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刘伟冬

双月刊

1008-9675

83498094@163.com

025-83498094 83498095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Fine Arts & Desig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创刊20多年来,一直重视刊物的学术品位,宏扬传统艺术,关注当代艺术,探索艺术教育改革之路。刊物发表的文章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甚多。主要反映学院科研、创作和教学成果,广泛吸收校外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来稿,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科研、创作和教学改革。面向社会各个相关高校及单位的读者,拥有大量的阅读群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俄侨杜劳在华的舞台美术活动及其影响

    张磊计晨泓浦安原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民国时期俄侨杜劳在杭州、上海等地的舞台美术实践和教学项目,分析和探讨其舞台美学来源、创作手法演变和多领域贡献.本文指出,以杜劳为首的俄侨美术家和设计师率先将佳吉列夫舞台美学引入中国,他们的设计经验不仅在中国舞美教学体系创建中占主导地位,而且是中国装饰艺术史和现代设计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杜劳舞台美术布景设计上海俄罗斯芭蕾舞团

    近代西湖博览会工艺国货的民生设计思考

    邱珂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货运动推动下,近代西湖博览会成为工艺国货与民族企业重要展示平台.此次博览会中倡导国货的保护与振兴,致力于展示工艺日用品服务于民众现代生活.本文详细论述了近代西湖博览会中国货发展,重点研究博览会中近代传统工艺中对西洋文化本土化改良和实用化转型,阐述博览会引发得民生现代化转型和工艺从业者地位变化,为当代工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历史依据.

    国货运动西湖博览会传统工艺民生思考

    国际视阈下的博物馆交互设计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计量分析

    王泓凯张烈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计量分析软件,梳理了WOS数据库中的匡际博物馆交互设计研究相关文献,并对其发文量趋势、核心作者、核心国家、核心机构、出版物双图叠加、文献共被引、关键词聚类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国外博物馆交互设计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分析结果可以为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博物馆交互设计WOSCiteSpace知识图谱

    困境与变革:"双减"之下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研究报告

    周星李昕婕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地,艺术"新课标"的出台,中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呈现新的变革趋向.本文选取五个不同地域的学校,以教师、家长和学生分别为调查对象,从师资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学业评价四重维度对当下中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进程进行全方位透视,为中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提供可资参照的实证报告.

    艺术教育教育改革中小学教育双减课程改革

    作为神话视野中的动画——实验动画非理性语言手法分析

    余天亮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动画的艺术魅力,在于其所触发的无意识共鸣与理性解读困境所显现的作品晦涩性.究其重要原因在于作者所采用的非叙事性结构所呈现的内在世界情感及心灵意象的艺术外化所形成的特殊的神话——艺术思维及语言手法.本文尝试通过神话视野解读该类作品的非理性思维逻辑及语言表达手法,从而达到艺术祛魅的目的.

    神话实验动画非理性思维语言手法

    中国作为"方法":威廉·钱伯斯的中国园林书写及其经验论建构

    黄若愚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威廉·钱伯斯根据在华见闻写就《中国园林的布置艺术》《东方造园论》等文本描述中国园林.受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影响,钱伯斯将自己的园林见闻架构在感觉论造园观的理论框架中,致力塑造园林激发情感的审美效力,以至改变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思想形状.这些文本体现了将中国作为"方法",通过伪饰和建构中国来映射和改进自身的书写策略.

    钱伯斯《东方造园论》中国园林经验主义美学情感

    西方视角下明代"华夷"关系的图像叙事——《谟区查抄本》中人物插图探析

    叶江风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书于16世纪末的《谟区查抄本》以西方人视角记录明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社会风貌与人物形象,体现中国在东南亚、东亚地区的参与和影响.本文以该抄本中的人物插图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交流史料,揭示隐含的土著异邦、华商与平民、明官员与皇室的"华夷"关系秩序,进而阐释该抄本编撰者对不同族群的观察与想象.

    《谟区查抄本》图像叙事明代西方视角

    东方主义视阈下晚清民国题材摄影的视觉策略和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唐卫李映星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东方主义摄影归纳西方视角下的中国形象被多种污名化的策略,可以看到西方视角下,对中国古老文明所产生的既向往又带偏见的情感冲突,这些摄影常让受众对中国文化和记忆产生误读,使不了解中国面貌的观看者以新奇又偏见的方式对中国整体状况进行判断,甚至影响到现当代的国家形象的建设.

    东方主义摄影污名化中国形象当代中国

    工艺观视角下新疆维吾尔族扎经染色织造设计研究

    周莹郑国华贺顺茹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理解扎经染色技艺的内在设计机理,本文以新疆维吾尔族扎经染色织造设计为例,从工艺观视阈下解读其织造技艺设计审美特征,归纳总结其因在选材、扎经、染色、织造等技艺方面由"随其所宜"的设计理念所呈现出的独特风格,探讨其如何以"巧法"呈现出"技纹相宜""技以载道"的织物造型特色与设计表现背后的文化.

    扎经染色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工艺观

    论《伯灵顿杂志》与英国形式主义美学中的中国经验

    冯晗
    134-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伯灵顿杂志》(The Burlington Magazine for Connoisseurs)的创办适逢一批英国学者对自身过于科学化的艺术流露出失望的情绪,他们呈现出理解非西方文化的强烈意向.因此在创刊伊始,该杂志就将关注点投入到了对现代艺术以及非西方艺术之中.20世纪初,受中英关系的影响,中国艺术得到广泛的讨论与研究,其有异于西方艺术的审美特征影响了英国形式主义美学的话语生成.

    《伯灵顿杂志》中国艺术罗杰·弗莱形式主义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