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开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开经济研究
南开经济研究

李坤旺

双月刊

1001-4691

nkes@nankai.edu.cn

022-23508250

300071

天津市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1013室

南开经济研究/Journal Nankai Economic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济理论刊物。以反映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状况为主,兼及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经济情况的介绍与分析,刊登有创见的经济理论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再审视——基于马克思货币理论的视角

    谢超峰范从来
    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宏观经济政策精准发力.本文基于马克思货币理论的视角,从质和量的角度讨论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内涵.马克思深刻指出货币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商品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相对价格体系是货币抽象本质的具体表现.因此,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内涵是货币冲击可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动,从量的角度则表现为货币冲击引起相对价格体系的变动.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及一般利润率是影响交换价值量的重要因素.货币政策冲击不仅会引起货币价值量的变动,即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同时也会引起相对价格体系构成因素的变动,所以货币政策的结构效应是货币政策有效的应有之义.本文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若要发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需要注重生产关系的调整,关注相对价格体系变动,而非单一盯住价格总水平变化.

    货币政策结构效应交换价值生产关系

    机会不平等影响居民消费的机制与效应——基于CFPS数据的经验研究

    杨碧云梁子昊易行健李家山...
    2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 年 5 轮调查数据测度我国机会不平等程度,研究机会不平等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机会不平等程度的上升将显著抑制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机制分析表明,机会不平等主要通过社会资本、流动性约束和经济地位渴求影响居民消费.扩展研究发现,机会不平等主要挤出了居民普通消费支出,且这一抑制作用对农村户籍、受教育程度低和体制外的家庭更强;而民生性财政支出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消减机会不平等对居民家庭消费的抑制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从机会不平等视角为全面促进居民消费、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

    机会不平等居民消费社会网络流动性约束经济地位渴求

    碳减排与南北经济差距——基于量化空间模型的分析

    王永进刘玉莹李小帆
    4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于 2020 年联合国大会明确提出争取分别在 2030 年和 2060 年前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与此同时,中国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面临着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在 Caliendo 等(2018)构建的具有投入产出联系、人口流动的多地区、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基础上引入二氧化碳排放,探究了碳减排对区域经济差异(包括八大经济区、南北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以及全国碳交易市场建立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按照目前的生产率增长速度,①若不存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碳减排会抑制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缩小南北经济差距;②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在通过碳价格一体化实现碳从低效率地区向高效率地区转移,从而提高碳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会加剧地区间的收入差距问题,南北经济差距增大.因此,在碳减排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同时结合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手段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此过程中伴随增大的南北经济差距.

    碳减排碳交易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地区经济差异经济布局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互惠效应——基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

    韦东明谢尚张辉王桂军...
    6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包容性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国际合作平台.本文利用"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从包容性增长视角考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互惠效应.研究表明,中国企业 OFDI显著促进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包容性增长,政策协调机制有助于强化中国企业 OFDI的积极作用,且中国企业 OFDI 的积极作用通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溢出和民生水平改善产生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同样对中国包容性增长具有积极作用,验证了"一带一路"的互惠理念.中国企业OFDI对经济联系密切地区产生广泛的包容性溢出效应,具有"俱乐部"趋同特征.本文研究对于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包容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对外直接投资包容性增长互惠效应

    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如何影响增加值贸易强度——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蒋庚华曹张帆
    7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一代经贸规则的一部分,数字服务贸易规则对国家间经贸往来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将OECD-DSTRI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进行匹配,实证检验了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增加值贸易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抑制了双边增加值贸易强度,主要通过提高贸易成本和降低生产率两条路径实现,互联网发展水平能够削弱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增加值贸易强度的抑制作用;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增加值贸易强度的抑制作用具有异质性,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抑制作用更大,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服务行业的增加值贸易强度的抑制作用最大,对农业的抑制作用最小;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抑制作用较大,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抑制作用较小.本文的研究结论为通过降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加强双边国家的贸易联系提供了经验证据.

    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全球价值链贸易强度

    "低技能排斥"下的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产出效应与收入分配

    马草原倪修凤
    9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劳动力跨地区流动过程中,地方政府针对不同技能的劳动力制定了差异化的就业政策,不少地区基于缓解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等方面的考虑,对低技能劳动力采取了排斥的态度.本文在量化空间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刻画了高、低技能劳动力差异化的流动特征,使用 2005 年、2015 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定量分析了"低技能排斥"下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产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与高技能劳动力相比,低技能劳动力流动所面临的阻碍更大,使得低技能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成本高于高技能劳动力.第二,"低技能排斥"下的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技能互补,造成 GDP 损失.第三,全面破除"低技能排斥",充分发挥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技能互补性,将显著缩小地区之间劳动力的收入差距.因此,打破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中的技能歧视,引导高、低技能劳动力畅通有序流动,优化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同时还有助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

    低技能排斥劳动力流动产出效应收入分配量化空间模型

    企业异质、地区异质与多要素流动

    何雄浪姚雨霜
    120-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企业异质、地区异质与多要素流动统一到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中,发展了企业异质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满足产业集聚的强条件时,企业分布异质性的增强强化了产业集聚的"黑洞条件",反之,则会强化产业的分散力;区域间异质性增大导致区域均衡发展越来越困难.如果区域间的初始禀赋条件相同,则对称结构可能是一种稳定均衡结构,这时对称结构稳定对应的贸易自由度范围最宽.反之,如果区域间的初始禀赋条件不同,这时内部一般非对称结构可能成为一种稳定均衡结构,但这时对应的贸易自由度范围有所变窄;在区域异质性的条件下,内部非对称结构可能是一种稳定均衡结构,当地区同质时,该内部非对称结构就会演变为对称稳定均衡结构,并且,存在多重稳定均衡结构的现象.随着贸易自由度的提高,集聚是可能的,也是渐进的,这一过程会变得可逆.

    企业异质地区异质多要素流动新经济地理学

    区域经济增长的竞争与协同——基于对经济增长率的分解

    瞿茜郭俊聪王越
    14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解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及其背后的机制,对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地方政府每年年初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将经济增长率分解为目标内增长和目标外增长,根据 2009-2019 年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相似度及地级市之间的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互动.结果表明:第一,区域经济增长互动背后的机制表现为竞争与协同两方面,目标内增长的互动主要来自竞争,而目标外增长的互动主要来自协同.第二,区域经济互动中竞争与协同存在此消彼长的趋势,地方政府促进创新和改善环境的长期举措会降低其在追求短期经济增速上的竞争.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我国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经济增长增长目标区域协调发展空间计量

    减税激励、企业投资与资本配置效率——来自小微企业的证据

    崔惠玉徐颖王宝珠
    161-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微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主体,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 2010-2018 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了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对小微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所得税减半征收通过增强小微企业的"投资动机"和"投资能力"促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并且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对非制造业、未享受政府补助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强的小微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提升了小微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增强了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但并未增强小微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总体而言,本文肯定了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对小微企业的积极影响,为完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企业投资资本配置效率就业影响

    重点产业政策、金融化与企业创新投入

    李全李姿璇樊轶侠
    181-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五年规划"的重点产业政策信息,探究了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金融化在其中发挥的干扰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重点产业政策能有效促进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其促进效果会随企业金融化程度的升高而减弱.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通过对影响机制的检验,我们发现金融化对重点产业带来的正面作用低于非重点产业,使得其负面影响更加凸显,从而削弱了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效果.进一步分析可知,机构持股能够改善金融化的负面干扰,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最后,相比于高管薪酬差距较低的企业,高管薪酬差距提高有利于增强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降低金融化的负面干扰.本文拓宽了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投资决策相关领域的研究,对政府挖掘企业发展潜力、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重点产业政策金融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