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夷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夷学院学报
武夷学院学报

杨江帆

双月刊

1674-2109

0599-5136599

354300

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大道16号

武夷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ping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的办刊宗旨是:推出学术精品、促进学术交流、催生科研成果,扶植学术新人,繁荣科学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朱熹民本思想的政治哲学意蕴及其当代价值

    胡华田姚进生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熹民本思想的政治哲学基础、基本原则、基本范畴是朱熹民本思想主要内容和政治实践活动的理论内核."天理论"是朱熹民本思想的政治哲学基础,"得民心"是朱熹民本思想的基本原则,"尊君"与"民本"是朱熹民本思想的基本政治哲学范畴.朱熹民本思想的这些政治哲学意蕴,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思想借鉴.

    朱熹民本思想政治哲学人民民主

    论朱子对"格物"工夫的分说与会通——以"穷理""择善""致知"为考察中心

    赵项飞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不同的情境下,朱子对"格物"工夫有不同的诠释方式.当立足于形下世界时,他认为"格物"便是"穷理",其目的在于明事物"所以然"与"所当然"之理;当立足于形上本体时,他认为"格物"便是"择善",其目的在于明自身禀赋于天的"仁义礼智"之性;当立足于本体之发用时,他认为"格物"便是"致知",其目的在于确立"应接事物"的光明"主宰"之心.在朱子看来,"致知格物,便是择善".因此,"穷理""择善""致知"三者之间名异而实同,皆可会通于"格物".由此可以澄清朱子的"格物"工夫,既具有认识论的意义,又具有修养论的意义.

    朱熹格物穷理择善致知

    朱熹的义利观——以朱熹对《孟子》首章的诠释为中心

    贾超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利之辨是儒家传统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朱熹通过对《孟子》首章的详细阐释展开了义与利关系的论述.概括而言,朱熹的义利观包括两个方面:"求利之害"和"仁义未尝不利".具体而言,义是天理下贯至人身而成的内在固有之性理,利是万物各自当然之则的具体实现.人出于对天理的深刻领悟而发出的为"义心",局限于个人私欲的为"利心",循着"义心"所为便无所不利,殉溺于"利心"则害将相随.

    朱熹义利观《孟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的出场逻辑、核心概念与基本特征

    王玮泽李祥兴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建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党的自我革命话语成为话语体系建设的突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以马克思主义自我革命观为理论前提,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建构自我革命话语的历史经验,应从严治党的现实呼唤重新出场.作为自我革命话语的核心概念,"四个统一""四个自我""两个革命"体现了深刻的理论内涵;还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相统一,呈现了独特的话语特色.

    习近平党的自我革命话语基本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批判与超越

    欧亚琴袁华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和欺骗性.马克思恩格斯立足唯物主义,分析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内涵,把握其认识观上的颠倒性、存在上的永恒性和利益上的利己性特征,从物质性、实践性等方面出发指明"纯粹意识"的荒谬性,揭露其虚假性的本质,实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观念学上祛蔽.新时代,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虚伪性与欺骗性,理解和把握其虚假性实质,对巩固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虚假意识意识形态

    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制度研究

    林涛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 年,中国政府正式设立了第一批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其中之一,运营以来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与此同时,也面临着经验不足、行政区划与自然生态割裂、区域协同立法困难重重等多方面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案,可作为其他国家公园保护制度完善的理论参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家公园武夷山保护制度生态文明协同立法

    多学科融合视域下中医药博物馆策展路径探析

    张敏林心君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博物馆是传承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平台,而中医药博物馆策展则是平台进行文化传播的基础.目前,中医药博物馆策展与综合类博物馆策展相比,总体上存在一定差距与局限性,影响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效能.为提升中医药博物馆策展水平,对策展的概念作了辨析,梳理了国内中医药博物馆展览策划与实施的常见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从多学科融合角度,分"中医药博物馆策展路径与执行探析、中医药博物馆策展文创延伸探析、中医药博物馆策展数字化探析"三个方面提出中医药博物馆策展的具体路径与方法,即以中医药内涵为灵魂,融合文博陈列语言、艺术表现以及数字化技术,创新性地开展中医药博物馆策展工作.

    中医药博物馆策展路径多学科融合

    闽南饮食民俗吉祥文化内涵思维模式及社会功能

    张艺芬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闽南饮食民俗作为闽南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闽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结合例子,从食物的形状、色彩、属性、数字、名称以及民俗仪式等层面分析闽南饮食民俗吉祥文化内涵生成的思维模式,继而对闽南饮食民俗的社会功能进行探讨,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研究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

    闽南饮食民俗吉祥文化内涵思维模式功能

    新时代孝道文化:诠释维度、价值指向及建构理路

    王莹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孝道文化是一种实践文化,其丰富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新时代检视孝道文化,从感性与理性、道德与法律、批判与发展三种不同的维度来诠释孝道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助力代际关系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家教家风建设、社会力量参与、法律法规制定等多种渠道重塑孝道文化,进一步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新时代孝道文化诠释维度价值指向实践路径

    福州华林寺的建筑审美与文化影响

    陈欣怡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南方各地建筑中,福建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形制别具特色.福州的华林寺在1958年就被鉴定为长江以南最古老木构建筑物,后虽经历代重修,大殿主要构架还是初建时原物,是研究我国南方木构建筑体系的珍贵实物资料.从华林寺的平面布局、历史脉络、建筑装饰、形制特点入手,寻找华林寺相较于同时期中国木构建筑的异同,分析其中蕴含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最后通过对比典型建筑实例反映出华林寺在南北、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中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建筑与地缘文化的关联.

    福州华林寺建筑装饰建筑审美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