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续维国

双月刊

1009-4458

nmndskxb@163.com

0471-4309309

010018

呼和浩特市塞罕区昭乌达路306号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解构分析

    金福子李忻洋
    1-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撑.在政策设计层面,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政策工具的合理搭配以及政策力度的有效配合,从而进一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文选取河北省省级层面的84份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文本中政策目标、工具及力度的内部协同状况以及相互间的匹配程度.研究结果发现,河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文本中政策目标、工具以及力度各要素存在分布不均衡以及相互之间匹配程度相对较低的问题,据此提出完善政策目标结构、全面优化政策工具以及强化政策顶层设计的对策建议.

    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解构内容分析法

    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农民主体性重塑探赜

    于中鑫李银兵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主体性的普遍提升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显著特征,但乡村文化迷失诱发的农民"精神贫困"已严重制约农民主体性的生发.要在新时代的中国乡村有效解答"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就必须坚持乡村文化振兴内生性原则,赋权乡村文化农民办,不断加强农民主体性的教育引导,以实现在乡村文化重构中重塑农民主体性.同时,通过确保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精神面貌不断得到提升、主体能力不断得到增强,从而在乡村文化价值再造中不断彰显农民主体性.

    农民主体性乡村文化振兴文化建设

    "一体化"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落实机制探究

    毛小平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求高校劳动教育与中小学劳动教育纵向衔接又不断深化.高校要针对大学生劳动素养实际水平和专业发展需求,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构建劳动教育聚焦机制、劳动教育协同机制、劳动教育践行机制、劳动教育保障机制和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从而使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一体化劳动教育落实机制

    红色金融史与金融学课程思政功能发挥的融合路径研究

    周弘颜廷峰欧鲲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金融史中不乏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期间(1921-1949年)对金融事业艰难探索的成功实践,其背后蕴含丰富的金融运行规律,是金融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素材,有助于学生塑造正确的金融发展观.积极开展红色金融史与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融合研究,准确定位思政元素所处领域和层面,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内容紧密联系,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以及人生观、职业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要准确挖掘红色金融史与金融学课程的思政切入点,将生动丰富的历史案例与理论讲授有机结合,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等渠道系统开展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红色金融史课程思政金融学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仿真技术在测控类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刘海洋宣传忠曲辉王利娟...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新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大,亟须教师掌握新技术并开展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了实现教学课堂的改善、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在新工科建设中,测控类课程的教学团队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研究生教学课程中引入人工智能案例,在本科生的单片机课程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在测试控制类课程中引入大数据技术,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仿真教学改革与实践新工科

    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初探

    霍芳霞罗婕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源头的伟大建党精神,有着深刻的意蕴内涵.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核心;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根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本色;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旨归.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其价值赓续和价值引领功能.因此,高校应打造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构建真信笃行的融入新体系;利用网络新媒体开辟新阵地,构建融入新模式;打造良好育人环境,构建融入新格局.

    伟大建党精神高校思政教育

    新时代培育时代新人的三重维度解析

    李万春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时代新人内涵从最初的"革命先锋",历经"又红又专""四有新人""五个成为""四个新一代"的嬗变,在新时期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的核心意涵要求一代新人努力成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奋进者、坚定者、搏击者,为时代新人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阵地,必须坚持从落实党的青年工作战略要求、遵循青年成长成才规律、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创新型人才培育体系方面共同发力,勇担培育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远、爱国情怀深厚、本领能力过硬、创新意识强烈的时代新人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党的二十大时代新人民族复兴三重维度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现路径

    李金华孙悦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解读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实践的重要密钥,是梳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根源的重要遵循.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伟大建党精神对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和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引领作用,对于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凝聚爱党爱国、为民服务的精神力量作用显著.本文主张通过发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创新课程思政建设、完善育人机制,利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占领网络舆论阵地等形式加强大学生价值引领,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培育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

    伟大建党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逻辑、结构维度和实践要求

    李祥祥徐叶孙兆静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百年历史经验提出的重大命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指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探索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历史主动精神内涵丰富,蕴涵了党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历史大势的精准把握、历史主体的自觉尊重、历史挑战的勇敢应对、历史重任的自觉承担等内在特质,可以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把握其内在结构.新时期,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需要加强理论研究阐释、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进行新的伟大斗争.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马克思主义

    高职院校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

    韩瑞平张思来李一吉刘杰...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内容之一.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有利于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要性与面临的困境,并提出高职院校学生在课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党的组织教育、校园文化中如何加强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