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续维国

双月刊

1009-3575

nmxuebao1957@263.net

0471-4304787

010018

呼市昭乌达路306号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内蒙古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为国家教育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侧重体现本校特色,面向全国组稿。主要刊登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原科学、农学、园艺、林学、植物保护、生态环境、荒漠化防治工程、生物工程、林业工程、食品工程、机电工程、水力与土木建筑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及自然科学领域方面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学术性、应用性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研究简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黑龙江省漠河和伊春林区蚂蚁物种多样性和分布格局研究

    邓方超徐正会褚姣娇冷雪艳...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龙江地区蚂蚁物种多样性资源缺乏深入的调查和群落结构分析,亟待开展相关研究.本研究采用搜索调查法获取了黑龙江省漠河县和伊春市的蚂蚁群落调查的标本和数据,采用多样性测定方法和采获频数法分别研究了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格局.在漠河和伊春林区合计采集蚂蚁标本3 259头,经分类鉴定有3亚科7属15种,角结红蚁(Myrmica angulin-odis Ruzsky)、莱曼蚁(Formica lemani Bondroit)为黑龙江省新记录种.在该地区各类生境中,针阔混交林的蚂蚁物种最丰富.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 Mayr)、丝光蚁(Formica fusca Linnaeus)和角结红蚁是漠河和伊春林区生态适应幅度最宽的物种,而北方蚁(Formica aquilonia Yarrow)、红头林蚁(Formica truncorum Fabricius)、亚光盗蚁[Harpagoxenus sublaevis(Nyl-ander)]和西伯利亚臭蚁(Dolichoderus sibiricus Emery)是该地区较稀有的物种.本研究为东北林区蚂蚁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膜翅目蚁科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黑龙江省

    深翻秸秆还田对高种植密度下玉米根系形态特征的调控效应

    吴俊于晓芳高聚林马达灵...
    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从根系形态特征的角度探求深翻秸秆还田对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增密后的根系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在深翻秸秆还田改良土壤质量的前提下,采取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增加种植密度,监测深翻秸秆还田对玉米增密后的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明确深翻秸秆还田方式促进玉米品种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试验于2021年和2022年采取耕作方式、种植密度和品种的再裂区试验设计,分析深翻秸秆还田处理下玉米增密前后根系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较CK处理,DPR显著提升了土壤养分,降低了土壤容重,进而增加两种玉米品种在两种种植密度下吐丝期各土层的根系长度和根干质量,同时增加了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和乳熟期的玉米根幅、气生根根角和冠根根角.增密种植后,两种玉米品种的上述指标在各土层、各时期均显著下降,且'XY696'的降幅均小于'JK968'.DPR处理下,'XY696'的0~30cm土层根系长度较'JK968'降低9.53%~12.78%,且'XY696'在DPR处理下增密后玉米单株根长无明显差异的土层较'JK968'上移10 cm.这说明耐密性品种对增密的反应较弱,而弱耐密品种对增密的反应较强,加之深翻秸秆还田对耐密性品种根系塑形效果更加明显,因此推荐在内蒙古地区采取深翻秸秆还田措施能够更好地实现玉米增密增产.

    春玉米耕作方式种植密度根系特征

    核桃优良品种及无性系DNA指纹图谱构建

    白艳林解庆杜晶晶郭晓娟...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桃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和油料树种,随着其育种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核桃优良品种和无性系的数量持续增加,然而其种间种内频繁杂交及无性繁殖接穗的广泛流通,导致难以从表型性状上对不同的品种和无性系进行有效地分类辨别.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00份核桃优良品种和无性系进行DNA指纹图谱的构建,为核桃种质资源的准确、高效评价鉴定和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采集100份核桃优良品种及无性系的幼嫩叶片,利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对87对已发表的核桃SSR引物进行筛选;利用筛选出的多态性良好的SSR引物对100份核桃优良品种及无性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DNA指纹图谱.筛选出11对稳定且多态性良好的SSR引物.各引物扩增的总条带数范围为45~84个,平均每个SSR位点扩增出62个片段.多态性条带比率的范围为91%~100%,均值为98%.有效等位基因数的范围是1.119~1.415个,平均值为1.297个.各引物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均值分别为0.191和0.313.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为 0.275~0.704,平均值为 0.519,其中 8 个位点(JH89978、JR3773、JR1165、JM78331、JM68820、JR6439、WGA-89和WGA-321)具有高多态性(PIC>0.5).邻接法聚类结果显示,参试的100个核桃样品被聚为3大类.各引物对供试核桃样本的区分率从68%(JM78331)~100%(JR4964和WGA-321),选择区分率大且PIC值高(0.704)的引物WGA-321成功构建了 100份核桃优良品种及无性系的DNA分子指纹图谱.研究结果为核桃品种鉴别、种苗纯度检测、品种追溯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核桃分子标记种质资源SSR指纹图谱

    外源氮输入对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土壤CO2通量的影响

    阿拉木斯张秋良张欣菅亚男...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源氮输入影响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其CO2通量.本研究以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氮输入水平(低氮N1 10kg/hm2、中氮N2 20kg/hm2、高氮N3 30 kg/hm2)和对照组(CK).于5月-9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CO2通量,建立通径方程,分析土壤TS10、MS10、TN、NH4+-N和NO3--N与土壤CO2通量的关系,阐明外源氮输入对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土壤CO2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TS10、MS10、TN、NH4+-N和NO3--N含量的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NO3--N含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随氮输入水平增加,TS10、TN、NH4+-N和NO3--N含量逐渐升高,MS10逐渐降低.②土壤CO2通量随季节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8月;适量的氮输入可显著提升土壤CO2通量,反之则会抑制土壤CO2排放.③对照组土壤CO2通量均与土壤TS10、MS10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氮输入水平土壤CO2通量均与土壤TN和NH4+-N含量密切相关,与土壤NO3--N含量不相关.

    氮输入土壤CO2通量影响因子兴安落叶松林

    贵阳市碳排放效应与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分析

    栾永飞郑光辉陈国磊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碳排放效应,是生态系统演变的重要指标之一.分析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对评估土地碳排放效应及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往对土地碳排放效应研究,重点关注碳储量变化及影响驱动因子分析,缺乏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效应及模拟预测研究.因此,本文利用2000年-2020年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评价土地碳排放的时空格局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土地碳排放风险与压力指数,模拟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生态风险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2000年-2020年贵阳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生态风险.②2000年-2020年建设用地与耕地转移变化显著,建设用地的转入主要来源于耕地、林地与草地的转出.③2025年-2030年贵阳市建设用地与耕地转移变化显著,生态风险由城市中心区向外围迁移演变.评估贵阳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有利于促进城市生态与土地利用的动态平衡.模拟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有助于管理部门科学有效地规划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碳足迹压力指数CA-Markov模型模拟与预测

    露天煤矿排土场巨菌草对不同梯度密度和尿素的响应

    谷铮李钢铁郭富强麻云霞...
    4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和尿素施用量水平对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巨菌草在矿区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鄂尔多斯市满来梁煤矿矿山复垦地种植巨菌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60cm×80cm、60 cm×120cm、80cm×100cm、100 cm×120 cm)和不同尿素施用量[F1(375 kg/hm2)、F2(450 kg/hm2)、F3(525 kg/hm2)、F4(600 kg/hm2)、F5(675 kg/hm2)、F6(750kg/hm2)]对巨菌草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种植密度为100cm×120 cm时,巨菌草分蘖期和拔节期的单株长势较好,在分蘖期末和拔节期末的株高分别为63.0 cm和244.8 cm,而密度为60 cm×120 cm时巨菌草产量最高,为33.17 t/hm2;②施肥量为600 kg/hm2时,巨菌草单株长势和产量均为最佳,生长季末的平均株高和产量分别为188.5 cm和35.56t/hm2.综上,本试验条件下,巨菌草获得高产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0cm×120cm,最适施肥量为600 kg/hm2.

    巨菌草种植密度尿素形态特征叶片指标产量

    单调剪切作用下粉砂-结构物接触面受力变形特性的宏细观研究

    闫晓妍杜强刘超凡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粉砂-结构物剪切过程中接触面受力变形特性及剪切带形成特征,采用自行设计的半模直剪仪进行不同法向应力、结构物粗糙度及含水率条件下的粉砂-结构物单调剪切试验,并通过数字照相变形量测技术(DPDM),分析剪切带内位移场与应变场规律.再结合PFC2D揭示剪切过程中细观颗粒运移与孔隙变化规律对剪切带形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粉砂-结构物剪切过程中粉砂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分为线性增长、缓慢增长、趋于稳定三个阶段,峰值剪应力随法向应力、结构物粗糙度增大而增大,随砂样含水率增大而减小;②通过分析砂样位移场与应变场,发现在接触面上方砂样内形成一条中间宽两端窄的剪切带;③PFC2D模拟粉砂-结构物单调剪切试验表明,剪切带形成特征受接触面颗粒运移影响,剪切带内距离接触面较近的颗粒位移与速度变化大,距离接触面较远的颗粒位移与速度变化小,砂样不同部位处颗粒运移位移与速度变化不同是导致剪切带中间宽两端窄的根本原因;④粉砂-结构物单调剪切过程中砂样空间内孔隙率不同,其中与接触面距离较近且位于中部的砂样孔隙最小,这印证了剪切带的形成特征.

    粉砂剪切带位移场应变场数值模拟宏细观

    ARIMA-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在新疆牛布病发病率中的预测研究

    徐刚刚李盈科高梦洁彭叶龙...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是我国第二大牧区,牲畜饲养量大,同时也是传统的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区.以2017年1月-2023年2月牛布病发病率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集,利用ARIMA模型与BP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基于训练样本集建模,评价并分析两种方法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时间序列ARIMA模型适合线性预测,在序列波动较大和存在异常值情况下拟合效果不佳;BP神经网络在拟合非线性波动规律方面有很强的说服力,同时在处理异常值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汲取ARIMA模型与ARIMA-BP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在新疆牛布病发病率拟合方面的优势,构建ARIMA-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并拟合训练样本集,进一步应用以上3种模型预测2023年3月-2024年2月新疆养殖环节牛布病发病率,将结果与真实值作比较.研究表明,无论对训练样本集的拟合还是对未来发病率的预测,ARIMA-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模拟效果均优于两种单一模型,在预测新疆牛布病未来的发展趋势方面具有可行性.

    牛布鲁氏菌病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预测

    基于多策略改进麻雀搜索算法的WSN覆盖优化

    苏煜王传安张中杰庞超...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分布不均匀、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率不高的问题,本文通过采用多策略改进麻雀搜索算法(DSSA)实现网络覆盖优化.利用Delaunay三角划分策略在目标区域构建三角网络,以此部署静态节点;其次引入了惯性权重余弦动态调整策略和步长速度自适应调整策略完成对网络节点的二次部署,提高算法全局搜索能力.仿真实验表明DSSA算法可以有效提高覆盖率,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覆盖率比其他4种算法分别提高了 4.31%、6.26%、3.16%、13.21%,结果验证了 DSSA算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方面具有可行性与优越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麻雀搜索算法Delaunay三角划分惯性权重余弦动态调整策略步长速度自适应调整策略

    植物乳植杆菌抗菌肽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扎木苏张蕾陈永福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菌肽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多肽物质,它们构成了生物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植物乳植杆菌的抗菌肽对细菌、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并已在医药、畜牧和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概述了植物乳植杆菌抗菌肽的种类、合成途径和抑菌机制,以及它们在食品、饲料和医药领域的应用,旨在为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植物乳植杆菌抗菌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