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王孙禺

双月刊

1001-4519

jysbjb@mail.tsinghua.edu.cn

010-62788995;62783326

100084

北京市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ournal Tsinghua Journal of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教育研究理论刊物。发表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包括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比较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空间视角下公德教育的误区与出路

    严从根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德是公共空间的道德要求,因此,从空间特别是公共空间的角度,分析公德教育就显得非常有意义和价值.清朝末年开始,中国就开始重视公德教育,但是很多学校都采用"私德外推"的方式实施公德教育."私德外推"式的公德教育不仅不能有效地让私德成为公德,还在"人己同类"和"推己及人"中让人进一步成为利己主义者,让社会进一步陷入到差序格局中.为了有效实施公德教育,要按照公共空间意识萌发的规律,在"活私开公"中实施公德教育.为了完整地实施公德教育,要按照公共空间意识生成的规律,既要重视消极的公德教育,也要重视积极的公德教育.当然,无论实施何种公德教育,都要拒绝采用"私德外推"的实施方式.

    空间公共空间意识公德公德教育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跨文化教育

    高宝立王琪金东贤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跨文化教育、培养跨文化人才,对于高职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高职院校将深度参与到跨境教育、国际产能合作等跨文化实践活动中去,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此,高职院校要解决资源供给不充分、教师跨文化教育能力不足等问题,加强跨文化教育的顶层设计,将跨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强化跨文化教育项目的质量保障,不断提升跨文化教育质量.

    高职院校跨文化教育"一带一路"建设

    论民办学校的合规改革

    张冉曾子易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已取得长足发展,但该制度尚未适用于民办学校.考虑到单位犯罪对民办学校的存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水漾效应"突出,有必要在民办教育领域引入合规改革并对其制度设计进行初步探索.在民办教育领域引入合规改革有利于保护利害关系人的权益,塑造民办学校的合规文化,也体现了我国依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的基本方针.该制度引入初期可先适用于民办学校的单位犯罪,而是否适用于民办学校内部人员单独实施的犯罪需进行分类探索.由于民办学校规模较小,宜采取"专项合规"模式.民办学校的合规改革可借鉴企业合规改革中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由民办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承担第三方机制管理委员会的职能.

    民办教育合规改革水漾效应合理回报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

    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及影响研究

    安雪慧
    119-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国家资格证书制度,具有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多种特征.资格制度经历了从学历资格、考核合格证资格到教师资格证过渡,从教师资格证"省级"考核再到"国考"的标准化管理阶段和院校考核+免试认定探索阶段.近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制度不断完善,对规范教师管理、提升教师质量、扩大教师供给、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和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及提高教师劳动力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师资格证制度从资格学历要求提升、教师培养机构的审核评估到定期注册制度、完善资格考核认定及教师资格的通用性方面都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实践探索,从而满足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发展需要.

    教师资格中小学教师教师标准教师培养院校认证

    我国高中阶段"普职比"该不该大体相当?——"正反方"多维论辩的理性审视

    肖龙
    129-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阶段"普职比大体相当"作为中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得到了毁誉参半的关注与讨论.无论是在个体的教育需求、社会的教育公平还是经济产业的发展以及教育体系的完善等方面,高中阶段"普职比大体相当"均遭到了一定的质疑,但同时也拥有诸多辩护.不同观点在多个维度的交锋与论辩充分体现了高中阶段"普职比大体相当"背后的深度复杂性.为此,对我国高中阶段"普职比"该不该大体相当的分析需采取一种理性辩证的视角,对如何合理调整"普职比大体相当"也需科学完善的方法论作为指导,即以明晰高中阶段"普职比"的影响因素为调整前提,以道德正当、因地制宜和有限推进为调整思路,以系统化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为调整关键.

    高中阶段普职比大体相当多维论辩改革方法论

    族望留原籍,家贫走四方?——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省际回流就业意愿的影响作用研究

    祝军李响柴方圆
    139-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业意愿是触发大学生就业流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籍在京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综合Logit模型与Shapley分解的量化研究方法,辅以半结构化访谈,就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省际回流就业倾向、意向性单位类型与意向性就业区域可能存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省际回流就业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在父母职业因素方面,家长如果从事机关事业单位管理性质的职业不仅会提高大学生省际回流就业的倾向性,而且会提高他们进入体制内单位求职的意愿;在家庭经济因素方面,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大学生选择回流就业的倾向性越小,并且愿意选择到体制内单位就业的倾向性也越小;在家庭文化因素方面,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大学生,选择回流就业的倾向性也越小;家庭经济越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大学生,选择回流省会城市就业的意愿也越高.

    大学生就业意愿家庭背景回流就业

    混合课程场景下学生成绩预测模型可迁移性研究

    罗杨洋韩锡斌宋玉强
    150-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混合课程中收集学生学习过程数据,构建学生成绩预测模型,可辅助教师动态调整教学策略.目前混合课程场景下,学生成绩预测研究很少应用于实践的瓶颈问题之一是预测模型难以从构建场景中迁移到其他场景.本文梳理了混合课程学生成绩预测模型迁移时,影响预测结果准确率的因素,包括构建预测模型的结果准确率,具体场景下混合课程训练样本的特征,机器学习算法数据处理方式及目标课程的特征.使用A校两学期所有混合课程数据构建了成绩预测模型并将其迁移应用到B校的案例课程中连续观察三学年后发现:(1)使用样本规模较大,特征值的完整性和数据可变性较强的数据获得的成绩预测模型具有较强可迁移性,研究显示"高活跃型"混合课程符合这些特征;(2)增量学习方法和批量学习方法都可构建具有较高预测结果准确率(超过70%)的成绩预测模型,增量学习方法更有助于成绩预测模型的迁移应用;(3)在模型迁移应用时,增量学习数据处理算法构建的模型可得到更高的预测结果准确率,且应用目标课程与"高活跃型"混合课程的学生在线行为数据分布相似时,预测结果准确率较高.上述研究发现为混合课程场景下学生成绩预测模型的迁移提供了实证基础和基本思路.

    学习成绩预测混合课程预测模型迁移机器学习在线学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