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陈育宁

双月刊

1001-5744

machb@nxu.edu.cn

0951-2061793;2061735

750021

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宁夏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性期刊。两次荣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系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三角地区流通数字化影响居民消费升级的空间效应分析

    华德亚卞紫阳
    9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3-2022年我国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流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升级的空间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流通数字化及居民消费升级水平均呈现集聚的分布状态,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此外,流通数字化不仅能够促进当地居民消费升级水平的提升,也推动了相邻城市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该结果在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仍成立.相较于浙江省和江苏省,安徽省流通数字化对其居民消费升级水平的影响更大,但空间溢出效应更小.

    流通数字化居民消费升级空间杜宾模型交易成本市场化水平

    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淘宝村"模式的实证分析

    施志晖周慧蕙陆岷峰
    104-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14-2022年中国33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并创新性地基于"淘宝村"视角,深入考察电商平台发展水平在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机制研究表明,"淘宝村"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之间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通过缩减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拓宽市场渠道,进一步增强了数字经济的正向影响.(3)异质性检验显示,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小.研究结论不仅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也有利于促进农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乡村振兴淘宝村调节效应

    1917-1928年间语文课程定位定性问题研究——兼论工具性质观延续的历史必然性

    解光穆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1917-1928年间,语文课程学科定位出现了"形式的学科""实质的学科""形式的学科与实质的学科并重",以及"以形式的学科为主与以实质的学科为副"等不同定位观.相比而言,"形式的学科"定位观有助于促进语文课程规范实施、有助于认识语文知识课程价值、有助于明确语文课程本体、有助于建设语文课程内容体系.同时,"形式的学科"定位观也反映出工具性质观,表明这一性质观在晚清民初出现后并得以延续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语文课程学科定位工具性质观历史必然

    元宇宙空间经济犯罪的规制困境及其纾解——基于"亚去中心化"治理模式展开

    陈俊秀陈子贤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业态,元宇宙具有跨国性、匿名性、共享性等特性,为元宇宙空间的洗钱、逃税等经济犯罪提供了现实可能性.现阶段涉元宇宙的相关规范总体上呈现"支持性有余,而规制性不足"的特征,聚焦于元宇宙空间经济犯罪规制的规范更是付之阙如,涉元宇宙空间经济犯罪的研究尚未触及治罪的根源问题——"去中心化"治理模式.在既有的"去中心化"治理模式下,现行刑法对元宇宙空间经济犯罪的规制面临入罪要素的认定难题和管辖制度的适用障碍.对此,应当以"亚去中心化"治理模式替代既有的"去中心化"治理模式,允许现实中心组织介入元宇宙空间经济犯罪的规制.具体规制路径方面,应以风险防范理念指导立法,将部分元宇宙空间经济犯罪设置为危险犯在刑事司法上以轻刑化为导向,积极适用从宽处罚制度;以数字正义为基点发展元宇宙技术,建立元宇宙用户的身份识别机制.

    元宇宙空间经济犯罪犯罪治理"亚去中心化"治理模式

    论社会法的矛盾特殊性及其立法应对

    陈伟斌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法区别于传统公法与私法,遵循整体主义法学方法论,其价值本位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非私人利益,个体在社会法中的利益并非以权利的形式体现,而是以"利益成分"的形式表现.因此,在社会法之权益内部,存在着整体性利益与个体利益成分之间的矛盾.同时,社会法之权力不同于传统行政权,是国家维护社会管理的柔性权力与社会团体的管理权力的复合,对其授权的重要性大于对其限权,故在社会法的"权益—管制权"矛盾中,管制权也因其积极性、主动性而居于支配地位.社会法之立法应以应对上述矛盾为己任,在实体法上,应对社会法中管制权的运行模式进行立法明晰,明确社会法权力行使主体和责任方式;在程序法上,应承认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在社会公益诉讼中的原告主体资格,并设计一套与社会法价值意旨相契合的胜诉利益分配方案.

    整体主义社会公益诉讼社会法矛盾特殊性利益成分

    权力下放背景下英国地方自治面临的结构化困境与纾解

    薛佳贝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地方自治史源远流长,其制度建构深受自治传统与本国文化影响.在当前环境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权力下放情境中的地方自治体系所面临的结构化困境日益凸显,反映了西方社会结构化失灵的现状.具体而言,该结构化困境主要体现在:在混合治理模式中分权与集权之间的博弈,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后权责界限的模糊,以及由于权力非均衡性加剧所引发的权力"空心化"挑战.若不及时改革,便会陷入"教条主义"的窠臼.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深入剖析权力下放背景下英国地方自治所面临的结构化困境,并尝试提供摆脱英国地方自治结构化困境的方法.

    地方自治英国权力下放结构化困境

    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