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张吉维

双月刊

1000-5218

ndxbrwsk@imu.edu.cn

0471-4992252

010021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235号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9年创刊,是中国中文综合性核心期刊。以刊发蒙古学、民族学和其他社科类学术论文为主要宗旨的社科类学报。曾获全国首届百强学报称号,首届内蒙古期刊奖,2004年入围教育部“名栏目”工程建设行列。以民族性、地域性为特色,以把握前沿、为学科服务为宗旨的综合类社科学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国时期绥远地区的租佃制度

    牛敬忠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绥远地区的土地租佃方式有伴种、分收和固定额地租三种形式,其中伴种为主要形式.伴种分为大伴种与小伴种,是一种分益制租佃方式.伴种这种租佃方式是因应内地赤贫农民不断涌入绥远地区这一现实而存在的.绥远地区的地租率,无论是伴种还是分收、固定额地租,都低于土地总产出的 40%.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象征,农民对此有朴素但明确的认识.

    绥远土地所有权租佃民国时期伴种

    论当代内蒙古多民族作家的北疆文学空间构建

    崔荣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疆文学空间的壮阔构建是内蒙古当代文学的突出特征."北疆"在文学实践中成为作家创作的地理基础和文化资源,多元丰富的北疆文学空间也成为北疆文化的集聚场域和中国故事的地域性表达,多民族作家创作时的认知情感、意义赋予和价值构建的一致性,使北疆文学空间实现了价值聚合和价值共建.北疆文学空间构建体现着内蒙古多民族作家讲述中国故事的主体自觉,并在总体上凸显着当代中国文学多元一体的基本特征.

    内蒙古当代文学多民族作家北疆文学空间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视域下元代理学发展的条件与意义

    杨泽穆明慧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朝时期的中华民族经历着文化融合的历史趋势,这在元代理学的发展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汉法、尊崇儒学,并通过设立国子学、恢复科举、优待儒户等政策促进了元代理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元朝时期文化环境宽松,对各民族采取"各从本俗"的原则,对士子思想也并不干涉.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元代各民族文化的繁荣.由此,元代理学在南北方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元代理学家们既通过传播程朱理学推动民族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又通过"和会朱陆"的方式克服朱陆两派的弊端,开辟了理学发展的新方向.而元朝也在元代理学的发展中实现了文化认同,成为继承大统的中央王朝.

    中华民族共同体元代理学儒户和会朱陆朱子学

    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的几个维度

    韩喜平郑家璇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是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应当以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为深厚基础,多角度、全方位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事实依据;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本遵循,从形成历程、现实样态与巩固路径等方面论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根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心任务,从生成关系、思想作用与实践影响等方面论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力量;以各民族各地区的共同发展为目标导向,从实践内涵、现实成就与弘扬路径等方面论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功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从内涵联系、实践成果与创新意义等方面论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世界情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实依据文化认同实践职能世界情怀

    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内在逻辑、时代价值与实践进路

    粟显淇傅慧芳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传家宝,是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举措.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可以为科学决策提供锐利武器,为密切联系群众搭建桥梁纽带,为国家治理提供方法指导,为党员干部提升素质和能力提供有效路径.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要坚持践行心怀人民的群众路线,牢牢把握工作导向的两个重要问题,着重锻炼工作本领的三种力量,深刻把握求真务实的四种作风,切实增强调查研究的五个维度.

    新时代调查研究群众路线中国式现代化

    大历史观视域下正确党史观的百年检视

    赵珈艺闫安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确党史观是叙述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所持的根本立场、态度方法和原则标准.大历史观是从时间的长时段、空间的宽视野出发考察历史,为把握百年党史深层次演进逻辑提供了新的思维、视野和方法.以大历史为视域,正确党史观体现了以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发展观、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人民观、以政治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奋进观及以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大局观.以大历史为视域检视党史观的百年发展可知,正确党史观思想精深、内涵丰富,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我认知和逻辑表达.

    正确党史观大历史观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颜青王敏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支撑.从内生逻辑来看,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同步式的发展路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是螺旋式的上升发展形式.二者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是以共同富裕的战略蓝图彰显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国际地位,是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归宿.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具有共同发展特征,是具备发展共性和发展个性的互构型共同体.通过探寻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逻辑与理论路径,可以诠释二者的内涵和本质.从当前国际体系的视角来研究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是建构二者内在互构的发展关系、树立以守正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新发展理念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充分利用技术优势,推进乡村振兴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并始终秉承和谐致远的战略发展范式.

    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理论逻辑实践路径

    新时代数字青年的出场语境、现实困境及培育路向

    王倩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强则国家强.培养数字好青年是新时代我国青年观的深刻表达,也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工作的本质要求.身处数字时代,数字青年既享受着新的技术红利,又遭受着复杂的数字伤害,其思想意识不断受到冲击.通过建构数字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增强数字平台的行业自律、加强多层次多主体联动、建立公平规范的外在约束机制,以及全方位优化数字治理生态、加强数字青年意识形态安全防范,是数字语境下做好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要求,也是建设数字强国的必然选择.

    数字时代数字青年出场语境现实困境培育路向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贾强王冰洁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现代文明进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立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财富理论、价值理论、生产方式理论和制度建设理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财富观、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观,以及全民共享共治的生态价值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抉择,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拓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政治经济学生态抉择

    同声与异响:明代前后七子歌行体诗创作考察

    巴壮壮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弘治至嘉靖时期,以前后七子为中心的复古派作家歌行体诗创作兴盛,且表现出与前代作家不同的创作特征.前七子歌行体诗在模仿中注重创新变化,重神韵而轻形似,注重自我意识表达和书写.后七子承继复古理论并作出调整,歌行体诗艺术成就虽略逊于前人,但具启示明清之际复古派诗家的文学史意义.前后七子在创作理论上具有相承性,皆宗尚初盛唐歌行,重视歌行体诗的情感叙述与社会价值功用,具有浓重写实倾向.影响所及,对明清之际以歌行为代表性创作的云间、娄东二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考察这一文学史现象,对理解明清诗学有重要意义.

    歌行体诗前后七子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