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汽车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汽车工程学报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工程学报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郭正康

双月刊

2095-1469

aejournal@126.com

023-68851722

400039

中国重庆市高新区陈家坪朝田村101号

汽车工程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汽车工程学报》是学术性双月刊,向国内外公布发行。本刊优先发表学术水平高、研究方法新颖的论文,特别欢迎具有国际重大项目、国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重要项目的研究成果的论文,中文和英文均可。同时,欢迎汽车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撰写本领域的技术发展综述和展望性文章。办刊宗旨是刊发汽车工程技术理论及试验成果,反映汽车设计制造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趋势,推进汽车工程研究和汽车产业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纯电动乘用车电驱动系统余热回收特性研究

    何家文张欣李欣林冯硕...
    848-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如何回收电机余热以提升乘员舱制热性能的问题,基于AMESim软件搭建了纯电动乘用车热管理系统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机余热回收模式下,制冷剂分配比例和热管理系统架构对乘员舱制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车速为60 km/h时,电机的发热量可达1 402 W,电机控制器的发热量可达427 W。与无电机余热回收模式相比,通过合理分配制冷剂,热管理系统从电驱动系统和环境中吸收的总热量可提升58。69%~100。57%,乘员舱制热功率可提升71。36%~100。37%。在电机余热回收模式下,采用并联架构的乘员舱制热功率比串联架构高出了23。42%~27。23%。

    电机余热回收热管理制热性能电动汽车

    永磁同步电机自适应弱磁控制策略研究

    薛大伟常九健王晓林
    858-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PI控制器难以同时满足高速弱磁和低速弱磁电压反馈回路增益非线性变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调节方案。通过分析解耦电压反馈式电流超前角控制回路中导致系统非线性的因素,设计了反比函数转速调节器和模糊控制电流超前角调节器,对弱磁工况下电压控制回路的非线性进行补偿,设计了钳位抗饱和模块以解决电压反馈积分饱和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糊控制器的模糊规则权值和比例因子进行离线优化。通过仿真和试验证明了自适应弱磁算法响应特性优于传统PI电压反馈控制算法。

    弱磁控制电压反馈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粒子群优化

    纯电动后驱汽车横纵向漂移动力学研究

    马开献杨一洋张玉新
    868-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车辆轮胎漂移极限工况的分析可以大幅提高自动驾驶车辆的横纵向控制能力以及驾驶安全性。基于UniTire的大滑移的附着表达能力优化了整车漂移的控制算法,并依据整车稳定控制原理和预期制动回正时间参数等,实现漂移结束后车辆快速恢复稳态直线行驶的轮缸目标压力的计算,通过DYNA4与Simulink在CANoe工控机平台进行了快速原型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控制算法能使车辆快速进入漂移的横纵向平衡状态以及漂移结束后快速恢复直线行驶,且能达到控制的实时性要求。

    自动驾驶动态漂移稳定控制电动后驱UniTire

    基于应力分布的轮地相互作用纵滑模型

    卢荡王晓凡吴海东
    878-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软路面条件下,轮地接触界面应力分布随滑转和沉陷的变化规律较复杂,难以进行轮胎模型的合理表达。基于有限元进行了定沉陷量条件下的轮胎纵向滑转/滑移仿真,探明了轮地接触界面应力分布特性随滑转/滑移程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在不同滑移率下应力分布呈现3种特性,分别对应滑转、小程度滑移和大程度滑移状态。通过模拟压陷、剪切试验获得土壤特性参数,建立了适用于3种滑转/滑移状态的应力分布模型,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建立了轮地相互作用纵滑模型,对松软路面上的轮胎面内特性有较好的表达效果。

    地面力学越野车辆轮胎模型轮地相互作用应力分布

    车辆发动机舱非金属零部件热老化寿命研究

    欧阳俊袁侠义肖露彭家燕...
    888-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氧老化是发动机舱非金属零部件主要热失效模式之一,传统的整车热管理开发流程大多仅关注零部件的最高工作温度,不能有效地预测零部件生命周期内的热衰退表现。基于中国市场的气候条件和车辆道路行驶大数据,建立了一套整车热老化等效行驶工况和零部件热老化寿命评估方法。采用该方法对某车型发动机悬置橡胶衬套的热老化寿命进行了评估,发现改善橡胶材料的配方可以提高其热老化寿命至约3倍,悬置橡胶衬套的实际工作温度在原有基础上升高10℃,其热老化寿命减少约50。0%。对悬置橡胶衬套的传热路径进行了分析,发现可以通过优化冷却风扇尾流以及降低发动机本体与悬置橡胶衬套之间的热传导来改善橡胶衬套的实际工作温度,从而提高其热老化寿命。

    发动机舱热老化寿命等效行驶工况温度分布热衰退

    基于时空注意力机制的网约车出行需求预测模型

    王宁马洪恩
    898-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决网约车运营中的乘客出行需求预测问题,以降低车辆空载率、减少乘客等待时间。在考虑乘客出行需求的动态时空依赖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空间数据可视化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乘客出行需求空间依赖性分析方法,并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建立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乘客出行需求。实例研究表明,本模型能有效捕获乘客出行需求时空依赖性的动态特征,提升模型的预测性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出行需求预测注意力机制时空依赖性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

    3D打印汽车吸能结构耐撞性分析

    刘萍
    911-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3D打印技术由于其耗材成本低、成品多样化的特点,在汽车吸能结构的耐撞性研究中已被研究人员关注与应用。通过3D打印技术针对相同结构尺寸,不同基体材料的防撞梁和蜂窝填充材料等汽车吸能结构,开展了准静态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其力学响应及变形模式,进一步基于有限元仿真,研究了结构参数对其耐撞性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D打印PLA防撞梁及蜂窝填充结构的载荷-位移曲线与金属结构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并且能反映汽车吸能结构的变形特征;结构壁厚的增加导致相对密度的增加,提高了防撞梁与蜂窝结构的耐撞性,此外,胞元尺寸的增加也会影响蜂窝结构的耐撞性。提出了基于3D打印技术的汽车吸能结构优化方案,采用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结构参数对耐撞性的影响,对于汽车类专业教具设计及汽车吸能结构分析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D打印保险杠横梁蜂窝三点弯曲轴向压缩

    征稿启事

    后插1,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