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续维国

双月刊

1009-4458

nmndskxb@163.com

0471-4309309

010018

呼和浩特市塞罕区昭乌达路306号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文化振兴的战略意义和实践途径——探析习近平关于传承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论述

    潘娜鄢奋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考察讲话中充分肯定乡村文化在乡村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乡村文化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重要文化支撑和精神源泉,强调要传承发展乡村文化.探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有利于明晰乡村文化振兴的战略意义与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乡村文化发展,实现乡村文化向社会教育资源和经济资源的转化,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和产业化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发展之路.

    习近平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乡贤:乡村振兴中的精英再造

    夏恩强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有关"新乡贤"纳入乡村治理版图的研究从未间断,学界将"乡贤回归""新乡贤"下乡视为政府主导下的农村精英结构再造工程.文章从政策招引、文化传承和社会变迁三个角度探讨了"新乡贤"的产生,进一步分析农村新乡贤群体的组织形态、运作机制及治理绩效.当下乡村振兴中的精英再造普遍采取的是"行政吸纳社会"的策略,这是一种"吸纳性治理"的新策略,在此过程中达成了传统治理资源与乡村治理现代化之间的相互耦合,有助于解决乡村治理中面临的外生权威缺乏与内生权威式微的双重困境,推进乡村治理中自治、德治与法治的统一,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

    新乡贤乡贤理事会乡村振兴精英再造吸纳性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历程:递嬗、经验与展望

    张志胜邱心如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扶贫经历了体制改革推动、大规模扶贫开发、八七扶贫攻坚、综合性扶贫以及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五个阶段,工作重心从区域性扶贫到瞄准贫困县(村)直至"入户到人",扶贫目标从解决基本温饱问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个阶段均实现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救济式与开发式相结合以及扶贫手段与技术的精细化.既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后,农村贫困将会以冲击性贫困和相对贫困为主,届时的扶贫工作需注重常规化、城乡统筹化以及职能集中化、实施"意愿校正减贫"策略,从源头上介入以遏制返贫风险.

    农村扶贫递嬗改革开放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视角下习近平劳动观的价值意蕴

    时忆宁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劳动观是马克思劳动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的根本要求,为培育全面发展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存在价值认同、顶层设计、践行机制等方面问题.习近平劳动观确立了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为打造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提供行动遵循,为构建劳动育人长效机制提供实践张力,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科学指导意义.

    习近平劳动观高校劳动教育价值旨归行动遵循实践张力

    基于孵化原理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承研究

    高翔罗炳玲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必要举措.当前"非遗进高校"的社会参与意识逐渐提高,探索日渐增多,文化传播效果初显,但仍存在深度不够、模式单调、绩效偏低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挖掘非遗的当代价值并形成各主体互利互惠的统筹协作关系.孵化理论有助于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传承行为,引导形成新的文化生态体系.可从主体联动、对象筛选、资源对接、服务保障四个方面构建非遗高校传承的孵化体系,以此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文化原真保存、传承人培育、身份认同、非遗价值转化四个角度提出高校传承基地模式、非遗课程模式、"非遗明星"模式和创新创业模式,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孵化原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承孵化体系传承模式

    后疫情时代线上课堂与参与式教学融合路径探析

    任爱明何志华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与式教学是国际上通行并普遍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时空场域集中、开放性和多向民主互动性、个体融入整体、在合作的基础上寻求反思性的发展等特征.互联网线上课堂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性,扩充学习资源,强化学生的兴趣选择,但其与参与式教学的内在要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导致课堂主体无法进行深度参与,从而使学习者在线上课堂的参与过程中取得反思性发展效果不佳.促进线上课堂与参与式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包括做好课前调研、创新数字素材、丰富参与式教学资源、重构教学设计和学习环境、改革考核方式等.

    参与式教学线上课堂融合路径

    中英两国高校学术权与行政权关系问题的比较研究

    王为民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的种种问题也开始逐渐显露.究其根源,还是我国高校内部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这两大权力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英国高校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问题上的处理已较为成熟,本文通过中英两国高校内部两大权力运行机制的对比,揭示了我国高校学术权与行政权关系存在的失衡问题,即行政权力不断强化,学术权力不断弱化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校内部应当让学术权与行政权这两大权力主体相对独立,并强化学术权的独立决策地位,强化行政权的服务功能,同时完善这两大权力的监督机制.

    高等学校学术权力行政权力

    高校资深辅导员职业倦怠困境的实证研究

    师海荣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了解资深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故选取6位40岁以上资深辅导员为研究个案,采取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通过质性文本分析发现:资深辅导员职业倦怠困境表现为年龄日趋尴尬却难以发展的职业困境、多角色激烈冲突却难以调和的心理困境.原因在于资深辅导员职业动力不足、角色行为模式冲突.调适路径在于通过综合能力提升破解职业困境、角色合理定位消减心理困境、职业生态环境营造促进职业可持续性发展.

    资深辅导员职业倦怠现实困境

    基于扎根理论的在校本科生焦虑心理影响因素探究

    毛丽娜邸喆冯小虎王鹏...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焦虑心理是在校本科生群体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深度访谈方式,通过编码分析发现学业因素、人际交往因素、就业因素和认知因素是本科生焦虑心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思路,以期进一步促进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科生焦虑心理扎根理论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郭松朋杨艳霞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时效性、针对性和综合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在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改革和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学难度相对较大、教学模式有待创新、教学质量需持续提升、师资力量需进一步加强、考核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本文从丰富教学模式内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合理考核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推进课程改革的思路和举措,以期将"形势与政策"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欢、真正受益的"金课".

    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