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海洋大学

冯士筰

月刊

1672-5174

xbzrb@ouc.edu.cn

0532-82032256

266100

青岛市松岭路238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Periodic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海洋科学与水产科学为办刊特色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坚持“双百”方针,为海洋、水产、水产科学等理论研究与高科技开发、转化和发展服务。本刊以理论研究和知识创新为基础,兼顾应用技术与开发工程,及时反映相关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候变化对中国本世纪中叶热浪、静稳及其复合事件的影响

    曲炳霖高阳
    11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浪、静稳及其复合事件(简称复合热稳)的发生可加剧空气污染,损害人体健康.基于动力降尺度方法和两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本研究利用区域模式模拟并探究了中国历史时期(2000-2019年)和本世纪中叶(2050-2069年)SSPs情景下的气候和极端天气的变化.相较于全球模式,区域模式对2 m气温和边界层高度的模拟偏差显著降低94%和85%,并再现了极端天气的空间分布.在类似碳中和的SSP1-2.6情景下,本世纪中叶中国热浪和复合热稳总天数相比历史时期分别增加31%和35%;而在以使用化石燃料为主的SSP5-8.5情景下,两者平均增幅达74%和85%.与SSP1-2.6情景相比,SSP5-8.5情景下热浪等单一极端天气和复合热稳增加更为显著,因此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并实现碳中和政策目标,能有效缓解极端天气特别是复合极端天气的增加.

    气候变化热浪复合热稳事件数值模拟动力降尺度

    针对非线性外生系统的模糊干扰观测器与抗扰控制设计

    杨文颖王红都黎明
    12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由外生系统描述的扰动的抗扰控制方法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针对一类含有非线性扰动的非线性系统,利用径向基函数模糊逻辑系统逼近系统及外生系统中的未知非线性函数,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模糊干扰观测器(FDO)估计非线性扰动.构造了一种新颖的干扰估计误差观测器来逼近自适应更新律中的干扰估计误差.在此基础上,结合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提出了一种基于FDO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并利用李雅普诺夫方法分析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采用仿真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控制精度及干扰估计精度上均优于传统的抗扰控制方法.

    模糊干扰观测器(FDO)自适应模糊控制非线性外生系统扰动估计误差观测器复合抗干扰控制

    规则波作用下混凝土-环氧涂层界面气泡初始损伤演化

    常留红郭洋郑景琦李飘...
    138-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海工建筑物混凝土-环氧涂层界面气泡初始损伤在波浪作用下加速演化,进而导致涂层发生力学剥蚀的问题,本文基于内聚力模型基本理论,二次开发内聚力单元,建立环氧涂层-混凝土基体界面初始损伤内聚力模型,模拟规则波作用下界面疲劳损伤过程,分析规则波作用下气泡生成角度、面积和偏心率等因素对初始损伤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界面初始损伤的扩展演化分为损伤演化前、疲劳累积和损伤扩展三个阶段:初始损伤演化前,初始损伤动力响应集中于气泡底部尤其是半短轴边缘部位;疲劳累积阶段,半短轴边缘疲劳损伤累积呈阶梯式增长,半短轴边缘脱黏失效后,半长轴疲劳损伤迅速累积并发生脱黏失效;脱黏扩展阶段,脱黏区域从气泡初始损伤底部向外扩展,半短轴脱黏速率大于半长轴,最终形成圆形脱黏区域.随着气泡面积和偏心率的增加,内聚力单元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增大,涂层脱黏历时缩短;随着气泡生成角度增加,气泡底部内聚力单元最大应变逐渐减小,底部内聚力单元的应变集中效应减弱,涂层脱黏历时增长.

    涂层界面波浪荷载界面气泡初始损伤内聚力模型损伤演化

    基于旋转采样谱的海上风机叶片翼尖摆振特性评估

    刘强郑涛占晓明徐凯...
    149-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估叶片旋转受风场作用的时频振动特性,本研究开展了基于旋转采样谱的海上风机叶片振动特性评估方法研究.以NREL-5 MW海上单桩风机叶片为研究对象,基于脉动风谱与旋转采样理论,对比分析了旋转风谱的能量扰动机制.然后,结合Prandtl叶尖损失修正和Grauert修正来评估叶片空气动力载荷,详细分析风机叶片翼尖在静止与运行状态下的摆振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基于旋转采样谱的频域叶片翼尖摆振响应可准确表征风机叶片在运行状态下的1~3P(1~3倍风轮转动频率,0.2~0.6 Hz),同比湍流风作用的时域静态叶片摆振位移上限幅值增加42.21%,即考虑旋转效应对于叶片疲劳寿命评估具有重要工程价值.

    海上风机叶片摆振脉动风谱旋转采样谱空气动力载荷

    大型柱塞泵约束阻尼基座隔振性能研究

    姜波郑泽鹏王树青宋宪仓...
    15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缓解多台柱塞泵协同作业时注聚平台甲板振动响应过大的问题,本文基于阻尼剪切变形耗能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约束阻尼减振基座.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柱塞泵-约束阻尼基座-注聚平台振动响应分析模型,探究了约束阻尼基座的阻尼材料损耗因子、阻尼层厚度和拓展层层数对其隔振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阻尼材料损耗因子、阻尼层厚度、拓展层层数的增加,约束阻尼基座的隔振性能将逐步增强,当阻尼材料损耗因子为1.0、阻尼层厚度为20 mm且拓展层数为3时,约束阻尼隔振基座的减振效果达到最优,其隔振量高达75.25 dB,可显著降低注聚平台的振动响应.

    注聚平台约束阻尼基座大型柱塞泵隔振设计参数研究

    具有对数源项的粘弹性Petrovsky方程解的局部适定性及高能爆破现象

    王萍赵元章
    166-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侧重研究具有对数源项的粘弹性Petrovsky方程初边值问题解的爆破性质.结合Faedo-Galerkin逼近技巧和压缩映射原理,证明问题解的局部适定性.同时,利用反证技巧及凹性引理给出了高能解的爆破现象.

    Petrovsky方程粘弹性项对数源项局部适定性高能爆破

    南海台湾冷泉区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

    岳丽李娟娟翟欣奕王佳琦...
    175-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海冷泉由于其特殊的海洋环境特征蕴藏着大量独特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聚焦南海台湾冷泉,旨在挖掘该冷泉环境中难培养细菌的资源,揭示其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采用复苏固体培养基(FSPB)、复苏液体富集培养基(FSY)、SOB固体培养基(SOB)、MMJS固体培养基(MMJS)和SPM固体培养基(SPM)5种培养基,对南海台湾冷泉不同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和分离培养,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比较分析分离自不同培养基及南海台湾冷泉不同样品的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本研究从南海台湾冷泉8个站位的海水、沉积物以及生物样品中分离鉴定菌株690株,这些菌株分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6个纲和39个属.变形菌门的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细菌占比最高,包含14个属,其中食烷菌属(Alcanivorax)为优势属.5种培养基中,仅MMJS和SPM分离获得4个门的细菌,FSPB和FSY未分离获得放线菌门细菌,SOB未分离获得厚壁菌门细菌.海水和沉积物样品中均能分离获得4个门的细菌,但生物样品中未分离获得厚壁菌门细菌.在纲水平上,γ-变形菌纲是三种样品中最丰富的细菌类群,其在海水样品中的相对丰度高于沉积物样品和生物样品.本研究利用5种不同的培养基,成功地从南海台湾冷泉中获得了大量可培养的海洋细菌,且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手段展现出在分离海洋细菌上的异同.本研究为深入探究冷泉微生物的代谢特征及其在冷泉生态系统中的适应机制提供了菌株资源.

    南海冷泉区培养基可培养细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