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农业学报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农学会
北方农业学报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农学会

王千里

双月刊

2096-1197

nkjbianjibu@163.com

0471-5900622

010031

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2号(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

北方农业学报/Journal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体现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特色,主要报道农业科技成果、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农业综述、丰产经验、先进技术、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国内外科技新动态、新成果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种植密度对蚕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范雅芳陈文晋孔庆全贺小勇...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种植密度对蚕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探索蚕豆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以蒙蚕1 号和蒙蚕 2 号蚕豆为试验材料,于 2022 年和 2023 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D1(9 万株/hm2)、D2(12 万株/hm2)、D3(15 万株/hm2)、D4(18 万株/hm2)、D5(21 万株/hm2)5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蚕豆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蚕豆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总分枝数和单株有效分枝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减少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蚕豆的主要产量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种植密度表现为:D4>D3>D5>D2>D1.D4处理下,蒙蚕1号和蒙蚕2号产量达到最大值,2022年分别为2 089.74﹑2 210.66 kg/hm2,2023年分别为2 152.15﹑2 249.66 kg/hm2;蒙蚕1号和蒙蚕2号纯收入也达到最大值,2022年分别为13 439.76﹑14 478.16元/hm2,2023年分别为13947.97﹑14739.54元/hm2.[结论]蚕豆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为18 万株/hm2,在该密度下蚕豆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佳.

    蚕豆种植密度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

    《华北农学报》征订启事

    9页

    海陆杂交长绒棉棉铃、纤维品质性状及相关性分析

    陈旭升赵亮狄佳春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海陆杂交长绒棉的棉铃、纤维品质性状及相关性,为选育高产海陆杂交长绒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主选育的抗虫陆地棉种质系为母本、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疆长绒海岛棉品种为父本,配制海陆杂交棉新组合,分析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F1 代的棉铃、纤维品质性状以及相关性.[结果]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F1 代单铃重变幅为3.7~5.0 g,单铃重超过 4.2 g的组合有 12 个,变异系数为 9.0%;衣分变幅为 20.1%~36.7%,衣分超过 30.0%的组合有 5 个,变异系数为 10.7%.不同组合F1 代纤维长度变幅为 34.5~38.5 mm,纤维长度在 35.0 mm以上的组合有 22 个,变异系数为 2.6%;纤维比强度变幅为 34.8~41.8 cN/tex,纤维比强度超过 39.0 cN/tex的组合有 9 个,变异系数为 5.3%;马克隆值变幅为 2.8~4.2,马克隆值A级的组合有 10 个,变异系数为 11.8%.海陆杂交棉的单铃重与不孕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83**)、与每囊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0**)、与每铃囊数呈显著正相关(r=0.495*);海陆杂交棉的纤维整齐度与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578**、r=0.639**),与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r=0.506*);衣分与纤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r=-0.475*).在 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中,W042×新海53号、W046×新海54号、W047×新海 54号的棉铃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已呈现同步改良.[结论]利用陆地棉与长绒海岛棉的杂交互补优势,可以实现长绒棉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同步改良.

    海陆杂交长绒棉棉铃重衣分纤维品质相关性

    连年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吕金玲刘振王宁沈莹...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连年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玉米产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设置深松+秸秆还田(STS)、深松(ST0)、免耕+秸秆还田(NTS)和免耕(NT0)4 个处理,在玉米成熟期采集 0~10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含氮量、氮储量、多糖含量、富里酸含量、胡敏酸含量、团聚体相对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团聚体含氮量,同时测定玉米产量,分析连年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STS显著提高了 0~20 cm土层土壤含氮量和氮储量,与NT0 相比分别提高了 96.19%、89.35%;在 20~100 cm土层中,STS的土壤含氮量相对较高,与NT0 相比提高了 13.13%;STS显著提高了20~100 cm土层土壤氮储量,与NT0 相比提高了 29.20%.STS提高了 0~40 cm土层土壤多糖含量、富里酸含量和胡敏酸含量,与NT0 相比分别提高了 17.45%、62.66%和10.63%.在0~40 cm土层中,STS显著提高了 2~1 mm和<0.053 mm团聚体相对含量,与NT0 相比分别提高了 41.92%、336.42%;土壤>1 mm和<0.053 mm粒级团聚体含氮量最高,与NT0 相比分别提高了 14.46%、6.86%.STS提高了玉米产量,与NT0 相比提高了 8.29%.[结论]深松+秸秆还田更有利于提高连年耕作与秸秆还田0~20 cm土层土壤含氮量,0~40 cm土壤多糖、富里酸和胡敏酸含量,并且促进了较大团聚体形成,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

    连年耕作秸秆还田土壤养分团聚体玉米产量

    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郭雪娇张婷婷梁俊梅张君...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生产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施用效果及适宜替代比例.[方法]试验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进行,设 100%M(100%有机肥)、75%M(75%有机肥+25%化肥)、50%M(50%有机肥+50%化肥)、25%M(25%有机肥+75%化肥)、NPK(单施化肥,N 21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80 kg/hm2)、不施氮肥(PK)、不施磷肥(NK)、不施钾肥(NP)8 个处理,分析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马铃薯产量、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下,25%M处理马铃薯产量、大薯产量、小薯产量和单株薯个数最高,分别为 31 812、18 250、13.56 kg/hm2 和 7.90,较NPK处理分别提高了3.14%、2.22%、4.39%和23.82%;25%M处理马铃薯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幅最大,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施入有机肥可以提高马铃薯肥料利用率,50%M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 43.94%;25%M处理的磷肥、钾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17.57%、60.95%;25%M处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农学效率最高,分别为 35.86%、38.98%和 25.00%;25%M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 125.81 kg/(hm2·m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25%M处理(25%有机肥+75%化肥)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是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生产适宜的施肥方式.

    有机肥替代马铃薯产量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

    生物炭类型和施用量对陕北黄绵土土壤理化性状和谷子生长的影响

    白计玲张旭东纪棨云胡丹丹...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不同生物炭类型和施用量对陕北黄绵土理化性状和谷子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玉米秸秆(JG)、稻壳(DK)和竹竿(ZG)3 种生物炭,分别设置C1(300 g/m2)、C2(600 g/m2)、C3(1 200 g/m2)3个施炭水平,以不施生物炭为对照(CK),开展谷子室内模拟栽培试验,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和谷子生长指标,探究不同生物炭类型和施用量对陕北黄绵土土壤理化性状及谷子生长的影响.[结果]DK生物炭对土壤含水量和容重有显著的调控作用,DKC2 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较JGC2和ZGC2 处理分别显著下降 15.78%、18.26%(P<0.05);DKC3 处理的土壤容重较JGC3 和ZGC3 分别显著下降 20.07%、24.63%(P<0.05);施ZG生物炭时,土壤有机碳、速效钾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逐渐递增,ZGC3 处理下,土壤有机碳、速效钾含量较CK分别显著提升134.35%、77.94%(P<0.05).施JG生物炭时,谷子株高、地上部干重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后减,且JGC2 处理下谷子株高、地上部干重较CK分别显著提升 32.62%、77.13%(P<0.05),单穗粒重、总干重及小区产量较施DKC2、ZGC2 处理分别显著提升 126.18%、65.36%、57.54%和 79.25%、82.46%%、50.37%(P<0.05).施DK生物炭的谷子地下部干重、根表面积和根冠比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后减,DKC2处理谷子地下部干重、根表面积和根冠比较CK分别显著提升 104.53%、90.30%、82.11%(P<0.05);ZGC3 处理谷子收获指数较施DKC3显著提升 50.00%(P<0.05).[结论]不同生物炭类型及施用量对谷子的生长影响各异,600 g/m2 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更利于谷子干重的提升、600 g/m2 稻壳生物炭处理更利于谷子根系的生长、1 200 g/m2 竹竿处理更利于谷子收获指数的提升.在陕北黄绵土中种植谷子,施玉米秸秆、竹竿生物炭具有较好的土壤水肥调节能力和增产增效作用.

    生物炭土壤养分谷子产量收获指数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河套灌区土壤有机碳和向日葵产量的影响

    苗运彩何铁虎袁俊吉刘德燕...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河套灌区不同种类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肥力和向日葵产量的影响,筛选土壤有机碳与向日葵产量协同提升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方法]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化肥氮(MN)、20%羊粪有机肥氮+80%化肥氮(SN1)、40%羊粪有机肥氮+60%化肥氮(SN2)、20%牛粪有机肥氮+80%化肥氮(CN1)、40%牛粪有机肥氮+60%化肥氮(CN2)、20%猪粪有机肥氮+80%化肥氮(PN1)、40%猪粪有机肥氮+60%化肥氮(PN2)8个处理,分析不同种类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铵态氮浓度、硝态氮浓度、无机氮浓度、团聚体组成以及向日葵植株性状、地上部生物量、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MN处理相比,施用羊粪有机肥氮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牛粪或猪粪有机肥氮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P<0.05),且提升效应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CN1处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无机氮浓度分别显著增加9.7%、6.0%和7.6%(P<0.05);PN2处理土壤大团聚体质量比例显著提高29.3%(P<0.05).与MN处理相比,CN1和PN1处理向日葵盘径和千粒重显著提高5.8%和4.0%(P<0.05);向日葵地上部生物量显著增加4.6%和12.8%(P<0.05);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其中CN1处理增幅最高,为14.3%和66.1%.[结论]20%牛粪/猪粪有机肥氮+80%化肥氮处理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提高以及向日葵盘径、千粒重、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增加,能够实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向日葵产量的同步提升,可作为河套灌区低肥力耕地的适宜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模式.

    有机肥替代比例土壤有机碳向日葵产量氮肥利用率

    长期施肥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赵旭梁俊梅张婷婷张君...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阴山北麓旱作区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方法]在国家土壤质量武川观测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以华颂 7 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NPK)、单施有机肥(M)、氮磷钾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NPK+M)4 种不同施肥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马铃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在出苗后第 90天时,NPK+M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 206.85%、254.15%、241.86%、125.18%(P<0.05),土壤pH值较CK显著降低 10.81%(P<0.05);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分别较 CK 显著提高 126.19%和 17.28%(P<0.05),干物质积累量较CK显著提升196.92%(P<0.05),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 209.54%、167.74%、196.13%(P<0.05).马铃薯产量与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磷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钾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在氮磷钾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马铃薯养分吸收量最佳,是阴山北麓旱作区马铃薯适宜施肥模式.

    长期施肥土壤养分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规律

    《天津农业科学》征订启示

    63页

    氮肥对宽幅增密燕麦氮平衡指数、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韩雪王英赵鑫瑶李晓婷...
    6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内蒙古阴山南麓地区宽幅增密燕麦高产的最佳施氮模式.[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 5 个施氮水平(N1:35 kg/hm2、N2:70 kg/hm2、N3:105 kg/hm2、N4:140 kg/hm2、N5:175 kg/hm2)和 2个追氮时期(T1:分蘖期、T2:孕穗期),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和追氮时期对各生育期燕麦氮平衡指数(NBI)、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生育中后期,燕麦净光合速率和NBI值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灌浆期,以T2 处理N4 施氮水平光合能力最好,但与N3施氮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同等施氮量下,T2处理燕麦生育中后期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和NBI值较T1处理分别提高 1.40%~11.97%和 9.82%~23.26%,均以N3 施氮水平增幅最大.与T1 处理相比,T2 处理燕麦产量构成因素协同提高,籽粒产量提高了 3.99%~9.10%,其中N4 施氮水平籽粒产量最高为 3 901.13 kg/hm2,但与N3 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抽穗期和灌浆期,燕麦叶绿素指数(Chl)和NBI值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灌浆期相关系数更高.[结论]内蒙古阴山南麓地区宽幅增密种植模式下燕麦生产的适宜施氮量为105~140 kg/hm2,最佳追氮时期为孕穗期.

    氮肥燕麦氮平衡指数光合特性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