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续维国

双月刊

1009-4458

nmndskxb@163.com

0471-4309309

010018

呼和浩特市塞罕区昭乌达路306号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村训建构及村训文化建设研究

    罗贵榕杜悦
    1-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村训的制定与推广及村训文化研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崭新议题.村训,是一个村庄历史传统、精神文化、村情特色及发展愿景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村庄治理的目标、准则、特色与价值理念的高度凝练.村训作为村规民约的内核,对于教化及规约村民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方式、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乡村历史传承与优秀传统文化、乡风文明建设的精神引领及境界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村规民约普遍呈现文本内容枯燥繁杂、缺乏特色的情况,且许多村规民约的制定未能真正体现村情村貌,未能准确传达村民意志,这导致村规民约普遍存在难以记忆与宣传、村民的理解不到位、规约效力打折扣等问题.将村规民约升华为村训,将有效弥补以上不足.故在准确把握村训的制定提要下建构村训,坚持共信共制共晓共行"四共"村训文化建设措施,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提升治理效能、培育文明乡风的有力推手.

    村训乡村振兴村规民约乡村治理乡风文明

    以文治村:文化治理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以徽州地区的四个村落为例

    李剑强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受市场化进程的裹挟,乡村内生性文化日渐式微,乡村文化阵地面临失守的风险.本文基于文化治理视域,以黄山市徽州区的四个村落为例,指出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存在乡村文化日益边缘化,村民文化认同度不高;基础设施配置不均衡,文旅产业模式单一;文化治理主体缺失,治理模式有待优化等诸多问题.基于此,从文化价值、村民参与、治理模式三个维度拓宽文旅产业发展道路,培养村民文化自觉,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实现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丰富乡村文化内涵,从而增强乡村文化振兴底色.

    徽州文化文化治理文化振兴

    高校直播教学实践分析:价值·困境·优化路径

    王浩郑辉陈奕林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模化的直播教学实践实现了高校"停课不停学"目标,为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下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式提供了难得契机.通过梳理高校规模化直播教学的时代特征,明晰直播教学实践之于传统教育在课堂教学、教学治理和社会服务教学等方面的创新价值,深刻辩析直播教学实践存在的现实困境.结合线下教育与"直播+"教学优势,探索新时代"直播+"线上线下混融教学范式、治理机制和研修环境的优化路径,以发挥直播教学补位作用,提高直播教学服务效率和完善直播教学生态体系,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

    直播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治理混融教学

    "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重向度

    张玉祥朱瑞海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个务必"是一个逻辑清晰、内涵丰富、系统严密、互不可分的完整有机体.当前,需要深入领会"三个务必"的内涵,这是"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三个务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立场、条件保障和本领要求上具有契合性.文章从筑牢使命意识、锤炼精神品质、练就斗争本领方面,充分分析"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向度;完善同向而行制度、开拓线上线下教育阵地、塑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和构建校内校外实践基地,为"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路径.

    "三个务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四重向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探析 ——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胡晓燕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辅导员工作室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室的应有之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增强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豪感、有利于坚定学生理想信念.辅导员工作室要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助力学校构建大思政格局,按照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必须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原则,研究探讨辅导员工作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路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辅导员工作室

    新时代美好生活背景下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研究

    侯保龙王常冉宇萍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精神生活不够丰盈已成为制约人们美好生活的突出短板.当前部分农民精神生活主要存在理想信念缺乏、集体主义价值观迷失、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膨胀、"孝道、诚信、仁爱"等优秀传统文化弱化等问题.要提高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水平,就要巩固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夯实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树立大宣教观,激发农民对美好精神生活向往的内在动力;帮助农民树立新物质财富观,摆脱拜物教的泥沼;加强村镇党组织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创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激励机制.

    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美好生活

    以"通情"促"达理":教师情感劳动的属性与机制 ——源自情感社会学的本土化阐释

    陈琳
    37-4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最需要投入特定的职业情感.在情感社会学视角下分析教师的职业情感,不仅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也能进一步提升基础理论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力,以及对学生教育的强大回应力.教师所应具备的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决定了其情感劳动的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教师情感劳动受情感语术、情感态度和情感行为的影响,呈现出浅层扮演或深层扮演两种不同层次结构,并产生不同的教育教学效果.教育管理部门应通过鼓励教师投入"真情实感",激发"情感塑造",回归"情感本位"等措施,不断优化教师情感劳动效能.

    教师情感劳动通情达理本质属性运作机制

    中国共产党素质教育百年回顾与展望

    于国伟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素质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党高度重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度剖析中国教育实际,吸收了中国传统素质教育和西方相关教育理念的精华.党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从而促进每一个人全面而主动活泼的发展,是党的教育理想的时代化体现,是党领导的教育改革创新的理论化与实践化的结合,也是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全面化和具体化.进入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的素质教育分四个阶段进行全面梳理和回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通过办好人民满意的素质教育、引领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等路径,推动了我国素质教育发展和教育强国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中国共产党素质教育百年发展立德树人

    "三个务必"的时代意蕴、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

    朱崴浩郑育琛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个务必"继承和弘扬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因子与精神内核,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延续历史传统、把握时代特征的政治自觉与清醒.从时代意蕴看,"三个务必"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新时代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必然要求,是努力走好新时代新的"赶考"之路的重要保障.从理论内涵看,"三个务必"凸显了党百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高度自觉,昭示了党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历史自觉,彰显了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依靠顽强斗争赢得未来的精神自觉.从实践要求看,加强党员干部主观世界的改造是关键,须从提升理论素养、锤炼政治品格、构建长效机制入手,推动"三个务必"践行取得良好成效.

    党的二十大"两个务必""三个务必"时代意蕴

    信号筛选理论视角下乡村企业人力资本优化配置研究

    王旭辉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企业技能型、管理型和企业家型人力资本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斯宾塞的信号筛选理论基础上将信号作为影响乡村企业人力资本配置的重要因素并划分为两类:人力资本信号和工作单位信号.乡村企业人力资本优化配置是信号筛选的过程,企业充分了解人力资本信号,人力资本熟悉企业提供的工作单位信号,在此基础上,双方达成一致,才能实现人力资本合理配置.基于此,提出完善信号筛选功能促进乡村企业人力资本优化配置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乡村企业快速发展.

    信号筛选理论乡村企业人力资本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