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技术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技术经济
农业技术经济

朱希刚

月刊

1000-6370

nyjjwt@mail.caas.net.cn

010-82109791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农业技术经济/Journal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是全国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本刊突出“技术与经济、理论与实践”两个结合的办刊宗旨,坚持为科研、教学服务,为经济主战场服务,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的办刊方针。主要设有“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科技进步”、“效益评价”、“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博士论坛”等栏目,适合农村产业技术推广、农业资源区划、经济理论研究部门的各级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以及经济类高等院校的广大师生阅读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业大灾保险与粮食安全——基于农业大灾保险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黄少安唐琦
    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农业大灾保险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首先基于特征事实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说:农业大灾保险试点显著提高粮食产量,且存在区域异质性。然后基于2013-2019年山东省县域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试点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而且进一步识别和验证试点政策在提高粮食产量时,通过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发挥了中介效应,通过影响农户投保积极性发挥了调节效应。本文认为应继续提高粮食作物保险保障水平,加快农业保险向收入险转变。同时,要持续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培养农民保险意识,发挥农业保险在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农业大灾保险试点粮食产量规模经营渐进双重差分法

    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习惯形成效应及其对超重肥胖的影响

    问锦尚韩昕儒郑志浩
    1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农村居民超重肥胖问题迅速蔓延,该现象背后隐含着对个人人力资本积累的不利影响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治理负担。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消费结构不合理。在影响居民食物消费的因素中,除收入和价格等传统要素外,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食物消费习惯不容忽视。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采用嵌入动态机制的近乎完美需求系统(AIDS)模型和人体体重形成模型,搭建了"价格/收入—食物—卡路里—体质指数(BMI)"联动关系式,实证分析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习惯形成效应及其对超重肥胖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具有显著的习惯形成效应,其中,食用油、谷物、蔬菜的习惯形成效应强度大于其他食物类别;食物消费的习惯形成效应强化了农村居民食物消费需求对于收入和食物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引致的营养结构变化是导致农村居民超重肥胖的主要因素;食物消费的习惯形成效应加剧了经济增长背景下农村居民超重肥胖的蔓延趋势。因此,应加强营养均衡导向的健康饮食模式的长期宣传,逐步引导农村居民形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通过饮食干预措施从根源处遏制农村地区超重肥胖蔓延趋势。

    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习惯形成超重肥胖

    原油价格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非对称影响研究

    杨应策郭军杰邓睦军
    3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油价格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利用2000年1月—2021年3月的月度国际原油价格和中国农产品价格数据,以及新的油价分解方法将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分解为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风险冲击,然后采用多重门限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考察了这三种结构性冲击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非对称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不同类型的冲击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供给冲击和风险冲击对小麦、玉米和大豆都存在非对称影响,但对大豆的影响最显著,其中供给冲击对大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而风险冲击短期和长期影响均存在;供给冲击对小麦的影响体现在短期,风险冲击对玉米的影响则体现在长期;油价总体冲击和需求冲击对样本内所有农产品均未呈现出非对称影响。

    原油价格结构冲击农产品价格非对称影响多重门限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了县域共同富裕吗——来自长江经济带579个县域的证据

    李琳田彩红
    5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景,如何有效促进以县域为基础的共同富裕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尤为重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促进县域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县域的面板数据,运用投影寻踪法、综合指数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县域共同富裕指数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数,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县域共同富裕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县域共同富裕指数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总体均呈现"下游高、中游平、上游低"的分异格局;(2)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呈显著的"U"型特征,对经济实力、发展动力和社会治理三个分维度的影响效应亦呈"U"型特征;(3)不同类型县域影响效应呈现差异性,中、下游县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呈显著"U"型特征,但拐点不同;引领型、追随型和潜力型县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呈"U"型特征,拐点也呈现差异;(4)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企业引培和经济集聚等渠道影响县域共同富裕。本文研究结论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了现实依据,为促进县域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启示。

    县域共同富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企业引培经济集聚

    产权视角下宅基地盘活与农户非农创业

    许恒周蒋晓妍
    7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探索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盘活闲置宅基地资源,提高农户土地财产性收益,拓宽农户增收渠道,鼓励农户非农创业,发展乡村新业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产权视角出发,基于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家庭调查(CRHPS)2017年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宅基地盘活对农户非农创业的影响,并探究社会资本在宅基地盘活与农户非农创业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宅基地盘活对于农户非农创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不同地区宅基地盘活促进农户非农创业的影响不同;传统型和跨越型社会资本强化了宅基地盘活对农户非农创业的影响效应。本文认为,应当完善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制定合理的收益分享政策,健全宅基地流转市场,完善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机制,继续推动各地区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平衡发展,鼓励农户扩展社交网络,丰富社会资本。

    土地经济产权价值宅基地盘活非农创业社会资本

    寄宿对农村青少年不良学习行为的影响

    杨克文
    8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CEPS数据,考察了寄宿与农村青少年不良学习行为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寄宿会增加农村青少年不良学习行为,即使处理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仍然稳健;第二,该影响在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对父母教育期望较高、家庭文化资本较丰富和男生群体影响更大;第三,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寄宿会导致农村青少年更可能饮食不健康、抑郁程度加深和谈恋爱,从而增加不良学习行为。本文探讨了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方法,即政府通过增加教育财政投入改善寄宿制学校的资源禀赋,破解寄宿增加不良学习行为的困境。

    农村青少年寄宿不良学习行为

    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同群效应的影响——分化还是趋同

    张永强马桂方田媛董权瑶...
    10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农村家庭消费是扩大内需、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包容性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数据,检验了农村家庭消费的同群效应,并进一步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在同群效应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第一,农村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同群效应特征,互联网使用能够促进农村家庭消费、弱化消费的同群效应、优化农村家庭消费结构。通过对互联网使用方式的划分发现商业活动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及同群效应的作用最显著,经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第二,通过消费水平分组后发现,消费落差对低于同村平均消费水平家庭的影响显著为负,消费顺差对高于同村平均消费水平家庭的影响显著为正;互联网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消费落差对低消费群体的负面影响,同时提升消费顺差对高消费群体的消费促进作用,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水平的提升效果在低消费家庭中更显著。第三,进一步划分群体后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同群效应的影响在受教育水平较高、户主年龄较低、家庭规模较大的群体更为显著,互联网的社交娱乐使用可以对低教育水平和低家庭规模群体消费的同群效应产生抑制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同群效应的存在使农村内部产生了消费分化现象,互联网使用不仅能够对消费分化起到一定缓解作用,而且可以推动农村消费水平的整体提升。

    同群效应互联网使用农村家庭消费消费分化

    休药期制度能够降低中国兽用抗菌药过量使用吗——基于冀鲁豫鄂4省生猪养殖户的实证研究

    司瑞石余璇刘明月陆迁...
    12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兽用抗菌药过量使用产生的药物残留和耐药性问题给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健康带来严峻挑战,如何降低兽用抗菌药过量使用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基于河北、山东、河南和湖北4个省份675户生猪养殖户数据,从休药期监管、休药期遵从和休药期时限三个层面表征休药期制度,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休药期制度对养殖户兽用抗菌药过量使用的影响效应与路径。研究发现:休药期监管和休药期遵从能够降低养殖户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过量使用。休药期监管每增加一次,养殖户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过量使用金额将分别降低10。1元/户和7。0元/户;如果养殖户选择遵从休药期,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过量使用金额将分别降低12。1元/户和9。4元/户。休药期时限对养殖户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过量使用呈现U型显著影响,并在15。5天和8。7天拐点时抑制作用最强,因此,休药期制度对养殖户处方药过量使用的抑制效应大于非处方药。进一步地,休药期监管在休药期遵从影响养殖户处方药过量使用中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同时,休药期监管在休药期时限影响养殖户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过量使用中均发挥U型的负向调节效应。本文提出,增强休药期监管可持续性、完善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畜禽养殖生物安全水平以及提高规范用药技能等对策建议。

    休药期制度抗菌药过量使用抗菌药规范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调节效应模型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食产品法规对国际贸易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

    王雷鸣
    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