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姜胜利

双月刊

1001-4667

xuebao@mankai.edu.cn

022-23501681

300071

天津市卫津路94号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Nankai Journal (Philosophy Literature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突出学术理论特色,刊发具有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性文章,注意反映社会科学研究各领域的新成果、新信息、鼓励创新,支持争鸣,以深刻厚重的学术内涵和严谨朴实的编辑风格,在学术界和期刊界享有良好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美好社会的主要依据、核心意旨与合理边界

    肖光文尚娜娜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中国社会的展开蕴蓄着实现不同社会图景的内在线索.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为实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美好社会"奠定了基础.基于此,有必要对新时代美好社会的主要依据、核心意旨与合理边界进行相应规定与学理性阐释.美好社会的主要依据在于其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奋斗主题,表征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历史任务,凝聚了中国广大民众的情感共鸣与价值共识.美好社会的核心意旨是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奠基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在共同富裕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社会,是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美好社会的合理边界在于其不是社会主要矛盾消失的社会,不是平均主义社会,在根本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新时代美好社会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历史实践视域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探索、特征及时代意义

    岳天明梁真
    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明是考察人类发展历史进程的基本视角和路径,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别是通过社会实践方式的不同得以表征的.作为一次伟大的"术语革命",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文明层面深刻而创新性的概括,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所结出的文明之果,有着深厚的革命、改革和建设的社会实践基础.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了中华传统文化,是立足于中国土壤的中华文明;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和发展,是崭新的社会主义文明;它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创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现代化模式.借助于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它既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高度的合和智慧和文化底蕴,又并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单一目标,而是融入民族精神的世界性转向,为现今世界秩序的有序治理提供了包容性智慧.

    "术语革命"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智慧与方案

    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与中国民众的国家认同

    徐延辉赖东鹏
    2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经济和提升民众福利水平,是现代国家维系其合法性的重要基石,也是国家认同的重要来源之一.基于CSS 2021调查数据,可以从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两条路径探讨收入变化对中国民众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绝对收入与国家认同呈非线性关系,即绝对收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国家认同,这一效应在低收人群体中更为明显;第二,客观收入差距对国家认同具有负向影响,但在绝对收入和国家认同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客观收入差距越大的地区,绝对收入对国家认同的促进效应就越强;第三,主观分配公平感在绝对收入和国家认同之间发挥中介效应,高收人群体因为主观分配公平感更强而具有更高的国家认同.这些发现为提升国家认同水平提供了一些政策参考.

    绝对收入相对收入客观收入差距主观分配公平感国家认同

    当代中国儿童福利研究的脉络、逻辑与取向

    黄晓燕
    3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儿童福利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与实践紧密关联、由多学科参与的研究领域.作为历史性社会行动领域的儿童福利包含制度实践、政策行动、观念文化三个维度,主要关注中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变迁、当代建构和制度环境中的儿童福利实践,由发达国家的社会背景、政策经验和国际社会政策学术脉络、中国国内社会现实和政策语境共同塑造的儿童照顾、儿童保护、儿童贫困三个主要方向的学术议题,以及儿童福利的制度构建和服务落地相关的价值理念、文化观念.研究者需要对该领域的学术活动同国际和本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及相关政策语境之间的联系具备自反性的认识,在此种学术自反性的基础上积极与更广泛的社会现实和学术脉络进行对话,推动跨学科合作研究并推进基础理论研究.

    儿童福利儿童福利制度儿童福利政策儿童福利观念

    人工智能模拟时代的艺术品

    陶锋
    5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机械复制时代的表面形象复制不同,人工智能通过模拟人类的艺术机制来生成艺术品.模拟包括仿真、仿生和虚拟三个层面.人工智能已经成为艺术生成的"代理"式主体,迫使我们打破艺术的"人类中心主义".与机械复制艺术不同,人工智能艺术是内禀的,可以再造灵晕和情感.人工智能艺术会带来三重挑战:1.替代问题:人工智能会在智力和社会层面部分替代艺术工作者;2.信任问题:真假判断是人工智能艺术的基础判断;3.虚拟问题:智能科技可能会模拟生成一个虚拟社会.人工智能艺术可以成为智能技术应用的实验.人工智能模拟时代产生一种控制辩证法,人们要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可控和不可控因素.想要解决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悖论,需要将人工智能技术上升为艺术,用艺术来引导技术的发展.

    人工智能艺术模拟替代控制技艺

    笑何以可能?——一种"问题—解决"模式的解释

    吴学国聂一齐
    6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笑的发生机制应当是一个包括导致笑的对象、领会和情绪反应等多个环节的整体.已有的几种主要理论首先都是着眼于这个机制的某一环节的某种单一特征,导致其解释的原因往往缺乏逻辑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其次它们都未能确立领会在这一机制中的基础地位,其解释是经验性的.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模式,即"问题—解决"模式.它一方面以喜剧为范例阐明了笑的完整发生机制的每一环节的特点及其在这一机制中的作用,并由此对上述理论进行整合,故具有更充分的解释力.另一方面它表明喜剧性的领会才是笑的根本原因,阐明了领会规定情绪并最终导致笑的客观表现的逻辑,并且表明这种领会的特点在于通过一种出乎意料的问题解决方式使领会者对于对象的态度突然从敬重转化为蔑视;它由此不仅阐明了笑的先验根据,而且得以更深刻地认识笑和喜剧的存在论意义.

    "问题—解决"模式喜剧蔑视态度

    《管子》心君同构推理思想研究

    张胜前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子》思想丰富、包揽各家,是研究先秦文化乃至中华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而"同构"的思维形式在《管子》相关的推理与论证实践中有着鲜明的表现,不仅表现为中国古人从自身经验外获得新知识的重要认知方式,还展现为一种在中国古代特定的文化环境中颇具说服力的论证方式."心君同构"推理从古人对"君"之于政治的核心意义的认知出发,通过在已有的知识库中搜寻同样位于所在领域"核心"地位的"心",然后利用"君"与"心"的相似结构推知"心"的权威地位同样能够适用于"君",即是从"心"为君主的权威性地位证明以及通过这种证明为《管子》作者的治国理念提供合理性的说明.

    《管子》同构推理"心君同构"

    广义价值论:从两部门模型向多部门模型的扩展

    蔡继明高宏陈臣
    8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使用几何平均的方式引入标准生产力矩阵与合成机会成本概念,将基于比较优势原理的广义价值论两部门分工交换模型扩展为多部门模型,在坚持比较利益率均等原则的基础上,给出了多部门模型下相对生产力系数、平均比较生产力、均衡交换比率、产品价值等概念的表达式,证明了当部门数量从两个变为多个时,多部门模型的相对生产力系数、均衡交换比例、平均比较利益率等变量的表达式与两部门广义价值论模型是一致的,是两部门广义价值论模型的一种合乎逻辑的扩展.

    标准生产力矩阵合成机会成本多部门均衡交换比例多部门平均比较利益率多部门平均比较生产力

    银行金融科技能改善企业投资效率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李志辉张旭东
    10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1年中国上市企业与其贷款银行的配对样本,考察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显著促进了企业新增投资,提高了投资不足企业的投资效率,但未能提高投资过度企业的投资效率.从影响机制来看,一是银行金融科技提高了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企业的融资便利性,即降低了信贷成本和准入门槛.二是银行金融科技对债权治理的作用具有部分有效性,降低了投资不足企业的代理成本和盈余管理,但未对投资过度企业形成有效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困境、较好的外部数字基础设施与较高的市场和媒体关注度时,银行金融科技对投资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研究为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为政策制定者、银行和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银行金融科技投资效率融资约束银行债权治理数字化转型

    地方政府债务与企业价格加成——理论分析与经验事实

    雷文妮宋清张春敏
    11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对宏观经济发展和微观经济主体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2008-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地级市政府债务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讨论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价格加成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显著降低了企业的价格加成.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企业融资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增加是地方政府债务抑制企业价格加成的重要传导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规模较小、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成本节约能力较弱的企业受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对其价格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显著提高了地区内企业价格加成的离散度,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地方政府债务企业价格加成融资成本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