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罗五金

月刊

1674-344X

xb6292@126.com

027-87943525/62854856

430205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二路129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面向基础教育,服务于中学师资培训、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学教学研究。开展高等师范各学科的研究、继续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学教育管理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技术善治视角下的网络语言伦理建构

    方艳谭相格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语言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对社会和人际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语言的简洁性和即时性使得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信息交流和观点表达,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如网络暴力、谣言传播和隐私侵犯等.对此提出技术善治的概念,强调技术的道德责任和社会效益,探讨如何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进行技术评价和建立全链条治理框架,旨在引导人们在网络语言使用中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技术善治网络语言语言伦理

    "增智"语言邦:智能语言乌托邦与敌托邦的平衡

    李恬蕊方艳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时代,AI可以通过自然语言理解和语义语境算法分析等深度学习并运用人类语言.在人工智能的探索中,语言问题一直是核心领域之一.我们通常认为语言不仅是人类的思维工具,还是反观自身心智的媒介.智能语言伴生的"智慧"乌托邦,实现了人类的高效动能和行为示能.在诸多交流语境中,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语言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当人工智能和自然人发生语言交互时,出现了人与工具二分或人机对立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不同造成交流隔阂等瓶颈和困境,也难以避免存在"失智"的敌托邦.唯有"增智"语言邦,才能让智能语言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促进人机关系的和谐发展.

    智能语言聊天机器人语言伦理人机对话

    社会互构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赜

    谭亚莉周怡男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互构论认为政治社会化具备交互性、多元性、谐变性的基本特征.研究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应从教化和内化的关系入手,明确互构过程中的多元主体,关注个人主体性的发挥机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联动方法论上存在与多元主体交互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利用新兴网络主体赋能的形式尚待发掘的问题,在个人主体性发挥路径方面存在尚未掌握内化规律、尚未充分利用反向型塑功能的问题,导致联动时出现主体单一、交互不足、谐变受阻.针对此,应在宏观层面充分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空间,探索校内和校外以及虚拟空间中多重场域联动育人功效;在微观层面关注受教育者内化过程,通过锚定"Z世代"的群体特质来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对话沟通建立良性"互构闭环".

    社会互构论政治社会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综述

    任科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增强高校思政课价值性、教育性等具有积极意义.当前,国内学界对于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研究呈现出渐进性拓展的趋势,其阶段性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融入的价值、现状以及对策思路等方面.整体而言,学界关于本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丰富,但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以及对策研究方面尚存在局限性,未来的研究还需拓展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方法,把握融入对策.

    习近平法治思想思政课教学研究综述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地方文化融合路径研究——以武汉地方高校为中心

    谌畅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教育与地方文化关系密切,二者彼此交融,相互影响.如何通过积极汲取地方文化资源深化高校思政课的内涵尚未得到学界积极探讨,地方文化资源在思政课中所起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相关教学资料的整合亟待加强.为此,本文以武汉地方高校为例,探讨思政教育如何借鉴和吸收地方文化的精华,提升立德树人的效用,进而提出高校思政教育与地方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思政教育地方高校地方文化武汉

    康德道德义务论批判与新时代道德共同体建设

    曹胜亮杨怡然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以道德动机为基点批判幸福主义伦理学,引出了"善良意志""道德命令""意志自律"等概念,构筑起以德性论为核心的道德义务论体系.康德道德义务论的理论贡献及其主观性、形式性、抽象性理论局限与困境,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之进行批判改造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克服与解决.对康德道德义务论的批判改造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为我们重塑人的道德社会性本质、强化道德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发掘新型生态伦理的现实路径以及构建人类道德共同体提供思想启示.

    康德道德义务论马克思主义道德共同体建设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国家赔偿责任构成——基于日本《国家赔偿法》的研究

    夏瑞聪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目前对公有公共设施致害案件仍以《民法典》为处理依据,是否需要将其纳入国家赔偿体系未有定论.日本作为将其纳入国家赔偿体系的代表国家,其实务界在相关案件中,既坚持以无过错责任原则为基础,又逐渐引入对赔偿机关主观过错以及外部条件的考察,形成了综合考虑、具体分析的理念和习惯.将公有公共设施致害问题纳入国家赔偿体系,在法哲学逻辑上更加自洽,其以无过错责任原则为归责原则、以国家财政为资金来源的构成也更有利于减轻公民诉累、保护公民权益,为此,审视日本的立法和司法实务经验是有益的.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国家赔偿法域外立法

    数字金融赋能物流集聚与乡村零售转型动态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动态分析

    文江盼周华陈曼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数字金融、物流产业集聚化与乡村零售三者动态关系,进一步研究在数字化技术赋能下的乡村零售转型升级,选取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研究三者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良好互动的关系,数字金融与乡村零售转型发展是互相推动关系,物流集聚水平与乡村零售互为促进关系,数字金融对物流集聚在短期内起到阻碍作用,但在长期不会有阻碍作用.未来要积极发挥物流产业集聚空间辐射效应,延伸数字金融长度,拓宽数字金融广度,实现乡村零售"线上+线下"模式新业态,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乡村新零售,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数字金融物流集聚乡村零售转型发展

    电子商务发展的空间分布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王迎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探究其对不同区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的影响作用有利于其持续健康的发展.研究采用莫兰指数对我国电子商务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自相关分析,并采用回归模型分析法分析了电子商务对商用房价的影响,进而分析其对实体经济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电子商务从2011-2020年间的全局莫兰指数均大于0,且最高达到了0.036.商/住房价格比与电子商务水平的三种回归模型结果系数均小于0,即均为负相关关系.说明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实体零售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城市商业传统的集聚态势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冲击下会大大减弱.为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电子商务实体经济空间分布回归分析

    当代网络文学的海内外接受效果分析——以《坏小孩》及其改编剧《隐秘的角落》为例

    朱瑞赟朱全定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的文化传播背景下,中国当代网络文学逐步呈现繁荣之势,不仅能够打破影视产业网络化发展壁垒,带动全域产业链适配环境生态创新,而且不断以文化交流和输出的行业进步观,向海外市场拓展与迸发,成为我国与全球加强沟通、彼此了解的关键纽带.通过分析《坏小孩》在国内的书评反馈与改编剧《隐秘的角落》在海外的接受效果,深度品评网络文学的发展特点和当下发展要素,进一步为网络文学创作和文化海外传播提供参考.

    网络文学海内外接受效果《坏小孩》《隐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