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药
农药

刘长令

月刊

1006-0413

nongyao@sinochem.com

024-85869187

110021

辽宁沈阳沈辽东路8号

农药/Journal Agro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纳米农药粒径调控的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秦敦忠李杰刘变娥
    235-242,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农药相较于传统农药具有微粒尺寸小、分散性能优异、对靶传输效率高、可控释放、易吸收等特点,可显著减少农药用量,成为当下研究热点.综述了国内外纳米农药及易于产业化的纳米悬浮剂和纳米乳剂粒径调控用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指出了表面活性剂与纳米颗粒间作用力的主要表征方式,提出分子结构可设计性强的乙烯基聚合物表活性剂在纳米农药研发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为纳米农药落地提供助力.

    纳米农药表面活性剂表征方式研究进展

    含1,3,4-噁二唑片段的蓝刺头碱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王翀吴心阳杨奇隆吕永康...
    243-249,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发现具有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的新化合物.[方法]通过取代、肼解、环化、取代4步反应将(噁)二唑片段引入到蓝刺头碱结构中,合成11个含1,3,4-噁二唑片段的蓝刺头碱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了抗TMV活性测试.[结果]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分析确证.抗TMV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在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8个蓝刺头碱(噁)二唑衍生物的抗TMV活性高于病毒唑,其中化合物5d和5j的活性最高.[结论]化合物5d和5j可作为抗TMV先导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结构优化.

    天然产物蓝刺头碱1,3,4-(噁)二唑烟草花叶病毒抗植物病毒活性

    水稻田除草剂fenoxasulfone的合成

    王继虓梁爽白晓晨钟福贵...
    250-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水稻田除草剂fenoxasulfone的合成方法.[方法]以2,5-二氯苯酚为原料,经过羟甲基化、取代和氯代合成中间体2,5-二氯-4-乙氧基苄氯,再通过偶联和氧化得到目标产物.[结果]通过7步反应合成目标物fenoxasulfone,产品含量98%,反应总收率39.3%(以2,5-二氯苯酚计).[结论]Fenoxasulfone及其中间体的合成,为其工艺优化及其类似物的相关合成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fenoxasulfone合成除草活性

    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蔬菜中7种新烟碱类农药

    王秀丽张梅超倪瑞敏管淑霞...
    254-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蔬菜中7种新烟碱类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采用1%酸化乙腈提取,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结果]7种新烟碱类农药在0.5~2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的范围为0.998 96~0.999 92,方法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1.0、2.0μg/kg.在韭菜、黄瓜、芹菜3种基质中,进行1、2、10μg/kg3个水平的加标试验,平均回收率为70.6%~122.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8.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且可同时测定多种新烟碱类农药,适用于批量蔬菜样品的测定,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意义.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新烟碱类农药QuEChERS

    印度农企Godrej Agrovet与日产化学合作开发新型哒螨灵杀螨剂Hanabi

    260页

    吡唑萘菌胺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

    宋明霞郭金博程志加张宁...
    261-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吡唑萘菌胺在土壤中的降解规律,为其在环境中的归趋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建立了基于QuEChERS前处理技术结合HPLC-MS/MS检测土壤中吡唑萘菌胺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5 mL水、10 mL乙腈提取,50mgC18净化,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究了土壤类型和不同因素对吡唑萘菌胺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结果]吡唑萘菌胺在土壤中残留检测方法平均回收率在94.79%~109.59%之间,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4种土壤中的降解速率为黑土>水稻土>潮土>红土;土壤湿度越大,其在土壤中降解速率越快;吡唑萘菌胺在厌氧条件下降解速率高于好氧条件,厌氧和好氧条件下的半衰期分别为68.76、112.89 d;土壤灭菌和去有机质延长了其在土壤中的半衰期.[结论]试验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检测吡唑萘菌胺在土壤中的残留,土壤类型、含水量、土壤灭菌和去有机质均可影响其在土壤中的降解,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吡唑萘菌胺在土壤中降解的主要因素.

    吡唑萘菌胺HPLC-MS/MS土壤降解影响因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稻田水体中8种常用稻田除草剂的残留

    石莹徐漫康艺瑾闫新利...
    268-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固相萃取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建立了稻田水中8种常用稻田除草剂(苯噻酰草胺、丙草胺、丁草胺、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五氟磺草胺、二甲戊灵)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稻田水样品经滤纸过滤,经过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浓缩后,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UPLC-MS/MS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8种除草剂在所建立的方法下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方法检出限(LOD)为0.0012~0.025 μg/L.在稻田水基质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33%~90.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6%~8.21%,该方法适用于稻田水体中8种除草剂的残留量测定.[结论]该方法条件下8种除草剂均表现为基质增强效应,在实际检测稻田水体残留时采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实际样品净化浓缩处理,前处理步骤简单,灵敏可靠,适用于稻田水体中常用稻田除草剂的快速残留检测.

    稻田水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除草剂残留分析

    HELM巴西成立新业务部门,进入植物营养市场

    273页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谷物中10种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及其代谢物

    边海涛董睿男勇艳华李鹏...
    274-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谷物(小麦、玉米、糙米)中10种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及其代谢物的方法.[方法]样品经体积分数为3%甲酸水溶液浸润,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结果]10种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及其代谢物在1.5~1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限为0.01 mg/kg,3个添加水平(0.01、0.03、0.1 mg/kg)下,在3种谷物基质中平均回收率为74.3%~112.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7%.[结论]该方法简便高效、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谷物中10种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及其代谢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PD抑制剂除草剂谷物残留

    苯菌酮和乙嘧酚在黄瓜中的残留与膳食风险评估

    李彩霞陈思琪张宏军
    280-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评价苯菌酮和乙嘧酚在黄瓜上的使用安全性,开展苯菌酮和乙嘧酚在黄瓜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方法]开展12个代表地域的规范残留试验,建立快速、简便的同时检测黄瓜中苯菌酮和乙嘧酚残留的UPLC-MS/MS方法,研究苯菌酮和乙嘧酚在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和消解行为,并评估2种农药对普通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结果]在0.001~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目标农药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当添加水平在0.01~20.0 mg/kg时,苯菌酮和乙嘧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在76%~87%和75%~8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在1.7%~8.8%和2.3%~4.7%之间;2种农药在黄瓜中的最低检出质量分数(LOQ)均为0.01 mg/kg.苯菌酮和乙嘧酚在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6~6.3、2.6~5.9d;采收间隔期为2 d时,苯菌酮和乙嘧酚在黄瓜中的残留中值(STMR)分别为0.029、0.066 mg/kg,最高残留量(HR)分别为0.13、0.24 mg/kg;黄瓜中苯菌酮和乙嘧酚残留对普通人群长期膳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0.03%和0.8%,说明通过黄瓜摄入的苯菌酮和乙嘧酚对我国一般人群产生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结论]基于本次规范试验的结果,严格按照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和标签推荐方式施用,苯菌酮和乙嘧酚在黄瓜上使用不会对一般人群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苯菌酮乙嘧酚黄瓜残留消解动态膳食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