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欧阳明高

季刊

1676-8484

jase@tsinghua.edu.cn

010-62798897 62781633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SAFETY AND ENGER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作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及时刊登国内外汽车安全、节能和环保等领域在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方面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及时反映学术上有特色、代表学科前沿的科技研究成果,推动学术交流,促进我国汽车科技向安全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煤基合成燃料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应用与技术进展

    孙万臣蒋梦奇
    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能源安全和低碳化发展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鉴于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基于煤炭Fischer–Tropsch合成工艺制取的煤基合成燃料因其良好的燃烧和排放特性已成为汽车理想的替代燃料.煤基合成燃料在汽车等动力机械上的推广应用,对于实现汽车能源多元化、减少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降低汽车排放污染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应用价值.该文介绍了煤基合成燃料的生产、合成工艺关键技术以及发展历程;基于众多研究者关于煤基合成燃料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煤基合成柴油用于内燃机燃料的喷雾、混合、燃烧及排放特性;总结并预测了煤基合成燃料市场化应用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煤基合成燃料的推广及在内燃机上的高效清洁应用提出了合理建议.

    煤基合成燃料理化特性燃烧排放

    线控转向系统控制技术综述

    赵万忠张寒邹松春徐坤豪...
    1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控转向系统通过线控化、智能化可以实现个性驾驶、辅助驾驶、无人驾驶等目标,是智能网联汽车落地的关键技术,其相关动力学控制技术更是影响线控转向系统整体性能的核心技术.该文介绍了线控转向系统的基本结构类型及其动力学建模,分别对线控转向系统的路感控制技术、稳定性控制技术、容错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概述,分析了线控转向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及其在智能汽车上的应用状况;对线控转向系统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线控转向系统的控制技术将向着执行精准、全工况覆盖、平行驾驶、安全可靠和智能网联的方向发展.

    线控转向路感控制稳定性控制容错控制智能网联汽车

    基于交通信息的电动汽车制动策略及仿真

    董振鹏祖炳锋周建伟徐佳晨...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滑行能量回收经济性和踏板制动安全性、舒适性,基于交通信息,提出了电动汽车(EV)制动协调策略.分析了滑行制动的经济性,由交通信息和汽车行驶状态确定滑行制动强度;由道路信息和前方车辆信息建立汽车安全距离模型和碰撞预警策略,利用预警信息对滑行制动和踏板制动强度进行协调.对本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利用交通信息的滑行策略,在通行良好工况下综合能耗减少1.1%,拥堵工况下减轻驾驶员的制动疲劳;预警和协调策略避免了频繁预警,减小了紧急避撞触发几率.因此,利用交通信息能够辅助驾驶员进行更加合理的制动.

    电动汽车(EV)制动协调交通信息滑行制动安全距离模型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电动自行车与SUV碰撞中骑车人头部响应

    李欢白中浩高文睿周启峰...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对电动自行车(E-bike)骑车人头部的防护,利用运动型多功能车(SUV)与电动自行车碰撞的多刚体模型,调整相关参数开展仿真分析,获得不同工况下骑车人头部运动学响应.利用C4.5决策树算法挖掘仿真结果,建立骑车人头部运动学响应决策树模型.分析显示:影响骑车人头部响应的关键因素SUV碰撞初始速度越高,骑车人头部碰撞相对速度、 碰撞点包绕距离(WAD)及损伤风险(HIC15)均增大;骑车人体型则对头部碰撞点WAD影响最为显著,体型越大,头部碰撞点WAD越高.因而,本决策树模型还具有预测和决策功能,可用于制定头部安全评估法规性实验及头部防护研究.

    电动自行车骑车人安全头部响应头部损伤决策树模型

    基于交通时空特征的车辆全局路径规划算法

    杜茂杨林金悦涂家毓...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混合动力汽车(HEV)的出行时间和出行能耗,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动态交通信息的路径规划算法.分析了影响车辆通行时间和全程最低能耗的因素.一种基于广义回归网络(GRNN)模型,拟合计算了道路通行时间以及整体路径的全程能耗.构建了基于并行A*算法的车辆路径规划算法,为确定起终点位置后的车辆,规划了一条耗时更短、 更加节能的路径.进行了仿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依据平均车速与道路功率的计算方法,该算法能够获得更优的出行路径,可降低车辆能耗11%以上,缩短行车时间13%以上.因而,该算法可为车辆规划更优的路径.

    混合动力汽车(HEV)城市交通路径规划时空搜索

    基于LGSVL/Apollo的网络延迟攻击下自动驾驶车辆定位估算

    冯敏健张辉巨志扬许庆...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网络延迟攻击下自动驾驶车辆定位估计算法的精确度,研究了延迟模型下自动驾驶车辆定位的无偏差有限脉冲响应(UFIR)估计器设计方法,并仿真实验.搭建延迟攻击下的车辆运动学模型,拓展模型至有限长度的时间窗口,推导UFIR算法按批处理式与迭代式表达形式,分析Apollo系统各功能模块的数据流动,基于LG开源自动驾驶仿真器(LGSVL)与Apollo系统,搭建联合仿真测试平台并开展实验.结果表明:与Kalman滤波器(KF)相比,该算法估计精确度更高;当延迟数据出现较大变化时,算法响应速度更快,波动幅值更小,鲁棒性更强.当数据延迟时间小于等于1 s时,估计效果良好.因而,验证了基于LGSVL与Apollo系统进行自动驾驶仿真实验的可行性.

    自动驾驶车辆定位估算Apollo系统LGSVL模拟器无偏差有限脉冲响应(UFIR)网络攻击延迟攻击

    行人头部与车辆碰撞中旋转速度对颅脑组织响应影响

    刘金明马华星李奎李桂兵...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旋转速度在行人头部与车辆碰撞中对颅脑组织响应影响,对46例真实交通事故进行了运动学重建获得行人头部与车辆碰撞线性、旋转速度分布特征,并依此建立了头部与风挡、发动机罩碰撞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头部旋转速度在不同线性速度和碰撞位置下对颅脑应力应变响应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在行人头部与风挡碰撞中,当线性速度小于40 km/h时,颅脑最大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随头部旋转速度增加而增大,头部线性速度大于40 km/h时,旋转速度对颅脑响应无显著影响;在行人头部与发动机罩碰撞中,所有工况下颅脑最大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均随头部旋转速度增加而增大,导致颅脑损伤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在车辆安全性评价时应当考虑头部旋转速度作用及风挡玻璃和发罩碰撞差异.

    行人碰撞事故头部旋转速度颅脑损伤风险运动学重建有限元仿真

    电价在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较高的国家会更高吗?(2019年数据)

    Gautam Kalghatgi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将欧洲、亚洲和美洲20个不同国家的国内电价(P)与2019年的总发电量、装机容量以及风能和太阳能提供的实际能源(间歇型能源,VER)的各种组合进行比较,发现各国国内电价与间歇型能源的人均装机容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比过去报道的在欧洲的关系要弱一些.与各国国内电价相关性最强的是风和太阳能在额定容量下连续工作的最大可用能量与实际总发电量的比值,其R2值为0.71.各种相关性表明,尽管可能还有其他政策上的选择,但通过使用其他无CO2的能源或用更高的容量因子获得更高效的间歇型能源以减少间歇型能源提供的电力比例,可以缓解可变可再生能源对各国国内电价的影响.

    风能太阳能电能国内电价间歇型能源容量因子

    基于烟花算法的PHEV能量管理策略参数优化

    杨超刘铠嘉李亮王伟达...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燃油经济性,提出一种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结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利用烟花算法(F WA)结合系统约束条件,对能量管理策略参数进行优化,以求使车辆在变化的路况下能耗最低.为减轻沉重运算负荷,设计了一种事件触发机制来控制优化操作的启停.当车辆油耗超过预设上限则开始优化,一旦油耗满足预设下限则优化结束.在中国典型城市工况下,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及优化性能.结果显示:较优化前的能量管理策略,该方案可使PHEV燃料消耗降低10%.从而,使燃油经济性明显提升.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燃油经济性规则控制烟花算法(FWA)事件触发机制

    系统综合效率优化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的能量管理策略

    童盛稳陈韬谢辉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动力系统的真实能效,从综合能效最优的角度,研究了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针对系统综合效率的时变性和耦合性,建立了系统效率评价模型,对电池储存电能的效率进行评价和动态修正,以系统综合效率最优为目标,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构建了能量管理策略.基于GT-Suite和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分析了对能量管理策略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连续2个"全球统一轻型汽车测试循环(WLTC)"下,与未考虑综合能效的能量管理策略相比,综合能耗降低了10.6%;优化后发动机和电机工况分布均更加合理,且在不同的工况下均能有效降低系统能耗.因此,该能量管理策略能提高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能效.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能量管理策略系统综合效率效率评价模型粒子群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