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刘伟冬

双月刊

1008-9675

83498094@163.com

025-83498094 83498095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Fine Arts & Desig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创刊20多年来,一直重视刊物的学术品位,宏扬传统艺术,关注当代艺术,探索艺术教育改革之路。刊物发表的文章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甚多。主要反映学院科研、创作和教学成果,广泛吸收校外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来稿,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科研、创作和教学改革。面向社会各个相关高校及单位的读者,拥有大量的阅读群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交叉学科设计学的核心价值

    张旸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思维的相关理论对设计学科的各个领域,甚至其它学科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知心理学关于创造力的研究为设计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示.设计思维是否能够代表设计的特殊性呢?本文首先阐述了设计思维理论提出的背景,接着从设计学科的综合性来说明学科内核的重要性,再通过举例来具体化设计过程中的要点,以此展现设计思维在实践中的具体反映,最后以"伪装者"这一比喻来揭示设计实践与其"产物"的关系.

    设计学科创造力研究实践设计过程

    柴田是真纸本漆绘《宝贝尽图漆绘》的复原实践与运用

    路瑶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柴田是真是活跃在江户幕府末期到明治时期的绘师兼漆工,他的绘画与漆工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以柴田是真明治年间创作的纸本漆绘《宝贝尽图漆绘》为研究样本,试图从现状研究、审美创新、复原实践及运用等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在复原的过程中寻找合适的路径,明确材料及技法的选择和运用,为当今纸本漆绘的创作做好基础性研究.

    柴田是真纸本漆绘复原实践与运用

    前视觉皮质层面的制像行为阐释——对巴克森德尔《注视与分神》的解析与思考

    刘珈源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克森德尔的《注视与分神》一文以乔治·布拉克的画作《小提琴与水罐》为分析对象,从生物学层面上对画面形式所指涉的制像行为作了独特解读.本文将以晚近的相关研究为参照物,深入分析《注视与分神》中的重要内容,并从不同方面检验核心观点的合理性、重审此种分析的局限性,进而正确认识艺术微历史研究的可行基础.

    乔治·布拉克立体主义视觉特性艺术微历史

    中国山川版画的门类划分、艺术地位与意义延伸——基于《明清山川版画》专集的价值阐述

    杨祥民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山川版画》专集对山川版画进行系统梳理和全面呈现,以时间为序,展示发展演变过程;以空间为别,呈现地理区域差异.历史上古版画的分工合作体系,让文人画家、专业画家更容易加入版画创作,促进古版画艺术水平提高.山川版画既有山川地图的指示功能,也有山水画作的艺术特征,是介于两者之间、博采两者之长的图画形式,较之于山水画更具有艺术地理学层面的意义和价值.

    山水画山川版画山川地图艺术地理学

    凹凸画与6-8世纪中国雕塑造型方式之变的关联

    薛问问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雕塑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一,造像尤为其中翘楚,本文分析唐代造像与凹凸画造型方式的共性,通过比较其与汉代造型方式间的区别,说明唐代雕塑造型方式中底层观念的变化,进而从造型机制角度回应唐代雕塑风格形成的原因.

    中国传统雕塑造型汉代雕塑唐代雕塑

    古风遗韵:从"含羞维纳斯"图式看情念如何程式

    洪枫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纳斯的诞生》采用了"含羞维纳斯"图式,该图式可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其表征的谦逊情念被誉为"神性之美".该程式持续流传,虽然中世纪之后,其含义在基督教语境中被颠倒为羞耻,人类共通的情念仍然蕴含在此图式中.波提切利借该图式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中对"神性之美"的表征,是瓦尔堡情念程式的优秀范例.

    古风遗韵含羞维纳斯情念程式图式瓦尔堡

    物象与观念:礼器对中国早期艺术的介入路径

    黄月娥谢建明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期中国艺术的源流及特征之形成,可以在先秦礼器的逐步发展中找到一条清晰的主线:简单加工物——人格化力量的萌发——群体交流的实现——财富、权力、道德的社会价值表达.礼器历经了先商、商周和西周三个阶段,其价值塑造相互环流,形成中国早期艺术的价值认知和特征,并过渡到秦汉古典帝国时期,形成中国庞大艺术资源的基础.

    早期中国艺术礼器物象介入路径

    "人文之母"——阿尔贝蒂的视觉化文学形象与文化建构

    刘艳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代表阿尔贝蒂进行了一系列有关文字与图像的创新实验,其艺格敷词式道德寓言中的文学形象"人文之母"结合了东西方文化思想及相关图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达效果、生动的伦理教化途径、以融合为特征的认知模式及多维度的文化建构内涵,成为其个人创造力、文化价值观与认识论思想的充分写照.

    人文之母阿尔贝蒂文化建构认识论思想

    树下人物持杯飘云图像考释——兼论太原唐墓屏风式树下人物图像的制作意图

    高嘉谊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持杯飘云图像是太原唐墓壁画树下人物屏风式组合中的常见图像.以寻找相似图式作为突破口,提出持杯飘云图像所描绘的是噀酒灭火故事.梳理噀酒灭火故事形成、流传、转型固定的过程,结合史传书写讨论噀酒灭火故事的唐代认识.分析持杯飘云图像在墓葬中的视觉表现,探讨太原唐墓屏风式树下人物图像的制作意图.

    噀酒灭火太原唐墓屏风式树下人物

    艺术技术学视域下古代壁画活化研究

    史蕊丁方
    12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艺术技术学视角出发,对古代壁画的材质体系、制作技艺进行整体分析,通过将古代壁画本体嵌入"艺术技术学"框架之中,打造传承古代壁画非遗技艺的特设交叉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以期达成将古代壁画中蕴含的大国工匠、非遗技艺因素提取挖掘并予以传承创新的目标,并落实国家倡导的"学以致用""产教融合"大政方针.

    复原活化物质构成学科建设产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