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石油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石油化工
内蒙古石油化工

其其格

半月刊

1006-7981

nmshbjb@sohu.com

0471-4928034

010010

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352号

内蒙古石油化工/Journal Inner Mongoli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质改性酚醛树脂基碳材料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姚惠娟喻禧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质改性酚醛树脂制备碳微球可有效提高树脂材料的应用价值.在此探究了木质素替代量、pH 值、催化剂用量(氨水)和分散剂用量(聚乙二醇)对生物质改性酚醛树脂微球的产率的影响.实验表明,改性酚醛树脂微球粒径随着木质素替代量的增多而减小.当木质素替代量为45%时,LPR微球产率最高,其粒径大小主要分布在 5~30 μm范围内.通过利用热重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LPR微球表征分析发现,木质素参与了酚醛缩合反应,同时生物质提高了 LPR 微球的热稳定性.通过焙烧制备生物质改性酚醛树脂多孔碳微球,探讨了生物质改性酚醛树脂多孔碳微球在不同活化温度的产率、比表面积以及孔体积变化.结果表明,以 900℃的活化温度和炭化温度为制备条件的LPR微球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高达 1 843.82 m2·g-1,并且其孔体积达到 0.86 cm3·g-1.通过实验发现其比电容值达到 293 F·g-1,是一种良好的制备电极的材料.

    酚醛树脂生物质碳微球电极材料

    波阻抗反演在泥岩隔层预测中的应用

    国庆鹏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数据在油气田开发中有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波阻抗反演数据在储层预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石化某油田的油藏是角度不整合油气藏,油藏内部的泥岩影响着油气的分布;通过对目的层岩石物理分析,波阻抗能够区分砂岩和泥岩,因此采用波阻抗反演方法,以测井资料为基础,地震层位作为控制,完成整个三维体的波阻抗反演.基于模型的波阻抗反演包含了测井的高频信息,同时用测井的低频成分补充了地震的带限不足的情况,刻画出泥岩隔层的空间分布,为油气藏水平井部署提供了基础条件.

    地震数据波阻抗反演泥岩隔层

    替卡格雷关键中间体一种新合成方法

    崔宏鹏李渤杨晓杰张宇飞...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替卡格雷合成工艺中需要一种关键中间体 2-((3 AR,4 S,6 R,6 AS)-6-氨基-2,2-甲基四氢-3AH-环戊基[D][1,3]并二氧-4-氧)乙酸酯,目前对该中间体的制备虽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但均存在步骤较长、原料难得、收率偏低、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研究所采用的工艺路线选择更易得到的起始原料 3-氨基-5,5,7,7-四异丙基-4,6,8-三氧杂-5,7-硅杂环-环戊醇,特定邻二醇羟基保护剂有效避免活性氨基引发的副反应,减少杂质生成,通过草酸盐化处理易于运输及存储,含量达到 99.74%,适合工业化生产.

    替卡格雷关键中间体邻二醇羟基保护剂草酸盐化处理

    岩性元素扫描测井在准确识别岩性中应用

    申本科胡渤李浩齐真真...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非常规储层和复杂岩性储层,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准确识别岩性、求取地层参数比较困难,元素扫描(Litho Scanner)测井通过对地层中元素的直接测量,能够提供地层中元素含量,对于特定的岩石(碎屑岩、碳酸盐等),可以通过元素含量计算地层中不同矿物组分的含量,进而进行对岩性的准确识别,识别出地层中绿泥石、蒙脫石、伊利石、钠长石、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和黄铁矿等地层矿物及其含量,完成地层岩石矿物的评价.

    元素扫描测井地层元素矿物组分含量

    一种阿维巴坦钠起始物料中对映异构体的测定方法

    王艳敏张大成张坦郑新蒙...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维巴坦钠起始物料中对映异构体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HIRALPAK· AY-H 多糖涂敷型正相手性柱,以乙醇:甲醇:二乙胺(75:25:0.1)为流动相,流速为 0.6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 210nm,柱温 35℃.结果显示阿维巴坦钠起始物料中对映异构体能得到良好的分离;在 0.0008mg/ml-0.0495mg/ml(相当于样品含量 0.16%-9.90%)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浓度为 0.0004mg/ml(0.08%),定量限浓度为0.0008mg/ml(0.16%);精密度试验中重复性与中间精密度良好,重复测定结果 RSD 0.48%(n = 6),0.40%(n = 12);准确度试验平均回收率 98.1%,回收率RSD 3.6%;流速、柱温、添加剂比例的微小变化不影响样品检测.该方法作为阿维巴坦钠起始物料中对映异构体的检测方法准确、可靠.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映异构体((2S,5R)-5-((苄氧基)氨基)哌啶-2-甲酸乙酯阿维巴坦钠起始物料

    超140℃高温大温差水泥浆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杨建鑫郑会锴张源安海龙...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海油田柴达木盆地柴西凹陷干柴沟区块目的层套管多采用水泥浆一次上返方式固井,井底温度(>140℃)高,上下温差(≥140℃)大,对水泥浆抗高温性能及顶部水泥石强度发展要求高.针对上述难点,研发了高温大温差缓凝剂和耐高温悬浮剂,其中高温大温差缓凝剂耐温可达 200℃,140℃温差下,1.90g/cm3 水泥浆 72h 顶部强度大于 7 MPa;耐高温悬浮剂耐温可达190℃,高温下水泥浆沉降稳定性可控制在 0.02g/cm3 以内,同时优选抗高温强度衰退材料保障水泥环长期密封完整性.通过水泥浆整体设计,形成的高温大温差水泥浆体系稠化时间易调节、稳定性及流动性好、套管顶部水泥石强度发展快、底部水泥石强度长期稳定,综合性能良好.该体系在柴××井目的层固井中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作业效果.

    柴达木盆地高温大温差水泥浆顶部强度

    浅谈供热生产综合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白玉
    32-3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供热综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的、数据录入、地图数据应用、热网数据绘制、应用效果,针对供热企业的生产运营进行了优化处理,将供热生产和运营管理系统中各模块与 GIS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实现了可视化、便捷化、精准化,真正地解决了热力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各种问题.

    数据采集与建库数据的编辑热网数据的绘制应用效果

    完善我国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范体系的思考研究

    王玮佳韩晶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在压力容器运行过程中,压力管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定期检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利于提高压力容器运行的安全性.但是在定期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根据相关规范体系、标准,这样才可以顺利开展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定期检验工作,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主要分析了我国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范体系,对于实际工作起到参考作用,保障整个压力容器稳定运行,降低安全问题发生率.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范体系标准

    石油化工抗爆控制室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安装及调试要点

    李伟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石油化工控制室誉为"神经中枢",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标准不断提升,抗爆控制室逐渐采用无窗钢筋混凝土结构并配置防爆通风空调设备.针对石油化工行业抗爆控制室的特殊性,从室内环境要求、空调系统、新风系统、气流组织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抗爆控制室通风空调系统的特点.结合典型抗爆控制室施工图,论述了相应的通风空调系统方案,并对其中的主要设备、零部件,包括恒温恒湿空调机组、新风化学过滤机组、抗爆阀、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等的技术特点和安装要点进行介绍.总结了抗爆控制室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安装及调试要点.由于抗爆控制室需保持正压,为了达到设计要求,需要保证风管安装质量,进行风量平衡调试,同时对风管系统安装调试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了论述.希望通过对抗爆控制室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安装及调试全过程的总结,能够为同类项目提供经验,共同提高安装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充分发挥保护石油化工企业"神经中枢"的作用.

    抗爆控制室通风空调系统安装要点

    关于危化品重大危险源漏判的辨识和探讨

    黄守斌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对重油和煤炭的不断深加工,生产过程中将会使用和储存大量的洗油、蒽油和导热油等可燃液体,并且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其储存和使用温度有可能大于闪点,泄漏着火风险大幅度提升,在国标(GB50160)火灾危险性分类中对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乙类、丙类可燃液体应视为甲类、乙类可燃液体做出明确规定,但在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判定中,所用判定标准为国标GB18218,国标GB18218 中采用GB30000.7(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标准将易燃液体的临界量作为判定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而 GB30000.7(化学品分类和标签是国际通用规标准,此标准首先按照常态下可燃液体的闪点将其分为易燃液体和非易燃液体,成为易燃液体的再根据储存量的多少参与重大危险的辨识,这样将会导致在评判重大危险源时,对一些实际使用和储存可燃液体且其操作或储存温度超过其闪点的可燃液体的运行装置和储存单元可能做出漏判.

    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临界量危险源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