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宋凤斌

季刊

1001-0068

nxkyzy@sohu.com

0451-86622142

150081

哈尔滨市哈平路138号(哈尔滨市402信箱)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Journal System Sciences and Comprehensive Studies in Agricultur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学术类刊物。主要刊登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在农业上的应用、农业系统科学相关的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专题综述及研究简报。目前已被列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庄薯3号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谢奎忠杨棪张民李建军...
    192-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庄薯3号维生素C的含量,对庄薯3号设立了肥料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3种肥料对维生素C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是氮肥(x1)>钾肥(x3)>磷肥(x2).庄薯3号维生素C含量大于120.0 mg·kg-1的施肥方案:施纯N163.41 kg·hm-2~207.96 kg·hm-2,施纯P2O5 98.03 kg·hm-2~141.97 kg·hm-2,施纯K2O 79.77 kg·hm-2~111.66kg·hm-2.

    维生素C氮肥磷肥钾肥黄绵土庄薯3号

    输水对干旱区生态恢复的作用——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瓦哈甫·哈力克卞正富
    197-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监测资料,应用河道水力学、地下水动力学、植被生态学以及系统分析与优化方法,对5次应急输水植被生态响应效应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评价,科学地确定了合理的生态修复目标和下游河道输水与区间水量优化配置方案.为创建和完善干旱区受损生态系统输水、修复与重建的评价体系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干旱区生态系统塔里木河输水环境监测生态效应

    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红枣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柴仲平王雪梅孙霞蒋平安...
    203-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滴灌为条件设置不同水肥处理,研究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红枣光合、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增施氮素有利于枣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土壤中氮、磷、钾素都适度时可以很好地降低枣树叶片的蒸腾速率,减少土壤水分的损耗;在设计水平范围内,土壤中适量增施氮、磷肥能提高红枣果实单果质量和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果形指数;增施钾肥可提高红枣果实中还原糖和Vc的含量,增施氮肥则可提高蛋白质的含量.

    滴灌施肥配比红枣光合特性产量

    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在烟叶打叶复烤过程中应用

    王满许自成毛福利何结望...
    209-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对打叶复烤过程片烟结构的多个指标同时进行过程监控,保证片烟质量的稳定,以在云南省公司打叶复烤厂抽取的2009年片烟为样本,通过多变量统计分析,运用多变量T2控制图对打叶复烤过程片烟结构3个指标的稳定状况进行判断,并运用Bonferroin不等式原理对失控小组各个变量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第7、11、17个小组打叶复烤过程稳定性出现失控,失控原因主要是小片率和中片率偏高.多元统计T2控制图可以对多变量同时监控,Bonferroin检验法对查找失控变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可以在打叶复烤过程得到有效应.

    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T2控制图打叶复烤片烟结构

    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态势与对策

    孟凯李勇
    213-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近几年过渡的利用,出现了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耕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与盐渍化面积仍在扩展;水资源短缺,干旱加剧;水、土污染初现;农业固体废物排放数量在不断增加.应采取加大对生态环境研究科技投入力度,制定长期有效的污染防治与环境质量保护研究计划;建立起适合黑龙江省省情的生态环境领域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等措施.改善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

    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哈大齐城市带人地关系紧张度评价

    李德一张树文
    217-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地关系紧张度是对人地相互作用程度的综合度量.在当前主体功能区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评价区域人地关系紧张度对新一轮国土开发与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DPSIR概念框架建立了适用于哈大齐城市带的人地关系紧张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熵权物元模型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区、大庆市区和齐齐哈尔市区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肇东市、安达市、肇州县和肇源县中度紧张;双城市、兰西县、杜尔伯特县、林甸县和富裕县低度紧张.人地关系紧张度主要受社会经济活动强度的影响.

    人地关系紧张度主体功能区哈大齐城市带物元模型

    洋葱产量与不同施肥水平的效应研究

    常绕玲周艳华梁兰
    223-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农业部规定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中的3414试验方案",在通海县杨广镇进行了洋葱氮、磷、钾配方施肥效应试验,基于试验观测数据,建立洋葱氮、磷、钾施肥量与产量单因子和多因子效应回归模型.结果表明,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458.25 Kg·hm-2~-485.85 kg·hm-2、337.5 kg·hm-2~455.53 kg·hm-2和0 kg·hm-2时,洋葱最高经济产量可达84914.1 kg·hm-2.在前作为烤烟的土壤条件下,适当增施磷肥,不施钾肥即可获得最佳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实际生产中应遵循"稳氮、增磷、控钾"的施肥原则进行配方施肥.

    洋葱3414回归模型施肥效应最佳施肥量

    控制灌溉下三江平原稻田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聂晓王毅勇刘兴土赵志春...
    228-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田测法对三江平原控制灌溉下稻田灌溉水量、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控制灌溉Ⅰ、控制灌溉Ⅱ和淹灌3种灌水处理.结果表明:控Ⅰ灌、控Ⅱ灌和淹灌3种处理的总灌溉水量分别为344.1mm、319.4mm和467.4mm,与淹灌处理相比,控Ⅰ灌和控Ⅱ灌处理分别节省灌水26.4%和31.7%.在整个生育期内田测法测得的控Ⅰ灌、控Ⅱ灌和淹灌3种处理的耗水量分别为538.5mm、500.5mm和627.8mm,与淹灌处理相比,控Ⅰ灌和控Ⅱ灌处理分别节水14.2%和20.3%.控Ⅰ灌、控Ⅱ灌和淹灌3种处理的实际耔实产量分别为10 200 kg·hm-2、10 500 kg·hm-2和9 320kg·hm-2,控Ⅰ灌和控Ⅱ灌处理分别增产9.4%和12.7%.控Ⅰ灌、控Ⅱ灌和淹灌3种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89kg·m-3、2.10 kg·m-3和1.49 kg·m-3.控Ⅰ灌、控Ⅱ灌的WUE分别较淹灌增加26.9%和40.9%.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灌溉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还能提高产量,控Ⅱ灌的节水和增产效果都略优于控Ⅰ灌.

    三江平原控制灌溉水稻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退耕还林工程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高凤杰张柏雷国平王宗明...
    23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毁林开荒及过度采伐导致牡丹江地区水土流失加剧,林缘锐减,生态脆弱性突显.为改善日益退化的生态环境问题,牡丹江地区自1999年开始实行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在获取退耕还林前后2000年及2008年的土地利用动态数据的基础上,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探讨了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并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08年研究区旱田面积大量减少,共减少812.27km2,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以林地增加最为显著,共增加701.36 km2.退耕以还林为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退耕前的40 092.70万元增加到40 760.33万元,共增加667.63万元.退耕还林成效显著.此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表明,旱田与林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剧烈,说明在推行生态退耕工程的同时,毁林开荒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TM遥感数据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牡丹江地区

    1954-2005年三江平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评估

    常守志王宗明宋开山刘殿伟...
    240-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通过历史时期地图数字化和遥感图像解译得到三江平原1954-2005年的6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过去50 a三江平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定量评估了三江平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变化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954-2005年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沼泽湿地面积比例从32.58%减少到7.44%,耕地面积比例从15.84%增加到55.16%.过去50 a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不断减少,减少幅度达48.00%.通过空间变化统计分析得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增加、没有变化的区域分别占58.16%、26.62%、15.2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区域内多发生由单位生态服务价值较高的沼泽湿地、林地和草地向耕地的转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的区域发生了由单位生态服务价值较低的耕地向草地和林地的转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本不变的区域多为难以开垦的林地所覆盖.以上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造成三江平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的主导因素.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生态价值损失敏感性指数三江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