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凯里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凯里学院学报
凯里学院学报

徐晓光

双月刊

1673-9329

klxyxbw@163.com投稿信箱:klxyxbl@163.com(哲学社会科学)klxyxbl@163.com(自然科学)

0855-8500642

556011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开元大道3号

凯里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aili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凯里学院学报》由贵州省教育厅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创办于1983年,原名为《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更名为《凯里学院学报》。本刊主要反映高校教育、教学的科研成果和中学教育与各科教学的科研成果,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繁荣。突出刊物的民族性、地方性、师范性,以高校教师、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等为对象,注重发挥优势,形成了师范性、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巴黎手稿"异化劳动批判的文化涵指及其意义

    李秋秋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在"巴黎手稿"的异化劳动批判中关涉美学、艺术、人道主义和拜物教等文化方面,这是事实。这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整体性所形成的一个必然板块,但马克思异化劳动批判的文化涵指,不是一般文化学学科意义上的研究,而是意识形态的文化观批判,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资本主义文化形式问题把握的方法阐述。从"手稿"看,主要涉及四个层次:一是文化本质理解;二是文化观建构的哲学方法;三是文化价值观意义上的人的修养和社会进步问题的尺度;四是资本主义拜物教的文化现象批判和共产主义观的立场问题。"手稿"这些文化涵指的揭示具有重要意义,除了利于深入对资本主义整体批判的把握外,对于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确立,以及后来《德意志意识形态》乃至《资本论》等著作推进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尤其拜物教的批判都提供学理支持。

    马克思巴黎手稿异化劳动批判文化涵指

    从故事到现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下的大歹苗寨——以建寨故事与婚姻故事为案例

    罗康智曾凡燕舒倩LI Xiaomei...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学者要想了解一个没有文字记载的村落的历史,倾听当地的故事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不仅能让主客双方在愉悦的氛围中,与逝去的历史进行对话,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的叙述,又能在非常轻松的心境中进入到这个村落里面。在这种参与中,利用故事去反观村落中不同族群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文化事实,从而使我们能在故事中找寻到泰勒所称的"文化残存"。通过分析研究这些"文化残存",揭示文化事实如何去规约人们在交往交流中的秩序、如何去创制交融的规则。

    文化事实村落内婚制交往交流交融大歹苗寨

    认知·娱乐·共融:文化生境中的侗族大歌功能考索

    曹航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间文学以口头形式创作和传播,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侗族大歌作为其代表,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历史和文化,体现侗族文化内涵和生产生活引导功能。侗族大歌具有教育、娱乐、社交、信仰等丰富的文化功能,不仅提供审美享受,还通过歌词反映侗族人民对自然的认识和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侗族人民追求健康娱乐的积极心态。

    侗族大歌社会功用侗族文化

    黔东南非遗产业化的现实基础和实现路径

    李晓军李沅桐杨慧玲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省黔东南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州,非遗产业化是千百年来这里民众的梦想。在完成脱贫攻坚进入乡村振兴后,各种适合非遗产业化的硬件、软件建设不断完善,黔东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建设给非遗产业化带来了历史机遇。探讨非遗产业化的实现路径,对黔东南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黔东南非遗产业化乡村振兴

    清水江流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层面例证——《贵州清水江文书·剑河文书》代序

    李斌吴才茂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剑河县档案馆藏有近两万件契约文书,系清水江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剑河县历史时期属于"生苗地界",其地产生的契约文书等民间历史文献,较之清水江下游天柱、锦屏等地,更具备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特征。不管是时间脉络,还是内容书写,无不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图景。当然,其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也会随着文书的出版,而逐渐显现出来。

    清水江流域清水江文书剑河文书交往交流交融史

    申诉控告制度的缺陷与矫正研究——以刑事诉讼法第117条为视角

    余计灵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事诉讼法第117条所设申诉控告制度对公民权利救济意义重大,但该制度设计存在不足:司法侵权行为须经侵权机关自己先行处理,申诉控告程序不当;在当事人对侵权机关先行处理的申诉和控告结果不服时,却只能向检察院申诉,使得检察院超越法院之上,成为终极权利救济义务主体,申诉控告架构扭曲;仅有及时要求但无具体处理期限规制,申诉控告程序弹性过大;未确立控辩双方的举证责任,申诉控告的重要内容缺失;听审权被忽略,当事人在申诉控告中主体地位难以彰显。因此,为推动法治发展进程,进一步强化人权保障理念,应当对刑诉法第117条申诉控告制度缺陷予以矫正。

    司法侵权行为申诉控告缺陷与矫正

    浅析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基于83份判决书的视角

    杨长泉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对审判实践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作出专门规定,但并没有规定违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民法典》进一步明确了精神损害责任的适用范围。《民法典》颁布实施以来,在司法实践领域,人民法院已经支持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只是在构成要件的认识上有差别。文章认为,适用违反旅游合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存在违约行为;侵害自然人的人格权或者人格权益;违约行为与所造成的精神利益受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造成严重精神损害。

    合同违约侵权人格

    解构、批判与反思:《黄雀记》的叙事特质

    章琼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雀记》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是苏童自认的"标签"之作。在《黄雀记》中,作者以香椿树街为人物活动的空间场所,围绕祖父、保润、仙女、柳生等多人的精神图景展开叙述,生动展示了一个个形色各异的人性欲望,由此解构市井人生逼仄困厄的精神渊薮。与此同时,小说还通过井亭医院和水塔这两个极具隐喻内涵的空间地标,以及绳索、电筒、照片等具体意象,将故事叙述的视角自由切换,由此勾画出一幅幅自私冷漠、权力膜拜、弱者互害的社会众生相,从而实现了社会批判与人性反思的叙事深度。

    苏童黄雀记文学叙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写作人才培养策略

    李勇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乡村振兴需要写作人才,如何培养乡村振兴写作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乡村振兴写作人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认为,乡村振兴写作人才培养,应着力从五个方面来开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抓住"关键要素";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夯实"核心指标";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内生动力";四是举行擂台比武,检验"笔杆硬度";五是实施工效挂钩,确保"提质增效"。

    乡村振兴战略写作人才以文助兴

    萝卜寨羌语语法关系的类型学考察

    王保锋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法关系是研究语言形态句法的基础,主要体现为格系统、一致关系和语序。萝卜寨羌语格系统形态类型丰富多样,但核心格标记并没有完全语法化为宾格型或作格型。一致关系标记通常与施事者在人称和数范畴方面保持一致。对于形态变化丰富的羌语而言,语序也是表达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

    羌语语法关系形态句法类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