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李玉成

月刊

1004-0951

NMYZ@chinajournal.net.cn;nmgyxzz@vip.163.com

0471-6946513

010055

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63号

内蒙古医学杂志/Journal Inner Mongolia Medical Journal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和评价

    杨兴鑫敖登其木格乌汉其木格
    1331-1335,1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广泛.但人类哮喘发病的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哮喘动物模型目前也并不能完全复制人类哮喘的发展过程.因此,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符合临床患者发病机制的哮喘动物模型十分重要.本文就近5年哮喘小鼠的品系、致敏方法、致敏浓度的选择以及造模成功后的评价指标作简要分析.

    哮喘小鼠模型模型建立评价指标

    乌头属植物的药理毒理学机制研究进展

    薛利娟王喆澈力木格李辉...
    1336-1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头属植物作为中蒙藏药的基本来源,在临床应用已久且疗效显著.目前乌头属植物种类繁多,造成乌头类药物的滥用,影响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全面了解乌头属植物的药理作用及毒性反应是安全使用乌头类药物的基础.本文通过归纳总结乌头属植物的药理活性及使用禁忌,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乌头类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乌头属植物生物碱药理活性毒性

    脓毒症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吕红旭苗子渊许天祥王晓霞...
    1340-1343,1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是由感染性损伤引起的严重疾病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内,脓毒症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严重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迄今为止,对脓毒症中器官损伤的治疗主要是支持性的,目前需要将每种器官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与治疗药物的机制联系起来,以提高对这种疾病及其当前治疗方案的理解.本文以脓毒症机制为前提综述目前脓毒症的治疗研究进展,并探讨未来脓毒症的治疗发展方向.

    脓毒症免疫调节炎症氧化应激

    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在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豆青青仝伟兵
    1344-1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联肼尼克酰胺-3聚乙二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二聚体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在肿瘤领域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显像技术是一种通过与整合素受体αVβ3的选择性结合从而特异性显示肿瘤以及血管生成区域的核医学检查方法,在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评估以及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99mTc-3PRGD2 SPECT/CT在常见肿瘤(乳腺癌、肺癌等)诊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探究该检查手段在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推进作用及在肿瘤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前景.

    99mTc-3PRGD2SPECT/CT放射性核素显像整合素αVβ3个体化治疗诊断价值

    人工智能辅助内镜下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刘雨亭张玲
    1348-1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全球感染率高达50%,其与消化性溃疡和胃腺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种.目前普遍认为,侵入性检查的准确率比非侵入性检查更高.相较于常见的呼气试验,内镜检查是侵入性检查中最常见的手段,能够全面、直观、细致的观察胃黏膜,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但内镜诊断过程中可能存在观察者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诊断准确度出现差异.近年来,人工智能辅助内镜检查的发展势头强劲且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等技术对各种类型的内镜图片进行识别、分析和诊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观察者间的差异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内镜医生的工作量,从而为患者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本文主要对人工智能辅助内镜下识别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幽门螺杆菌人工智能内镜下诊断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影响因素的范围综述

    朱佳楠王超郝婧晓胡梦瑶...
    1352-1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进行范围综述,为了解现况及后续制订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范围综述为框架,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结果 共纳入文献30篇,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为8.8%~77.0%,其中研究较多的影响因素包括:术前疼痛、焦虑或抑郁、术后疼痛、疼痛灾难化、年龄和合并症.结论 全膝关节术后慢性疼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关乎手术的成功及术后的生活质量,其影响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评估,以及尽早提供有效干预.

    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慢性疼痛影响因素范围综述循证医学

    2021年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过敏性鼻炎人群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聂卫卫袁芳边浩韩旭...
    1358-1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皮肤点刺试验,获得我区人群过敏性鼻炎发生情况、致过敏性鼻炎发生的过敏原种类,为制订适合我区人群过敏性鼻炎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城市及乡镇居民360人,进行过敏性鼻炎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2021年大武口区过敏性鼻炎患病率17.78%(64/36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年龄组、未曾有过季节性对花粉过敏与过敏性鼻炎发生呈负相关,而使用化学洗涤剂清洗蔬菜、水果、餐具频率与过敏性鼻炎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 大武口区过敏性鼻炎患病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过敏性鼻炎的综合防治工作,秉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多部门协调合作,开展综合防控工作.

    过敏性鼻炎现况调查流行病学

    糖化血红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应用价值研究

    杨振峰宋昆张芬丁宁...
    1362-1365,1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893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A1c水平分为HbA1c≥6.5%组和HbA1c<6.5%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对既往无糖尿病史AP患者,以HbA1c≥6.5%为初诊糖尿病诊断标准,筛查初诊糖尿病患者,与入院首次血糖≥11.1mmol/L者比较.结果 893例AP患者中HbA1c≥6.5%者413例(46.2%),HbA1c<6.5%者480例(53.8%).两组在年龄、性别、既往糖尿病史、脂肪肝、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入院首次血糖、血淀粉酶、血脂肪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TG、CHOL、HDL、LDL、ALT、AST、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钙、SIRS、脏器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BISAP评分、RANSON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病史、冠心病史、慢性肺疾病、既往胰腺炎、吸烟史、饮酒史、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尿素、胸和(或)腹腔积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93例AP患者中既往有糖尿病史者169例(18.9%),无糖尿病史者724例(81.1%);对既往无糖尿病史者采用HbA1c≥6.5%诊断糖尿病257例(35.5%),采用入院首次血糖≥11.1 mmol/L筛查出糖尿病167例(23.1%),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27.014,P=0.000).结论 HbA1c水平可以作为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参考指标,HbA1c≥6.5%更容易出现SIRS、脏器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和住院时间延长,采用HbA1c≥6.5%作为诊断标准可以在AP患者中筛查出更多初诊糖尿病患者.

    急性胰腺炎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危险因素

    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CT和MRI特征

    祝爽陈旭陈东王思凯...
    1366-1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以提高对其影像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图像分析包括肿瘤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信号、钙化、瘤周水肿、强化程度、血管征.结果 25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69岁,平均年龄 30.72±23.54 岁.WHOⅡ 级 20 例(20/25,80.00%),Ⅲ级 5 例(5/25,20.00%).肿瘤位于幕上 17 例(17/25,68.00%),幕下 8 例(8/25,32.00%),病灶边界清晰 22 例(22/25,88.00%),形态不规则 20 例(20/25,80.00%).囊性病灶 3 例(3/25,12.00%),囊实性 17 例(17/25,68.00%),实性 5 例(5/25,20.00%).瘤周无明显水肿、轻度水肿者共20例(20/25,80.00%);瘤周重度水肿者5例(5/25,20.00%),均为WHO Ⅱ级.18例行CT检查的患者中肿瘤内观察到钙化灶者6例(6/18,33.33%).21例行CT和(或)MRI增强检查的患者中肿瘤内实性成分明显强化15例(15/21,71.43%),见血管征10例(10/21,47.62%).结论 脑实质内室管膜瘤以幕上多见,CT及MRI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肿块,体积较大且形态多不规则,增强扫描显示实性部分强化明显,病灶内或边缘可见血管征,瘤周水肿多表现为无和轻度水肿.

    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MRI在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李帆
    1370-1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研究磁共振检查在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7例经临床确诊的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MRI资料并综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脊柱病变部位及周围组织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腰椎受累最多见,占85.2%(23/27),感染多呈连续性分布占81.5%(22/27),病变椎体形态常无明显改变占92.6%(25/27).急性期,病变椎体、终板显示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亚急性和慢性期,病变椎体、终板显示T1WI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布鲁氏杆菌破坏椎体并突破终板、骨皮质及后纵韧带向周围组织蔓延,椎间盘受累呈不同程度压缩变窄占81.5%(22/27),椎旁软组织受感染占59.3%(16/27),可形成脊柱旁脓肿占37.0%(10/27)及硬膜外脓肿占63.0%(17/27).结论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病变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检查在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检查(MRI)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诊断影像学特点椎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