利用和健康不公平,以及认知友好社区建设的文化包容问题.

    认知症疾病"污名化"老年人

    基于扎根理论的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参与意愿的模型构建

    陈嘉琪冯林林赵飞李铮...
    14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间银行养老模式被认为是我国低成本战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广东省为例,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广东省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和惠州的老人关于时间银行进行深度访谈,使用扎根理论对访谈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共访谈50人得到60个有效概念,从中合并出15个范畴,在此基础上再次抽象出5个核心范畴并构建老年人时间银行参与意愿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影响老人时间银行参与意愿的因素主要包括时间银行认知、个人需求、情感价值、主观规范和参与机制五个方面,且认知—态度—需求—参与形成闭环,共同构成了时间银行参与机制模型.

    时间银行扎根理论养老志愿服务参与意愿

    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场所建设改造策略探讨

    王安琪陈欣薛宇
    150-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江苏省城市社区家庭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从居民感知视角,结合居民养老需求,了解城市地区养老场所建设短板,并探索相应的优化举措.结果显示,目前城市社区家庭内部的适老化改造意识欠缺,标准化养老社区建设成效甚微,针对老年人群的基础设施配置不足.家庭养老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均居于主流地位,居民的家庭适老化改造需求集中于医疗保健,并希望所在社区尽快建成全面规范的标准化养老社区.据此文章围绕医养结合养老场所的建设改造进行策略探讨.

    养老场所需求导向社区居家养老策略研究

    安宁疗护的立法基础与规制进路

    孙寒璞
    15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安宁疗护日渐受到关注,而我国法律法规鲜有规定,有碍安宁疗护的现实实施.安宁疗护立法具有正当性基础,法理基础在于人的尊严属性,生命权、医疗自主权是安宁疗护的重要权源,宪法、民法典、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相关内容是安宁疗护的主要法律依据.考察安宁疗护立法的现实维度,一方面,预先医疗指示在知情同意规则下的适用可能产生权利冲突,需要完善相关规则以加强现实适用性;另一方面,协调安宁疗护多方主体,有助于解决安宁疗护的立法难题.安宁疗护的规制框架应包括规范的安宁疗护预先医疗指示制度、严格的审查制度以及双重监督机制.

    安宁疗护知情同意医疗自主权预先医疗指示

    实质刑法观下非法行医罪的限缩适用

    王磊吴林生
    16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生执业资格是非法行医罪的违法阻却事由,对该资格身份的认定是非法行医罪适用的关键,仅考虑形式价值的"单证说"与"双证说"存在不当扩大非法行医罪适用的风险,应围绕法益展开,只有侵害公共卫生安全法益的个人才能构成非法行医罪.无医生执业资格者与有医生执业资格者共同开展医疗行为,行为人原则上不构成非法行医罪,只有具有医生执业资格者未对医疗行为进行指导监督的才可能构成非法行医罪.

    非法行医罪身份法益医生执业资格

    传染病防治中医务言论自由与患者隐私法益冲突解决

    史慧敏张恒山
    168-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染病信息披露涉及社会稳定和民生安定.医务人员作为一线接触病情的群体,负有义务向患者本人进行告知,也有权向特定范围内的不知情者披露相关信息.在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同时也肩负着保护患者隐私和尊重患者人格的使命.如何在有序防治传染病的同时兼顾保护患者隐私安全仍有待深思.文章分析医务人员披露传染病相关信息的言论自由和患者隐私的法益冲突,从基本价值建构、原则遵循以及医务人员和患者应受的法益保护和克减方面进行义务设定,寻求二者矛盾之调和.

    传染病防治医患纠纷法益保障合理克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