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汽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汽车技术
汽车技术

朱兴泽

月刊

1000-3703

bjb_qy@faw.com.cn

0431-85789857

130011

长春市创业大街1063号

汽车技术/Journal Automobile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报道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设计、研究、试验、材料、工艺、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的应用技术为主,并兼有理论研究和普及知识。能够及时地为汽车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技术工人、驾驶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汽车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PSO的电动汽车规模化充电接入配电网柔性负荷多目标优化控制

    庞松岭范凯迪窦洁陈超...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配电网后产生的负荷波动和网损,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电动汽车规模化充电接入配电网柔性负荷多目标优化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交通网-配电网耦合模型,并结合出行链模型分析用户的充电需求,搭建接入电动汽车能量状态预测模型;其次,以最小化配电网负荷波动标准差和网损作为优化目标,设计电动汽车规模化充电接入配电网柔性负荷多目标优化函数,同时引入分布熵设计惯性权重更新策略,优化PSO算法;最后,采用改进的PSO算法在函数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实现配电网的柔性负荷控制。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准确分析用户的充电需求,降低配电网负荷波动峰值及网损。

    电动汽车粒子群优化算法出行链模型优化控制策略

    《汽车技术》征稿启事

    《汽车技术》编辑部
    8页

    基于LightGBM算法和出行链理论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多时间尺度预测模型

    庞松岭范凯迪陈超窦洁...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的准确性,设计了一种基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算法和出行链理论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多时间尺度预测模型。利用出行链描述用户出行过程,采用蒙特卡洛法抽取时空数据,计算不同区域出行和停留时间的概率密度函数,采用牛顿法划分多时间尺度充电概率,明确驾驶时空分布与充电状况,并运用模糊数学定理与LightGBM分类充电负荷数据,构建了多季节多时段预测模型。采用LightGBM高效并行计算模式,明确充电负荷变化规律,实现了多时间尺度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在不同季节和电动汽车数量条件下,预测误差低于100 kW,预测空报率低于3%,可准确展现充电负荷的变化规律。

    轻量级梯度提升机出行链理论充电负荷多时间尺度预测模型

    基于供需两侧协同优化的电动汽车V2G充放电负荷时空分布预测研究

    彭伟伦马力刘琦颖于洋...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预测电动汽车的V2G充放电负荷,以调节电网负荷峰谷差,保证供电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供需两侧协同优化的电动汽车V2G充放电负荷时空分布预测方法。构建供需两侧协同优化目标模型,利用鲸鱼优化算法迭代求解,得出最优充放电负荷曲线,据此明确最优充放电时段。采集不同空间区域最优充放电时段内的充放电负荷影响指标,并以此为输入,构建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预测模型,实现电动汽车V2G充放电负荷时空分布预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得到的负荷预测模型具有较大的决定系数,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结果更接近实际负荷,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

    协同优化电动汽车V2G充放电负荷时空分布预测

    基于二次转角约束的改进RRT路径规划算法研究

    鲍家定钟国安马果徐海军...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快速随机搜索树(RRT)算法存在节点扩展冗余、生成路径不满足车辆转角条件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二次转角约束RRT算法。首先,在传统RRT算法基础上对采样空间进行裁剪,引入目标导向策略减少采样时间;然后采用车辆膨胀处理和直线方法检测障碍物,并引入第一次转角约束得到粗解路径;接着对粗解路径建立二次转角约束并进行优化处理,获取优化路径后拟合,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引入目标导向策略的RRT算法,所提出的算法路径最大曲率降低了 34。33%,平均曲率降低47。36%,扩展节点数降低47。62%,路径距离降低7。76%,规划时间缩短14。98%。

    改进RRT算法转向角度约束路径规划路径曲率路径平滑性

    基于最优碰撞波形的某电动汽车前端结构碰撞性能改进

    唐洪斌张君媛王士彬余雪婷...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电动汽车正面碰撞时车身结构吸能最大化,通过分析汽车最优碰撞波形构型的特点,结合理论和经验公式对汽车前端结构进行设计,同时引入弯折等变形模式,提出基于理论最优波形构型的车身结构正面碰撞性能改进方法。结果表明,改进后车体结构的碰撞波形与最优波形构型基本一致,同时乘员胸部加速度明显下降,提高了整车安全性。

    电动汽车最优碰撞波形结构改进前端结构

    考虑滚动半径差异的适时四驱汽车限滑控制策略

    赵洋刘元治崔金龙周泽慧...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小备胎识别和轮速补偿技术,设计了基于前、后轴附着率相等的限滑前馈控制和基于轴速差的限滑反馈控制,搭建了适时四驱汽车动力学仿真平台,对小备胎识别、轮速补偿、限滑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实现了适时四驱汽车中央差速及差速限滑功能,提高了车辆的动力性和行驶稳定性,避免了因滚动半径差异导致的限滑控制功能误触发,解决了因备胎滚动半径小而导致的电控多片离合器异常磨损、烧蚀等问题。

    适时四驱限滑控制扭矩分配滚动半径差异备胎识别轮速补偿

    基于动态驾驶模拟器的底盘虚拟调校

    李世杰曹振乾王伟王吉亮...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汽车底盘调校试验周期长、成本高、安全性低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动态驾驶模拟器进行底盘虚拟调校的试验方法。底盘虚拟调校与实车底盘调校车辆的动力学主客观试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动态驾驶模拟器底盘虚拟调校能够替代传统的实车底盘调校。

    驾驶模拟器底盘调校虚拟现实

    基于主动进气格栅的热泵空调系统能耗控制策略

    赵家威罗英哲李明霞岳敏...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热泵空调系统的能耗,针对车速、进气格栅开口面积等不同参数,以匹配主动进气格栅(AGS)电动汽车的热泵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发了一种热泵空调热管理系统及能耗控制策略,仿真计算高、低温环境和不同AGS开度条件下的系统能耗,并采用实车环境舱标定方法分析了-7 ℃低温和35 ℃高温环境不同AGS开度下空调系统及风阻能耗实测值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和低温环境下,AGS开度越大,风阻能耗越高,但空调与风阻综合能耗越低;AGS开度增大相同数值时,高温条件下的能耗贡献量大于低温条件下的能耗贡献量。

    电动汽车热管理主动进气格栅热泵空调

    某座椅鞭打试验仿真与优化

    王元兰赵军毛晨曦刘会霞...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款座椅在鞭打试验中假人挥鞭伤较为严重,鞭打得分较低的问题,利用HyperMesh软件建立座椅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鞭打仿真分析,得到对鞭打伤害影响较大的因素分别为调角器刚度系数、头枕杆直径、靠背左侧支撑板厚度、靠背右侧支撑板厚度、靠背后部支撑板厚度、座垫右侧支撑板厚度和座垫左侧支撑板厚度,利用哈默斯雷试验设计方法对上述7个设计变量进行样本点采集,并利用移动最小二乘法进行近似模型拟合,采用全局响应面法对近似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验证结果表明,优化模型的精度满足要求,优化后鞭打得分提高,座椅抗挥鞭伤性能显著提升。

    座椅鞭打试验挥鞭伤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多目标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