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夏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夏社会科学
宁夏社会科学

蔡伟

双月刊

1002-0292

socsinx@public.yc.nx.cn

0951-2074593

750021

银川市西夏区朔方路新风巷8号

宁夏社会科学/Journal Social Sciences in Ningxia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办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 努力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积极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应用研究和基础相结合,既突出应用研究,又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和学术水平,力求把刊物办得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治统、新道统、新学统的建立与完善

    谢茂松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新政治制度是中国文明的第三次伟大创制,它将开中国未来千年新局,新时代是千年制度头一百年全面定型的最终完备阶段.在此论断下,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全面创制"与"典章制度自觉"的文明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稳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拉锯、反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文化领导权的争夺、拉锯、反复与稳固.中华文明及其大一统的连续性,根本上依靠治统、道统、学统这三统之间的稳固一体."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新政治制度开中国未来千年新局,新时代是千年制度头一百年全面定型的最终完备阶段",新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同样根本在于新治统、新道统、新学统能否成功有效的建立.进而讨论新治统、新道统、新学统的建立:党的全面领导的"新治统"的建立与完善,党的政治文化的"新道统"的建立与完善,大国治理背后的文明大国知识体系的"新学统"的建立与完善.开中国未来千年新局的新制度是对中国文明"可大可久之道"的继承与发展.

    千年新局全面定型新治统新道统新学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互主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成龙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主体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根本价值追求,突出表现在对不同主体间相互和合关系、相互敬爱关系、相互平等关系、相互包容关系、相互诚信关系一以贯之的追求和建构.这与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独特的人文基础、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互主体思想,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互主体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文化自主性和自信心,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互主体思想逻辑可能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叶海涛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中蕴含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指引下的绿色发展观,在生态政治经济学层面集中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等体现出来的人民至上原则,夯实了"公平与正义"的生态政治哲学基础;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方案及基于此的一致行动,是以"民主与自由"为原则的;等等."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集中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美丽中国与清洁美丽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地球生命共同体提供了价值依循.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人类共同价值美丽中国清洁美丽世界

    生态文明演进与驱动力分析

    于冰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新征程上急需推进生态文明高质量、高水平建设.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分析,生态文明的演进发展并非自发的行为,需要动力驱动.在生态文明演进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中国已经形成了"思想引领—主体协同—经济推动—科技创新—组织保障"合力驱动的系统,为推动生态文明观的演进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需要探寻新的驱动力,新质生产力就是推动驱动系统质量跃升的新驱动力.新质生产力的"新""特质"是赋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着力点.

    生态文明动力驱动新质生产力

    哈特穆特·罗萨与马克思诊断"社会加速"的路径差异

    李成旺孔柳淋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历史进入近现代以来,以商品生产为根本特征的扩大再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形式,带来了社会加速这一崭新的历史景观,它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挑战.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家哈特穆特·罗萨以"时间结构"作为其社会研究的方法路径,明确把晚期现代社会诊断为"加速社会",指出社会加速体现为"技术、社会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速,并由此带来了"空间异化"、"物界异化"、"行动异化"、"时间异化"和"自我异化与社会异化"等新的异化危机,进而试图通过重建主体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共鸣"道路来摆脱异化的困境.这一探讨尽管启发了我们对于人的生存、技术治理和社会建设等重大课题的进一步思考,但无论是其诊断路径还是解决方案,都存在着抽象性和理想化的理论局限.事实上,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加速现象进行了科学分析,指出社会加速及其困境根本上源自"价值增殖"这一资本逻辑的推动,因此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真正克服社会加速带来的异化困境.深入考察哈特穆特·罗萨与马克思诊断"社会加速"的两种理论路径,对于我们化解加速社会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社会加速时间结构资本逻辑批判

    析马克思"类主体"对黑格尔"概念主体"的超越

    盛进洪罗克全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黑格尔的宗教批判中,由上帝自然化、精神化和人本化过程最终所形成的"概念主体",其自身的现实却表现为"自我意识"的规定性、特定形式,所以,它的本质必然是一种"虚幻"化的"抽象物".而马克思的超越性则表现在,将宗教批判进一步诉诸彻底的社会批判,即通过"改变世界"的否定性实践方式,把"概念主体"及其"虚幻"化自由变革为"类主体"及其"现实"化自由."改变世界"的否定性实践及其过程,是"类主体"的可能性自由的展开,也是与其可能性自由同在的"此岸世界"的"真理"的实现.同时,要消解导致"边缘"与"中心"分裂和斗争的"元价值"强制、同化,使社会成为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互为前提的"自由人联合体",最终使"类主体"的作为平等的可能性自由得以还原.

    "概念主体""类主体"自由"改变世界"的否定性实践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形式主义批判的逻辑进路

    王吉平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法哲学的批判构成其哲学革命的重要环节.在此背景下,马克思围绕黑格尔形式主义原则的两个层面,抓住市民社会同国家在哲学逻辑层面与社会历史中的矛盾,通过两条路径阐释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内在矛盾,揭示其理论的全部非批判性.一方面马克思通过批判黑格尔形式主义的方法论,指出黑格尔采用一种主谓颠倒的论证逻辑推出理性国家观,其整套思辨哲学的方法未能进入定在以现实化,是一种抽象的普遍性,造成逻辑泛神论的神秘主义.另一方面马克思通过经验事实的批判揭露黑格尔将普遍性的国家理念下降至粗陋的唯物主义和经验中,由此导致政治国家以私有制为基础成为脱离市民社会的抽象,实则是一种保守、折中与倒退的政治立场.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形式主义的基础上颠倒主语和谓语,取代黑格尔的君主立宪制,以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的立场力图建立人民主权的民主制,实现个体与类的统一,完成对现代国家的超越.同时这一批判也预示着马克思将走出一条与黑格尔完全不同的理论路径,从现实的客观经济关系中生成历史唯物主义逻辑全面批判和超越黑格尔理论,为进一步转向市民社会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形式主义法哲学批判历史唯物主义

    上级政府为何干预:纵向介入的动因阐释

    程凯马雪松
    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向治理的经验事实表明,上级政府针对下级治理事务的干预选择和介入力度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纵向介入拥有特定的启动情境与驱动机制.对此,现有研究分别围绕纵向政府间的连带责任、下级政府的治理失灵、公共政策的变通执行以及自下而上的风险扩散,从责任兜底、治理善后、政策纠偏和利益维护等角度进行了阐释.结合政府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纵向介入的本质属性,共同责任与利益诉求是影响纵向介入启动和运作的关键变量.在此意义上,上级政府针对下级公共事务的介入方式与干预机制,大多属于自身责任取向与不同利益偏好交叉组合的复合产物,并且呈现常态履职型介入、避责主导型介入、谋利驱动型介入和科层动员型介入等多种类型.责任的约束属性与利益的激励效应同时决定着纵向介入的尺度与效力,集中表现为常态履职型介入与谋利驱动型介入中的上级干预多以政策文件、战略规划、资源配置等间接手段为主,避责主导型介入与科层动员型介入则更加强调全面接管和自主可控,直接参与、过程监督和结果考核等干预手段更为普遍.

    纵向介入政府间关系责任政治政府利益纵向治理

    "一带一路"在拉美地区遭遇的美国冷战思维挑战

    钮维敢杜浩如
    7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得到拉美国家的广泛认同.然而美国秉持冷战思维,在宏观上遏阻、在中观上袭扰、在微观上攻剿中拉共建"一带一路",使得拉美国家不得不在中美之间徘徊.从历史继承性和现实异变性两方面的原因分析,认为中美拉的文化基因存在差异,美国重拾门罗主义并受冷战经验的误导,将中拉经贸合作视作美拉安全的重大威胁,秉持"西方中心论"激化中美意识形态及价值观上的矛盾,多方位对中国进行遏制,以维护其霸权地位.面对美国的围追堵截,中国应继续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强化中拉经贸联系,共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从意识形态及价值观上破除西方"普世价值"的威权,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与认同,以合作共赢为导向灵活处理中美拉三边关系,以"一带一路"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拉美地区冷战思维美国霸权

    数智技术嵌入政策舆论引导:转向、风险与治理

    吴越李明德
    9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为政策舆论引导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赋能政策舆论引导的转向,帮助实现从普遍性政策解读到个性化政策对话的转向;从表层信息约束到潜在情绪识别与引导的转向以及从舆情话语分析到对行为舆论研判的转向.与此同时,数智技术嵌入政策舆论场也带来了潜在风险,体现为僭越政策发布主体、偏颇政策文本、紊乱政策传播信息环境的政策舆论场信息失序风险;隐私侵犯、技术滥用、数据垄断等产生的舆情信息管理风险;技术强制性介入带来的政策舆论场意识形态扭曲风险.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将管理善治与技术智治相融合的治理策略,旨在把关技术伦理设计,保障舆论引领技术安全稳健,增强数字政府运用新技术开展舆论引导的能力.

    数智技术政策舆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