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陆再英

双月刊

1007-1024

nkjwzzzz@163.com

027-83663644

430030

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内)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Internal Intens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国家科委于1995年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同济医院承办。同年7月创刊(季刊)并正式发行。主编是著名的内科学专家,博士生导师陆再英教授,常务副主编胡昭明教授,编辑部主任是刘文励教授。编委会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及国内医学院校著名专家教授组成(79位),以及名誉主编邵丙杨教授及12位顾问作学术后盾。本刊是我国第一个以内科各专科以及相关的神经内科,传染科等临床急重症为主要内容的期刊。其宗旨和任务是刊载大内科范围急危重症医学领域的临床诊治经验总结、临床与基础理论、国内外重症监护(ICU)新成和新进展等。有助于各级医院内科、神经内科、传染外科广大临床医师、教学、科研人员提高急危重症的诊治水平。欢迎广大读者和作者订阅和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国际心肺移植学会共识声明:心力衰竭相关心源性休克》解读

    王沁雪黄浩彬李响赵宇晗...
    481-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于2022年在波士顿召开会议,54位与会专家经问卷调查和分组讨论,就心力衰竭相关心源性休克(HF-CS)的管理系统、患者特征及管理策略3个关键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于2023年发布共识声明.共识推荐采用"同心圆"式的层级管理模型,强调多学科团队协作并建立完善的转诊评估体系,以实现HF-CS患者的分级管理和精准治疗.对非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心源性休克建议使用HF-CS命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临时机械循环支持(tMCS)策略和抗凝方案,提出了 tMCS的撤机流程和支持目标.该共识为HF-CS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指导,旨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文就该共识声明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以期提高我国对于HF-CS患者的诊治能力.

    心力衰竭相关心源性休克共识声明管理策略评估

    炎症-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治疗新靶点

    赵吉喆何祚雯汪道文
    487-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SA)是由冠状动脉痉挛引发的心绞痛,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尽管传统治疗方法如硝酸甘油和钙通道阻滞剂在大多数患者中有效,但对于难治性和复发性VSA患者效果不佳,且无法改善患者预后.近期研究表明,心肌炎症在VSA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炎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在VSA的诊断中展现出重要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抗炎和免疫调节治疗逐渐受到关注,显示出改善难治性和复发性VSA患者预后的潜力.未来的研究应集中于炎症细胞和因子在VSA中的动态变化,并准确评估心脏及冠状动脉的炎症状态,以期实现更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总之,针对炎症的治疗为VSA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是VSA治疗的新靶点.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炎症难治性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抗炎疗法

    医学名词规范使用的注意事项

    492页

    癌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共享机制与双向作用探讨

    王思奇王雪羽钟珊张健...
    493-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癌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癌症和ASCVD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从而导致这两类疾病共病现象的发生.其次,由于癌症和ASCVD具有某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和病理生理过程,进一步增加了癌症和ASCVD的共患病患者数.因此,如何管理越来越多的癌症-ASCVD共患病患者成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全面、有效及科学地管理癌症-ASCVD共患病患者,本文针对癌症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

    癌症肿瘤动脉粥样硬化

    欢迎订阅2025年《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500页

    早期输注艾司洛尔通过降低血乳酸抑制心肌细胞焦亡改善脓毒症心肌病

    温良鹤权震李云龙王洪亮...
    501-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验证艾司洛尔(ES)对脓毒症心肌病(SCM)的疗效,并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收治的68例SCM患者,经充分复苏后,将心率≥100次/min者随机分为ES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分析基线情况及转归.另外,选用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脓毒症模型组(Sepsis)、艾司洛尔治疗组(Sepsis+ES),各16只.记录生存情况,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乳酸、乳酸脱氢酶(LDH)、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水平,通过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学变化,使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泛乳酸化及焦亡相关蛋白(GSDMD-N、cl.caspase 1、NLRP3)水平.结果:ES组患者在ICU住院时间缩短,血乳酸水平降低.ES改善SCM小鼠的生存率,LVEF提高,血乳酸、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减轻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减少蛋白泛乳酸化及GSDMD-N、cl.caspase 1、NLRP3的表达.外源性乳酸可以逆转ES的保护作用.结论:ES通过降低血乳酸水平,抑制心肌细胞的焦亡,从而改善SCM预后.

    脓毒症心肌病艾司洛尔乳酸乳酸化修饰细胞焦亡

    复杂高危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术中预防性使用IABP与VA-ECMO疗效具有一致性

    宁志鸿赵岳刘庆欧韵...
    508-511,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复杂高危有介入治疗指征的冠心病患者(CHIP)术中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或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对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等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在IABP或VA-ECMO支持下(拒绝外科手术治疗或被外科拒绝)的24例CHIP进行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IABP组(18例)和VA-ECMO组(6例),评估2组在MACE、围术期死亡率、院内死亡率、30 d死亡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的基线特征均衡良好.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vs.16.7%,P=0.78);MACE的综合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9%vs.33.3%,P=0.64).IABP组的围术期死亡率为27.8%,VA-ECMO组为3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两者院内死亡率与30d死亡率一致,IABP组为38.9%,VA-ECMO组为3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VA-ECMO组平均住院时间更长(P=0.02).结论:CHIP术中使用IABP或VA-ECMO装置作为机械循环支持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和总体MACE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选择IABP或VA-ECMO或许不会改变CHIP的远期生存结果.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复杂高危有介入治疗指征的冠心病患者

    入院血糖影响重症监护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基于美国MIMIC-Ⅳ 2.0数据库资料

    熊雅欣石洪瑜赵鸣雁孟祥林...
    512-518,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入院血糖水平对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MIMIC-IV2.0数据库中首次入住ICU且符合研究要求的ACS患者.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在连续水平上评估入院血糖水平与ACS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四分位数法,依据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将其分为4组,应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入院血糖水平对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根据性别、年龄和伴或不伴糖尿病对入院血糖水平与90 d死亡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入院血糖水平与ACS患者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当血糖水平≤107 mg/dL(5.94 mmol/L)时,患者死亡风险随血糖水平升高而降低,而当107 mg/dL<血糖水平≤244 mg/dL(13.56mmol/L)或242 mg/dL(13.43 mmol/L)时,患者死亡风险随血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当血糖水平>244 mg/dL或242 mg/dL时患者死亡风险稳定在较高水平.多变量Cox回归显示,血糖水平在第4个四分位数的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结论:入院血糖水平与ACS患者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指出死亡风险最低时的血糖水平,为ACS患者的血糖调控提供了参考.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血糖水平预后重症监护室

    血浆硫酸吲哚酚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诊断价值且与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存在相关性

    田雅楠宋海玖王思博张文婧...
    519-523,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硫酸吲哚酚(IS)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冠状动脉斑块负荷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72例,其中UA患者177例(UA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120例(CAS组)及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者75例(对照组).应用靶向快速分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血浆中IS水平.应用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状动脉研究(SYNTAX)评分量化冠状动脉斑块负荷.结果:UA组患者血浆IS水平高于CAS组及对照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S是罹患UA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0,95%CI:1.89~4.44,P<0.001).趋势性检验中,依据IS三分位数,将IS分为T1、T2、T3组,在校正混杂因素后,UA患病风险随血浆 IS 水平升高而逐渐增加[OR(95%CI):T2 vs.T1:1.99(1.13~3.50),P=0.018;T3vs.T1:5.18(2.88~9.29),P<0.001;趋势性检验P<0.001].IS预测U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5%CI:0.63~0.74,P<0.001).IS 水平与 UA 患者 SYNTAX 评分呈正相关(r=0.52,P<0.001).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显示IS(OR=4.34,95%CI:2.27~8.31,P<0.001)是UA患者中/高SYNTAX评分的危险因素.结论:IS是诊断UA的独立预测因子,且与UA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负荷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不稳定型心绞痛硫酸吲哚酚诊断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状动脉研究冠状动脉斑块负荷

    血清GDF-15及sST2可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发生心肌损伤

    潘婧胡威
    524-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ST2)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2例ACOP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3h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分为心肌损伤组(33例)和无心肌损伤组(49例),采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的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血清GDF-15及sST2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GDF-15及sST2与心肌酶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及sST2对ACOP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ACOP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心肌损伤组有吸烟史患者的比例及血清GDF-15、sST2、CK、CK-MB水平显著高于无心肌损伤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OP患者血清GDF-15、sST2水平与CK、CK-MB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血清GDF-15、sST2水平单独诊断及其两者联合诊断ACOP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4、0.885、0.945.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GDF-15、sST2、CK、CK-MB水平及有吸烟史是ACOP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血清GDF-15、sST2水平在ACOP心肌损伤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为ACOP患者并发心肌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对ACOP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较高.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