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张吉维

双月刊

1000-5218

ndxbrwsk@imu.edu.cn

0471-4992252

010021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235号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9年创刊,是中国中文综合性核心期刊。以刊发蒙古学、民族学和其他社科类学术论文为主要宗旨的社科类学报。曾获全国首届百强学报称号,首届内蒙古期刊奖,2004年入围教育部“名栏目”工程建设行列。以民族性、地域性为特色,以把握前沿、为学科服务为宗旨的综合类社科学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语汇棱镜中的陈师道词之"花间"渊源论析

    郁玉英孙国栋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师道传世词54首,共计语汇1 564条.通过隐喻、并置、关联等手法,用花鸟闺阁物象类语汇营造出朦胧而艳丽的词境,彰显了陈师道词的"花间"渊源.受"花间"审美对象影响,其词空间类语汇多指向狭窄、深幽的庭院筵席,且以男性视角聚焦于女性日常行为或筵席间歌伎的舞乐与别离.至于精致刻画女性体态情貌的语汇的使用,则彰显了花间词的香艳特色,这使得陈师道词整体呈现出纤艳的风格,有别于他的拙朴诗风,展现出安贫乐道的陈师道内心世界的另一种期盼.意绪类语汇主要指向哀怨的情感基调,这与陈师道的词学理念及个人生活贫苦、多经别离的生命体验密切相关.书写真率的生命体验、自恃其词为词体文学之正统,以及当时词坛对本色词的充分认可,成就了陈师道对其词的充分自负.

    陈师道语汇花间渊源

    清代书画活动中的民族交融及其中华文化认同功能探析——以清代西园文人交游圈为中心

    奥日莎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出现了大量多民族共同参与的书画活动,展现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共塑,以允禧为核心的西园文人交游圈便是其中的一个范例.他们的书画活动及书画文学作品展现了清代多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图景,呈现出各族文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具体表征,揭示了清代多民族书画活动所具有的中华文化认同功能.

    书画活动书画文学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

    不起诉听证的实践图景与理想样态

    李辞陈忠泰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规范不起诉裁量权行使的一项司法程序,不起诉听证的引入旨在增强审查起诉程序的公开性与对抗性,以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前提下实现"定分止争"的诉讼目的.身具社会评价职能的听证员介入听证程序,形成了"控辩审听"的全新审查起诉构造.不起诉听证实践却表明,检察机关主持下的听证程序仍未脱离传统书面审查模式的桎梏,听证案件的选择背离了"应听尽听"的制度初衷,听证员参与的实质性不足,案件评议流于形式,听证程序由"检察主持"异化为"检察主导".不起诉听证程序应回归多方参与的诉讼构造,重视辩护方的权利保障,增强听证员参与的实质性,确立争议点主导模式,探索"不起诉听证+"机制.

    检察听证社会治理不起诉听证家长制司法争议点主导模式

    论我国宪法中"文明"一词的流变

    秦伯约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明"这一词汇,最初是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于1982年首次被写入我国宪法,并在此后数次宪法修订中得到多次使用.2018年,"生态文明"概念出现在宪法文本中.我国现行宪法中使用"文明"这一语词多达8次.但是由于"文明"一词本身的多义性及语词含义在我国数度变迁,现行宪法中"文明"一词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对我国宪法文本中"文明"一词概念的流变进行探索,辨析其体现出的时代环境,能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宪法发展的认识.

    文明生态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