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欧阳明高

季刊

1676-8484

jase@tsinghua.edu.cn

010-62798897 62781633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SAFETY AND ENGER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作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及时刊登国内外汽车安全、节能和环保等领域在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方面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及时反映学术上有特色、代表学科前沿的科技研究成果,推动学术交流,促进我国汽车科技向安全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欧洲新能源汽车现状与发展趋势

    汪善进程远
    13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介绍了欧洲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内容涉及欧洲汽车市场、欧盟的碳排放法规、欧洲各国政府的新能源推动政策、欧洲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和技术路线.尽管欧洲各大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长远目标不同,但因为他们必须遵循相同的CO2排放法规,短期内的技术路线大同小异,即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齐头并进.动力电池方面,欧洲车企都采用三元锂电池技术;纯电动驱动系统方面,欧洲车企基本都采用驱动电机加单速减速器的配置方式;混合动力方面,欧洲车企的选择以并联结构为主,既有利于优化能量传递效率,丰富工作模式,又能充分发挥欧洲车企在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方面的传统优势.值得一提的是,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DHT)技术已经在欧洲成功上市.这种技术更能充分发挥电气化动力总成的优势,正在形成发展潮流.欧盟严格的CO2排放法规是保证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几十年里持续发展的最大推手.欧洲在传统汽车技术、生产、销售方面的雄厚实力也正在变成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强大优势.预计在未来的10年里,欧洲的新能源汽车份额将会持续而稳定地增长,2040年前新能源汽车将主导欧洲市场.

    新能源汽车汽车市场碳排放法规新能源战略纯电动技术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

    人工智能在发动机控制开发中的应用及前景

    徐宏明周泉
    15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CASE)是汽车技术发展的趋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到2050年,以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在内的电动化汽车将占有市场产品97%的份额.越来越严苛并要求通过实际行驶条件下检测的排放法规也对先进发动机技术,特别是发动机控制技术提出了新挑战.该文围绕基于模型的发动机控制开发中的优化问题,从前馈控制优化、反馈控制优化和动力总成全局优化3个层面,分析了人工智能(A I)技术在上述开发场景中的应用案例,展望了人工智能在发动机控制开发中的前景.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能将推动发动机控制开发中的3个融合:一是以发动机数字孪生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融合;二是以发动机多场景智能优化技术为依托的机器学习系统与经典控制系统融合;三是以动力总成域控制技术为基础的多源系统信息融合.这些融合将推动发动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助力实现近零碳排放.

    发动机控制基于模型的开发人工智能(AI)系统优化控制器标定

    基于边缘计算的交叉路口无人驾驶车辆通行轨迹预测算法

    郝璐璐谢辉宋康闫龙...
    163-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无人驾驶车辆精确制定城市路口通行轨迹提供先验信息,提出了在边缘计算平台中基于驾驶员意图分类和Bezier曲线相结合的轨迹预测算法.分析2个路口230辆车的真实通行数据,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驾驶员意图识别算法,预测路口车辆直行、左转及右转的概率;用基于Bezier曲线和代价函数相结合的通行轨迹预测方法,预测其路口通行轨迹.结果表明:经过与采集的120辆车的实际数据对比,驾驶员意图分类算法准确度在92.5%以上,车辆预测轨迹与真实轨迹间最大偏差范围在22.3~57.9 cm之间,所有车辆预测轨迹与真实轨迹间平均偏差为21.4 cm.因此,本方法能够满足城市路口车辆通行轨迹预测需求.

    无人驾驶车辆城市路口通行轨迹预测驾驶员意图识别边缘计算

    双金属鼓式制动器高温工况的试验与仿真

    边疆王晓颖桂良进范子杰...
    173-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某重型卡车的双金属鼓式制动器,在近500℃高温工况下,进行了台架试验,测量了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的动态应变和动态温度特性.采用ABAQUS有限元(FE)软件,进行了热—应力—磨损耦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制动鼓外表面的周向应变呈现近似周期性的交变特性;周向为制动鼓的主要变形方向,最大周向应力出现在开口边缘处;摩擦片的磨损量分布极不均匀.验证了该双金属鼓式制动器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准确性,试验与仿真结果可为鼓式制动器的失效分析和结构优化提供基础.

    汽车安全双金属鼓式制动器高温工况动态应变动态温度有限元(FE)软件

    C-NCAP中THOR 50th假人头部气囊触底评价方法探讨

    商恩义李月明习波波崔新康...
    180-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2021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THOR 50th假人头部气囊触底评价方法;分析了对假人头部加速度、上颈部力、钢索拉力、面部力之间的关系.借助THOR 50th假人面部标定试验台,用不同速度的摆锤,透过气球,撞击假人头部,进行了2次气囊触底模拟试验.结果表明:THOR 50th假人头部和颈部传感器坐标系差异可以忽略;假人头部外力加速度发生突变与钢索作用无关;面部力有突变为气囊发生触底所致.因而,可以先通过头部加速度、头部质量和上颈部力计算所得头部外力加速度,来初步判断气囊触底,再通过对应时刻面部力是否有突变来确认.

    汽车工程被动安全气囊触底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THOR50th假人

    混合动力汽车参数的交叉—变异蜂群算法优化

    刘建辉姚方方张彦
    186-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少混合动力汽车(HEV)油耗和有害气体排放量,提出了基于交叉—变异蜂群算法的参数优化方法,通过建立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关键部件模型,综合运用发动机、电机及动力电池的效率,制定了能量管理策略.以动力系统参数和能量控制策略参数为优化变量,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在蜂群算法基础上,使用交叉—变异策略加深局部搜索方法的优化深度,使用半随机半保留方法提高了全局搜索效率.结果表明:经美国城市循环工况(UDDS)工况验证,优化后油耗减少了4.85%,CO排放量降低了19.83%,碳氢化合物(CH)排放量降低了8.08%,氮氧化物(NOx)排放量降低了7.08%.这说明了交叉—变异蜂群算法在车辆参数优化中的有效性.

    混合动力汽车(HEV)能量管理策略有害气体排放参数优化交叉—变异策略蜂群算法

    改善乘用车低转速振动的动力总成控制优化策略

    张学锋刘治文陈国栋杨云波...
    193-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搭载自动变速器的乘用车在高挡低转速加速行驶时,车内存在振动并同时伴随低频轰鸣的问题,从振源、传递路径、发生机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了飞轮惯量、半轴刚度、扭转减振器刚度、动力吸振器、动力总成软件控制策略等方面对解决车内振动和轰鸣问题的效果.在综合评估项目周期、改动成本以及可实施性等因素后,通过一种动力总成标定控制的优化方案,来解决此振动问题.进行了实车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NVH)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优化策略的乘用车在高挡位、低转速加速行驶时,车内振动幅值综合减小44%,改善效果明显.

    汽车舒适性动力总成振动轰鸣滑摩控制标定策略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车辆自主避撞决策控制模型

    李文礼张友松韩迪钱洪...
    20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车辆对行驶环境的自我学习和决策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的车辆自主避撞决策控制模型.基于Markov决策过程的强化学习理论和车辆纵向运动学特性,设计了决策所需目标对象及自车信息的状态空间和自车减速度的动作空间,以安全性、舒适性和效率因素为多目标奖励函数的端到端的车辆自主避撞决策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构建的DDPG算法与交通环境的交互模型,通过了前车静止(CCRs)和前车制动(CCRb)场景测试.结果表明:本决策算法具有很好的收敛性,引入加速度和冲击度的极限值,在实现车辆有效避撞的同时,兼顾乘坐舒适性,且性能优于模糊控制.

    车辆安全自主避撞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控制模型多目标奖励函数

    智能网联环境下的PHEV实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法

    杨超杜雪龙王伟达项昌乐...
    210-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挖掘插电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节油潜力,借助智能网联环境提供的通勤车辆历史运行数据,提出了一种PHEV实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该策略由离线与在线2个部分组成.离线部分对通勤车辆历史运行车速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能够反映该通勤路线特征的循环工况曲线,进而采用Pontryagin最小值原理(PMP)算法构建PHEV燃油经济性最优控制问题,其中协态变量的求解采用打靶法实现以得到该特征工况下的PHEV燃油经济性全局最优.在线部分结合离线特征工况下的协态变量优化结果,针对PHEV实际运行工况进行协态变量的实时修正,实现了最优控制律的在线应用.结果表明:该策略适用于不同运行工况,可实现PHEV燃油经济性全局最优解与瞬时最优解的高效融合;在随机工况下与等效油耗最小策略(ECMS)相比,燃油经济性提升了18.64%,发动机的工作区域得到明显改善.该策略为PHEV能量管理实时优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能量管理策略实时优化智能网联环境

    不同能量管理策略的增程电动汽车排放的实际道路试验

    王煜安罗佳鑫王亚超王欣...
    219-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增程式电动汽车在不同能量管理策略下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对2辆增程式电动汽车在不同驾驶工况下进行了实际道路试验.对排放数据聚类得到瞬时高排放集合(IHES),通过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等发动机参数对一氧化碳(CO)、细颗粒数量(PN)瞬时高排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能量管理策略会影响CO瞬时高排放的分布规律,相比于功率跟随策略,多点控制策略易使得车速处于高速阶段时产生CO瞬时高排放.不同驾驶行为不会对增程式电动汽车CO、PN瞬时高排放的分布规律造成明显影响,而拥堵路况下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相对低,再启动时产生了更多的PN瞬时高排放.

    增程式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实际道路试验能量管理策略驾驶工况瞬时高排放集合(I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