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宁夏大学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宁夏大学

李星

季刊

0253-2328

xuebaoz@nxu.edu.cn

0951-2061948,2061928

750021

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宁夏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和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其刊发的许多重要学术论文被俄罗斯《文摘杂志》(PЖ)、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bl Math)、英国《动物学记录》(ZR)、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等国内外30余种文摘期刊和数据库摘编、索引、著录。本刊立足本地,瞻望全国,注重学术性,主要刊登工业技术、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报告、简报、快报等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对数全变分极小化的张量补全

    卢丹王建军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张量补全问题中,低秩性与局部光滑性是被高频使用的先验信息,因此有许多与其相关的研究。而且为了更精确地恢复图像,低秩性正则与编码局部光滑性的全变分正则往往会被以简单加权组合的方式引入相关模型。但许多真实图像往往同时具有低秩性与局部光滑性先验信息。此外,在这些模型中张量核范数常被用于挖掘低秩性先验,但它平均地缩小所有奇异值,从而不能很好地保留图像信息。为此,提出了张量对数相关全变分(TLOGCTV)正则,其中使用了张量对数范数而不是核范数,从而更好地挖掘低秩先验信息,同时,使用全变分刻画局部光滑性先验信息。而且相较于简单加权组合方式引入正则的模型,所提出的模型仅需要一个平衡参数。随后基于该正则项建立了相应的张量补全模型,并且给出该模型的优化求解算法。在多光谱与高光谱上的一系列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张量补全张量对数范数非凸全变分

    随机年龄结构固定资产系统倒向Euler法的p阶矩耗散性

    亢婷
    9-1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单边Lipschitz条件下,研究了一类随机年龄结构固定资产系统倒向Euler法数值解的p阶矩耗散性。当0<p<1时,步长满足一定条件可以得到系统的p阶矩耗散性;而p=2时,在对步长没有任何限制条件的情况下,得到了系统的均方耗散性。最后,通过数值例子验证了理论结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随机年龄结构固定资产系统p阶矩耗散性均方耗散性倒向Euler法

    基于多模态融合和自适应剪枝Transformer的脑肿瘤图像分割算法

    姚宗亮黄荣董爱华韩芳...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肿瘤是目前世界上最致命的肿瘤之一,所以脑肿瘤图像的自动分割在临床诊疗中变得日益重要。近年来,基于CNN和Transformer的脑肿瘤分割方法在医学图像分割领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然而,大多数方法没有充分利用脑肿瘤多模态间的互补性和差异性,并且模型中的Transformer在捕获远程依赖性的同时,忽略了其较大的计算复杂性、冗余依赖性等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和自适应剪枝Transformer的脑肿瘤图像分割方法(MF-MAPT Swin UNETR),其中多模态融合模块可以充分学习性质相近的模态间信息和不同模态不同尺度的特征变化,为后续分割提供了充分的准备;基于多模态的自适应剪枝Transformer可以降低计算复杂度,对提升性能有一定的帮助,将MF-MAPT Swin UNETR模型在两个公共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较最先进的方法整体具有突出的分割性能。

    脑肿瘤分割Transformer模态交叉连接多尺度特征融合token融合自适应剪枝

    BiFeO3外延薄膜的自极化调控

    沈国阳梁仁宏朱丽雯王支国...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衬底/底电极界面行为的研究,发现界面效应可以调控BiFeO3外延薄膜的自极化。由于底电极和薄膜均具有钙钛矿类型的结构,通过改变衬底/底电极的界面类型和阴/阳离子层排列方式,可以在BiFeO3/SrRuO3(La0。67Sr0。33MO3)/SrTiO3 异质结构中获得两种不同类型的界面。实验结果表明BFO薄膜在SrTiO3 衬底上共格生长,且两种异质结薄膜呈向上/向下的内建电场Eb和c-畴180°翻转。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底电极选择导致的异质结构界面处的电荷分布与内建电场方向的差异,为调控异质结性能提供了一种可选途径。

    外延薄膜界面效应自极化

    残余应力、晶粒尺寸对铍纳米压入行为影响的数值分析

    洪欣欣何力军代彦明张健康...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纳米压痕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技术获得金属铍在晶粒尺度上的表面微力学行为(性能)信息,基于ABAQUS对纳米压入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因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信息相符合,故可获得仿真过程的基本力学性能参数。基于得出的参数,针对残余应力、晶粒尺寸对铍纳米压入行为的影响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残余应力、晶体尺寸与纳米压入塑性功、最大深度及残余深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以塑性功为对比依据,残余应力与晶粒尺寸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852 5×10⁻12 J/MPa,95。373×10-12 J/μm。该研究对纳米压痕力学性能、估计晶粒内残余应力等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金属铍纳米压痕有限元方法残余应力晶粒尺寸

    炔醛法合成1,4-丁炔二醇中催化反应网络的分析与调控

    丁陶谢文昊王乃良罗正鸿...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含26根烛式过滤器的气、液、固三相反应器内,甲醛与乙炔会发生多种副反应,生成的副产物成分复杂且会导致过滤器堵塞,影响反应器长周期运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凝胶渗透色谱仪(GPC)、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和原位红外光谱仪(in-situ IR)等对炔醛法合成1,4-丁炔二醇生产反应器内堵塞物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究生成堵塞物的催化反应网络并通过实验验证影响该网络的显著因素。结果表明,反应器内堵塞物由无机物(w=39。4%)和有机物(w= 60。6%)组成,无机物为破碎催化剂颗粒,有机物为乙炔和含氧中间体的共聚物。相较于新鲜催化剂,堵塞物中破碎催化剂在宏观形貌和微观组成上发生变化,其中的活性成分Cu2+转化为Cu0,并伴随着其他成分的流失,Bi成分显著流失。聚乙炔由乙炔在Cu0上发生自聚形成,含氧聚合物为甲醛与乙炔亲核加成反应生成的中间体。基于堵塞物的组成分析与Cu物种的演变,提出1,4-丁炔二醇生产反应器内可能的催化反应网络,同时,使用工业催化剂并结合体系pH值、乙炔的体积分数、甲醛的体积分数等条件进行验证。该催化反应网络对协同调控催化剂活化及其反应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4-丁炔二醇Reppe法反应网络工艺优化

    深度学习在化学分子逆向合成路线规划中的应用进展

    李帅鑫李子昊孙婕杨旸...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逆向合成规划是现代有机合成化学中合成路线设计的重要基础。合成化学发展至今,化学家们积累了大量的反应数据。自有机合成大师E。J。Corey将逆合成分析法与计算机结合提出LHASA(logic and heuristics applied to synthetic analysis)起,计算机根据反应数据自主学习并给出逆向合成路线成了化学家的愿景之一。近年来,基于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不断发展,大量深度学习模型被提出并在逆向合成规划中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然而该类模型仍然存在高质量数据集稀缺、软硬件结合不佳、领域知识嵌入与发现困难等问题。通过深度学习实现逆向合成路线规划有待深入研究。

    人工智能有机合成逆向合成规划化学信息学

    藏药喉毛花中3个环烯醚萜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

    郑君娜黄茹罗甸杨新周...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藏药喉毛花(Comastoma pulmonarium)中环烯醚萜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使用硅胶、凝胶、树脂材料(MCI-GEL)及RP-HPLC色谱分析方法,从藏药喉毛花-丙酮(φ=70%)体系中提取分离得到3个环烯醚萜化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波谱等分析方法进行结构表征,并使用二倍稀释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3个环烯醚萜化合物分别为(Z)-6-ethoxy-5-ethylidene-4,5,6,8-tet-rahydro-1H,3H-pyrano[3,4-c]pyran-1-one(1);swerimilegenins H(2);swerimilegenins I(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化合物3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龙胆科喉毛花属喉毛花环烯醚萜抑菌活性

    金刚纂内生真菌Irpex sp.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黄磊邱仕瑜鲁松梅陈世伟...
    55-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方法对金刚纂(Euphorbia neriifolia L。)内生真菌Irpex sp。的液体发酵产物进行提取与分离,共得到 9 个化合物,分别为IrpexIacte C(1)、IrpexIacte D(2)、5-(4-Oxopentyl)furan-2-carbaldehyde(3)、22-tetraen-3-one(4)、Irlactin L(5)、Irlactin K(6)、Irlactin I(7)、Davotremulane B(8)、(+)-(1R,6S,7S)-Tremul-2-ene-12(11)-lactone(9),其中,3个为呋喃衍生物,5个为倍半萜化合物,1个为甾醇类化合物;化合物3,4,8,9 为首次从耙齿菌属Irpex sp。中分离得到。

    金刚纂内生真菌Irpexsp.倍半萜

    4株滑液囊支原体分离株P80脂蛋白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田兴苗郭磊王健霖戴莎莎...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P80家族脂蛋白的功能及其异同,通过PCR方法从4株滑液囊支原体分离株中分别扩增P80-1,P80-2,P80-3蛋白的基因序列并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P80家族脂蛋白的蛋白序列进行分析,寻找保守结构域、抗原表位,并预测功能。结果表明,P80家族脂蛋白均为碱性亲水性稳定蛋白,在N端具有较强疏水性,只有P80-2蛋白具有跨膜螺旋区;P80家族脂蛋白信号肽的位置与疏水区结果相一致;3条P80蛋白具有12个相同的保守结构域及2~4个不同的结构域;有31~32个抗原表位;二级结构均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预测显示,P80-1蛋白具有ABC转运蛋白的功能,P80-2蛋白为周质结合蛋白Ⅱ型,P80-3蛋白具有细胞黏附功能。研究结果可为MS P80家族脂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以及MS致病机制、病原诊断和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滑液囊支原体P80家族脂蛋白基因克隆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