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杜茂林

双月刊

2095-512X

nykjcxb@163.com

0471-6266059

010059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5号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校内、外有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药学的论著、经验交流、综述等方面的文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髁突软骨细胞炎症状态的作用研究

    李静丁思琪蓝鹏李琼...
    1-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白介素-1β制造的大鼠髁突软骨细胞炎症模型中MAP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磷酸化的表达变化。方法 二次酶消化法分离髁突软骨细胞并完成鉴定。将分离出的大鼠髁突软骨细胞随机分为3组,加入3种不同浓度的IL-1β处理并进行Ⅱ型胶原与MMP-1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筛选出最佳致炎浓度。再次将所提取的大鼠髁突软骨细胞随机分为3组:NC组、OA组、LIPUS组,处理后对Ⅱ型胶原、p38、p-p38、ERK1/2、p-ERK1/2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成功提取大鼠髁突软骨细胞。(2)IL-1β:10 ng/mL组Ⅱ型胶原表达量降低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3表达量升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OA组与LIPUS组Ⅱ型胶原表达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p38、ERK1/2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OA组与LIPUS组p-p38、p-ERK1/2表达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二次酶消化法成功提取大鼠髁突软骨细胞。(2)10 ng/mL为IL-1β最佳致炎浓度。(3)LIPUS处理可减少炎性髁突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的降解,抑制了 MAPK通路相关因子p38、ERK1/2的磷酸化。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低强度脉冲超声波髁突软骨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MAPK通路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调控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转移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白艳萍崔晓波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PLAU)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转移中的作用,并对其相关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实验室培养人咽鳞癌细胞株FaDu细胞与人喉癌细胞株TU686细胞;使用siRNA靶向敲减/过表达PLAU基因后,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转染效率;Transwell与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变化情况;检测N-钙黏蛋白、锌指转录蛋白、波形蛋白在HNSCC细胞中表达的情况,分析其表达与PLAU对肿瘤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PLAU在HNSCC中高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晚期或复发转移性HNSCC中的PLAU明显高表达于早期或原位癌。过表达PLAU有促进喉癌细胞转移的能力,PLAU可能调控N-钙黏蛋白、锌指转录蛋白、波形蛋白等诱导头颈部肿瘤的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AU可能是通过细胞-间充质转化过程促进HNSCC的迁移和侵袭。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转移

    蓝盆花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大鼠肝纤维化

    姜佳欣申子晴杨文龙于久旺...
    11-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蓝盆花的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蓝盆花高、中、低剂量组,对照组外其他4组通过腹腔注射CCl4橄榄油溶液诱导肝纤维化,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橄榄油溶液。造模4周后,分别按照高、中、低剂量灌胃给予蓝盆花溶液。生化鉴定检测大鼠ALT、AST活性;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肝纤维化标志物E-cadherin、α-SMA和Collagen Ⅰ,同时检测PI3K、Akt以及mTOR蛋白表达。结果 干预4周后,蓝盆花高、中剂量组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小叶结构破坏等肝损伤表现明显减轻,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下降(P<0。05)。肝纤维化可显著增加α-SMA和Collagen Ⅰ的表达,并降低E-cadherin的表达(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大鼠肝纤维化标志物α-SMA和Collagen Ⅰ蛋白水平显著降低,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PI3K、p-Akt、p-mTOR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蒙药蓝盆花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发挥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蒙药蓝盆花肝纤维化保护作用PI3K/Akt/mTOR通路

    蒙医药复方及提取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张杰魏颖苏丽娅张海峰...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损肝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由于NAFLD发病率逐年增加,其治疗方案也受到关注。中华民族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作为中华民族医药之一的蒙医药以其独特的辨证治疗体系在NAFLD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果。文章就蒙医药在NAFLD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中取得的研究成果作综述,以蒙医药理论为指导,阐明其基础作用机制,以期为蒙医药治疗NAFLD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蒙医药NAFLD研究进展

    基于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四味土木香散对高血压性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

    鲁子瑜魏明慧李健英卢孔秦...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高血压性心肌肥厚(hypertensive cardiac hypertrophy,HCH)发病机制与四味土木香散(siwei tumuxiang powder,STP)的治疗机制。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abdominal aortic coarctation surgery,AAC)诱导大鼠模型高血压性心肌肥厚,将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组、四味土木香散(STP)组、阳性药卡托普利(Cap)组,12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尾动脉压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测、HE、Masson染色和代谢组学检测。结果 与Sham组相比,Mod组大鼠血压升高、心室壁增厚、心功能减弱,心肌组织出现病理性损伤和纤维化,在给予STP后有所缓解,且STP药效与阳性药Cap之间无明显差异;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初步鉴定有12种代谢标志物与HCH的发生发展和STP的治疗相关;KEGG分析结果显示HCH的发病与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组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血清素能突触、脂肪酸生物合成这5种代谢通路有有关,且在STP干预后可通过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脂肪酸生物合成、胆汁分泌这3种代谢通路治疗HCH。结论 HCH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脂肪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相关,且STP可以通过影响脂肪酸代谢与胆汁分泌治疗HCH。

    高血压性心肌肥厚四味土木香散代谢组学

    当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王惠荣雷雨轩张慧文田景民...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药系龙胆科獐牙菜属瘤毛獐牙菜的干燥全草,化学成分包含环烯醚萜类、呫吨酮类、黄酮类、三萜类、生物碱类等,其中呫吨酮类化合物最多。当药的药理作用以护肝、保肝为主,也有治疗湿热黄疸、胁痛、痢疾腹痛、食欲不振等作用。本文以列表的形式呈现了当药中目前已发现的化学成分,并对其药理作用及目前临床应用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当药用药研究提供依据。

    当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药复方通便清火丸的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马广平焦慧平李海欧布仁...
    28-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通便清火丸薄层鉴别和药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及提升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以黄芩苷、欧前胡素和绿原酸作为对照品进行薄层鉴别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黄芩苷、欧前胡素和绿原酸作为指标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薄层色谱法斑点清晰且分离度和专属性好。黄芩苷、欧前胡素和绿原酸的专属性好,分别在0。08~0。38 mg·mL-1、0。56~3。19 μg·mL-1、0。49~3。43 μ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的RSD(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51%、1。22%、1。60%,平均加样回收率和RSD分别为101。10%、112。40%、99。74%,并且各供试品溶液在配置后的6 h内均呈现良好的稳定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为通便清火丸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通便清火丸薄层鉴别高效液相色谱药效成分含量

    中医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思考和实践

    阿格尔焦丽静周海伦甘姗珊...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作为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影响疾病的预后发展。中医药在防治MPE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MPE的病因病机尚无公认的标准,本文介绍了现代医家对MPE病因病机的认识,并从中药口服、中药外敷、中药注射剂、针灸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医药治疗MPE的不同手段,并提出了思考和展望,以期为开展中医药防治恶性胸腔积液前瞻性研究、形成规范化安全高效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恶性胸腔积液中医药悬饮

    4~14岁儿童青少年睫状肌麻痹散瞳前后屈光度变化的分析

    刘佳董慧赵天祺赵海霞...
    36-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对4~14岁儿童青少年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近视眼激光中心的屈光不正儿童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218眼,根据年龄分为4~8岁组(70眼),9~14岁组(148眼)。分析不同年龄组间睫状肌麻痹散瞳(以下简称散瞳)验光后其屈光状态的改变。结果 在不同年龄组间散瞳均能改变受试者的屈光度。4~8岁组散瞳前等效球镜、球镜分别较散瞳后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瞳后柱镜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14岁组散瞳后等效球镜、柱镜值均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瞳前后组比较,球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散瞳验光能为屈光不正儿童青少年提供有效的验配方案。4~8岁儿童采用硫酸阿托品散瞳能明显改变屈光度,降低球镜、柱镜、和等效球镜的绝对值,更趋近于正视状态,9~14岁青少年采用美多丽散瞳可以降低等效球镜与散光度值,改善儿童青少年的视觉质量。

    屈光不正儿童青少年散瞳验光屈光度

    精神疾病中细胞色素酶的基因多态性分析

    马睿婷陈春梅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精神疾病患者中药物代谢酶基因CYP3A4、CYP1A2、CYP2C19、CYP2D6的分型情况,并探讨其在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患者中的分布。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情感障碍科住院的难治型精神疾病患者60例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入组患者经精神疾病诊断标准ICD-10诊断为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采用核酸飞行质谱基因分析系统进行药物代谢酶检测。分析药物代谢酶CYP3A4、CYP1A2、CYP2C19、CYP2D6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分布。结果 CYP3A4的快代谢型(extensive metabo-lizer,EM)占比 96。7%,CYP1A2 超速型代谢(ultrarapid metabolizers,UM)和EM 代谢型分布为 48。33%和 51。67%,CYP2C19和C YP2D6在精神疾病中弱代谢(poor metabolizer,PM)患者较多。需要及时关注患者的CYP450酶分型。结论 药物代谢酶在3种精神疾病中的分布情况可提示医生合理选择药物,对个体化用药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代谢酶细胞色素酶系基因分型精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