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夷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夷学院学报
武夷学院学报

杨江帆

双月刊

1674-2109

0599-5136599

354300

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大道16号

武夷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ping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的办刊宗旨是:推出学术精品、促进学术交流、催生科研成果,扶植学术新人,繁荣科学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朱熹修养工夫论的基础、内容与特征

    李淑婷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儒家自先秦便有注重修养工夫的传统.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构筑了一个以"天理"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以本体论和心性论为修养工夫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朱熹对"四书"等儒家经典的诠释入手,可以根据内在逻辑将其修养工夫论总结为"居敬涵养""去欲复理""格物致知"三部分内容,提炼出"整体性""实践性""主体性""社会性"四大特征.这一结构为整体理解朱熹的哲学思想提供了工夫论视角,呈现了理学的特性与价值.

    朱熹理学修养工夫论格物致知

    从仪式到文化展演——武夷山喊山祭茶仪式变迁

    何英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夷山"喊山祭茶"文化作为福建武夷山本土的一种祭祀仪式,是由众多象征符号构建而成的象征体系.随着时代的进程,武夷山的喊山祭茶文化活动发展至今,已从早期的祭祀仪式逐渐向文化展演的文化活动方向变迁.该仪式在历史的进程中,文化不断互嵌重构交融,在特定时空场域中强化了人们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使武夷山茶人的集体意识得以加强且身份得以确认,文化精神得以延续与传承.从"祭祀仪式"变迁到"文化展演"的视角,全面纪录该文化仪式的流程和内容的全套变化以及探讨其变迁的原因,探讨现代政治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嵌入交融,并且解读武夷山喊山祭茶仪式在科学与经济发展背景下在现代新媒体视域中的真实表达.

    武夷山喊山祭茶仪式变迁文化互嵌文化展演新媒体视域

    "两山"理论的辩证意蕴及时代价值

    刘福强尤秋丽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了以"两山"理论为核心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两山"理论沿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路径不断发展演变,同时,"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基于此辩证思想,从人民、国家和世界三个维度探求"两山"理论的时代价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两山"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唯物辩证法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历史进步观的主体向度探析——兼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理论的创新发展

    韩博文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进步观念在演进过程中主体向度的缺失,使得传统进步观念成为独立于人之外的僵死教条,而马克思历史进步观实现了对历史进步主体的科学建构.马克思认为,人既是历史进步的实践主体,也是历史进步的价值主体.这一重要理论观点被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历史进步,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观、"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时代之问.

    进步观念历史主体人民主体新时代

    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及实践向度

    喻兴平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不仅是百年大党开辟自我革命新境界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和增强文化自觉的现实遵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具有面向个人、面向政党、面向民族、面向世界的独特价值,能够多层次地注入廉洁基因,系统型构个人—社会—国家—世界"四位一体"的清廉政治环境.新时代的廉洁文化建设着重从"古"与"今""破"与"立""中"与"外""知"与"行"上综合赋能,实现促进传承与发扬创新相互耦合,破除痼疾与牢固理论同频共振,对内为主与对外宣传双管齐下,理论认知与付诸实践同向聚合.

    新时代廉洁文化价值意蕴实践向度

    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基本特征与实践指向

    李苑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必然和现实依托.从内在逻辑看,乡村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有效应变局开新局、实现共产党人价值追求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而中国式现代化也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和保障,二者具有思想内核、内涵要义及目标上的逻辑共通性.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区别于既有的旧式现代化模式,具有基于中国底色的显著特征.未来要通过加强改善党的领导,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现乡村文化繁荣和绿色发展,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为新征程中拓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基筑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中国式乡村振兴

    风险投资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来自新三板中小企业的经验证据

    周蕾张礼风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 2010-2020年新三板中小企业数据,实证检验风险投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可以显著正向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风险投资可以通过监督参与效应显著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管理者过度自信在风险投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风险投资可以通过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进而正向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经过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仍然成立,风险投资通过融资效应、非资本增值服务、监督参与效应正向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为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并以此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风险投资中小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数字化转型

    慈善信托主体的权责配置与建构维度

    许冬琳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慈善信托的主体法律制度是慈善信托良性运行的基础.我国《信托法》《慈善法》对主体制度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其可操作性仍存在一定不足,掣肘了慈善信托的发展.为实现慈善信托的公益慈善目的,探讨慈善信托主体的权责配置实为必要.细化信托主体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明确监察人的选任和退出机制,调和各方利益、构建权责均衡的主体结构,以防范和化解滥用慈善信托的风险.

    慈善信托主体权责

    数字叙事视域下地方文化国际传播路径——以闽商文化为例

    江盈盈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叙事是新时代国际传播的重要路径,不仅能为闽商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有效载体,也能为闽商文化的推广提供新视角.通过梳理闽商文化的国际传播历史与现状,发现当前闽商文化国际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社交媒体国际传播主动性有待增强、数字叙事渠道需进一步扩张、数字叙事内容文化接口亟需优化、数字叙事话语风格交互性不足等.据此提出了以"可能世界"为框架,以"第三空间"为内涵的国际传播数字叙事理念,对闽商文化国际传播进行创新设计与实践探索.从构建互动型多模态闽商文化"可能世界"以及培育基于共同价值的闽商文化国际传播"第三空间"两个维度出发,提供了提升闽商文化国际传播效能的数字叙事路径.

    数字叙事闽商文化国际传播第三空间

    融媒体场域下地方传统戏剧的文化传承——以粤剧为例

    贺雪玲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先进技术的加速发展,地方传统戏剧的文化传承步入新纪元.以粤剧为个案对象,对融媒体场域下地方传统戏剧的文化传承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下,各级政府、传承人、社会大众等多方力量都在积极探索粤剧的现代化传承之路,粤剧与多元媒介的结合也日趋紧密.然而,粤剧的创新传承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如粤剧艺术内容创作专业性与传播力尚显不足,观众参与式审美对粤剧艺术本真构成挑战,粤剧产业化转型引发市场风险等.鉴于此,提出在融媒体场域下构筑"内容—观众—市场"三位一体的粤剧传承路径:一是通过创新作品激发粤剧传承活力;二是提倡扩展观众弥合粤剧传承沟壑;三是强调传播与价值变现赋能粤剧传承现代化.

    粤剧融媒体文化传承地方传统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