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强度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强度与环境
强度与环境

王梦魁

双月刊

1006-3919

qdyhj@126.com

010-68383177;68383139

100076

北京市9210信息

强度与环境/Journal Structure & Environment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运载火箭的飞行模态辨识技术研究

    马志赛丁千范霆威阚镭...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模态参数是表征运载火箭动态特性的重要指标,对姿控系统设计、动载荷设计、天地差异研究和系统优化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燃料快速消耗和结构分离导致飞行状态下的运载火箭表现出显著时变特征,通过有限元分析或地面振动试验难以获得真实飞行状态下运载火箭的时变参数,开展飞行模态辨识前沿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尤为重要.面向工程实际需求,分别发展了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和动态模式分解的两类时变模态输出递推辨识方法,应用于液体火箭的遥测数据快速处理,准确辨识得到模态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展望了运载火箭飞行模态辨识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

    运载火箭时变模态参数飞行模态辨识

    圆环筒贮箱液体绕横轴的有效转动惯量

    马斌捷王丽霞马敬鑫周畅...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天器贮箱内液体绕横轴和纵轴的有效转动惯量参数是飞行控制系统仿真分析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整理了航天器圆环筒形平底贮箱内液体的有效转动惯量计算方法,依据自由液面平底圆环筒贮箱平动和绕质心横向转动激励下的液体晃动力与力矩的解析表达式,推导了激励频率趋于无限大时,液体平动晃动合力作用点所在位置和绕质心的有效转动惯量表达式,并在平底圆筒条件下利用移轴定理,验证了与液体惯性中心所在位置和绕惯性中心有效转动惯量的一致性.分析了贮箱深度和内、外径比对液体转动惯量的影响规律,补充完善了液体转动晃动特性的理论分析成果.

    液体晃动圆环筒贮箱惯性中心转动惯量

    先进飞行器结构与机构健康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吴迪姚宇地张维烜尹进...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进飞行器健康管理技术是实现其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服役和视情维护的关键技术.本文聚焦于先进飞行器结构和机构两个重要系统,分析了飞行器结构和机构健康监测的必要性与急迫性,总结近十几年内健康监测技术在先进飞行器结构机构损伤监测与载荷识别上的典型案例与相关进展,讨论飞行器健康管理技术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技术发展趋势.

    先进飞行器复合材料结构机构健康监测与管理

    基于超声导波相位延迟的胶接修补结构脱粘监测

    林奎旭张佳奇杨正岩杨雷...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接修补是修复受损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修补后的结构在疲劳载荷或极端环境等因素作用下容易再次产生脱粘损伤,从而影响结构的服役安全性.因此,需要对修补结构胶接界面处的脱粘损伤进行有效识别,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导波相位延迟变化的监测方法,首先采用多频率融合概率加权分布损伤诊断成像算法对脱粘损伤中心位置进行综合定位,然后通过相位延迟损伤因子与路径脱粘长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各个含损伤路径的脱粘边缘点,进而勾画出边缘点的凸包络曲线用于脱粘损伤轮廓识别.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对脱粘损伤中心位置和形状识别的准确性,并在复合材料补片修补铝板结构试验件上开展试验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从而可为胶接修补结构的安全使用评估提供实用的监测手段.

    胶接修补脱粘监测超声导波多频率融合相位延迟

    螺纹紧固件拆装过程理论模型边界条件影响研究

    沈超李翔刘钊刘燕...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螺纹紧固件装配与拆卸过程的研究,扭拉关系和螺纹副轴向承载分布是两个重要的指标.二者均基于螺纹几何模型和受力平衡关系,发展出成熟的理论.在调研仿真或试验研究文献后,发现所获二者结果经常与理论解偏差较大,甚至不与理论解进行对比验证.通过改变参数计算后发现,一方面螺母施拧位置将影响螺母支承面接触压力分布,最终影响扭拉关系;另一方面螺母径向约束将影响螺纹副啮合状态,最终螺纹副轴向承载分布.为了节省此类研究在理论验证阶段的成本,本文借助ANSYS建立出两类螺母的精细化螺纹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数值结果讨论这两方面的影响规律,给出建模边界条件的建议.

    紧固件装配与拆卸扭拉关系螺纹副承载分布理论模型边界要求有限元仿真

    考虑摩擦因数的薄壁胀环缓冲性能研究

    李微微许斌华洲夏津...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避免爆炸螺栓解锁冲击引发飞行器结构破坏或电子设备失效及运动部件回弹,需要对冲击能量进行缓冲吸收并对运动部件进行回弹抑制.将具有良好缓冲吸能特性且变形可控的薄壁胀环结构应用于舱段级间分离缓冲吸能装置中.为系统评价摩擦因数对薄壁胀环结构缓冲性能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不同摩擦因数下薄壁胀环的力学性能及缓冲吸能效果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通过缓冲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冲击条件下,随着摩擦因数增大,轴向制动位移逐渐减小、轴向冲击力逐渐增大、总吸能效果提升.

    薄壁胀环缓冲吸能摩擦因数数值计算

    空气舵抖振载荷地面模拟试验技术研究

    付玮苏华昌朱元夫王颖...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固体火箭的空气舵在挂机飞行中受到抖振载荷作用,出现了异常偏转现象,需要通过地面试验排查原因,并开展抖振载荷适应性考核.由于传统的试验方法未能复现故障,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抖振载荷地面模拟试验新技术,通过挂机飞行舵面实测数据计算舵面抖振载荷,并基于优化算法完成地面模拟试验条件制定,通过多激振器联合激励方法来完成抖振载荷加载.该试验技术在地面试验中成功实现了产品故障复现,大幅提高试验考核的真实性,该研究结果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舵产品气动载荷地面考核中.

    空气舵抖振载荷地面模拟试验

    基于冷流推力的变微过载控制方法研究

    高飞马平昌王梦魁王冲...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地面微重力环境下的变微过载控制方法,以不同冷流压力以及二次流入射位置等因素,开展了基于冷流推力的流场仿真,分析了二次射流对主流流场影响.并研制了冷流推力系统,通过测试验证了冷流推力与总压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微重力落舱开展了 1s 微重力环境下的变微过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冷流流场型面设计,以及主流、二次流压力的控制可以控制作用于内舱的推力,从而改变内舱微重力环境下的微重力水平,满足在微重力环境下的变微过载控制能力.

    微重力微过载控制冷流推力二次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