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海交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海交通科技
青海交通科技

高素云

双月刊

1672-6189

0971-6116598-66312

810008

青海省西宁市五四大街72号

青海交通科技/Journal QINGHAI JIAOTONG KEJ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应用研究

    梁海鸿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海省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生态环境敏感和脆弱.公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开挖和回填,进而形成高填路基或深挖路堑,对沿线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同时在降雨和冰川融水的不断作用下可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我国近些年陆续开展了公路、水路相关生态型工程的试点和探索,尤其在青海高原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依托青海省在建公路项目,分析植物边坡防护的必要性,常见的公路路基边坡病害,以及边坡坡面防护类型和植物边坡防护的工程实例应用.最后总结出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边坡植物生态防护技术实施的要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和借鉴.

    高寒高海拔公路生态防护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不同结构路基长期稳定性分析

    刘有乾美启航董添春张寿红...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温、高含冰多年冻土区,气候变暖导致的冻土升温造成了青藏铁路部分路基断面出现明显的沉降变形.为了解气候升温背景下不同结构路基的稳定性变化过程,本研究选取了普通路基、U型块石结构路基和块石护坡路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2006-2018 年的地温和变形监测数据,研究这三种类型路基的稳定性以及多年冻土地温和路基变形的关系.研究表明,这三个断面中U型块石结构路基地温稳定性最好,块石护坡路基浅层地温稳定性优于普通路基,但其深层多年冻土的地温稳定性较差.对路基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表明,三种路基的变形稳定性从高至低分别为U型块石结构路基、块石护坡路基和普通路基.此外,通过分析含冰量与地温变化数据发现,对于减小路基变形而言,控制浅层多年冻土的升温和融化相比于控制深层地温更有效.

    青藏铁路路基多年冻土地温变形含冰量

    软土地基上高填路堤沉降变形与稳定性模拟试验研究

    张小荣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软土地基高填路堤沉降变形与稳定性,采用Optum G2 软件模拟了软土地基高填路堤动态填筑过程,得出短期与长期工况下高填路堤的沉降变形特征,并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出短期与长期工况下高填路堤的安全系数.研究表明:软土地基高填路堤沉降值与填筑高度呈正相关,且短期与长期工况的沉降变形呈现"U"字形状;随着填筑高度的增加,长期工况的高填路堤安全系数将降低,但对于短期工况的高填路堤,其安全系数将增大;随着填筑高度的增加,铺设土工格栅后,短期与长期的高填路堤安全系数均增加.以上研究成果对软土地基高填路堤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软土地基高填路堤沉降变形安全系数数值模拟

    高速公路拼接段沉降变形特性及地基处理研究

    马兰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的设计水平,依托某高速公路项目,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平面计算模型,探讨了填土高度、加宽宽度、土基压缩模量等参数对路基表面各监测点沉降的影响及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变化趋势;对水泥搅拌桩和挤密碎石桩两种地基处理方案开展技术性、经济性比选.研究成果表明:高速公路拼接段的路基不均匀沉降随填土高度和加宽宽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基压缩模量的提高而降低,且水泥搅拌桩处理地基的性价比更好.

    高速公路拼接路基沉降变形有限元地基处理

    贵州省丹霞地貌区工程边坡变形机制模拟分析

    陈婷婷
    96-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省仁赤高速在修建时,对沿线丹霞工程边坡采取主动防护网的支护措施.经过几年的风化剥蚀,此段工程边坡岩体出现了卸荷松动、剥落掉块的现象,影响公路安全运营.为掌握丹霞工程边坡的变形机制,以旺隆匝道边坡为例,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和底摩擦试验的方法开展贵州省丹霞地貌区工程边坡变形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丹霞地貌区的边坡岩层属于典型的泥岩和砂岩相间组合的红层边坡,由于泥岩和砂岩的岩性不同,造成了泥岩多发育成凹岩腔,而砂岩则会形成危岩体.新开挖的边坡坡面在卸荷裂隙、风化的单独作用或共同作用下发生浅层破坏.

    丹霞地貌工程边坡变形机制模拟研究

    深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地铁站变形监测分析

    陈富有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一线城市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出现新建建筑物邻近地铁站的情况,新建建筑物深基坑开挖会对地铁站及地铁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安全影响.本文以中原科技城科技创新园项目深大基坑开挖邻近郑州轨道交通 4号线龙湖中环北站及附属结构为例,通过对地铁车站及基坑周边边坡进行现场监测,得到了地铁车站出入口、地铁车站主体及基坑周边边坡的监测数据,并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排桩支护对基坑边坡、地铁车站出入口、车站主体等建构筑物有良好的支护效果;土方开挖过程中,由于土体卸载造成地铁车站出入口和地铁站主体隆起,而基坑周边边坡由于土体扰动发生沉降;在土方开挖至筏板时,地铁车站出入口、车站主体及基坑周边竖向及水平变形达到最大值,随着地下室结构的施工变形逐渐减小;地铁车站出入口、车站主体变形值与控制值比值均小于0.6,预警监测等级为A级,可正常进行外部施工.

    深大基坑地铁站现场监测变形响应

    仰斜式锚杆布置形式对边坡加固效果模型试验分析研究

    姬同旭
    107-11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在边坡加固过程中,多数采用俯斜式锚杆的布置方式,当边坡产生一定位移后俯斜式锚杆主要承受的是剪应力,轴力与剪应力的比值很小,锚杆的抗拉性能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抗力不足致使坡体变形位移过大.在此种背景下,为充分发挥锚杆抗拉性能,本文设计了小尺寸边坡锚固模型,对比研究了坡顶竖向荷载作用下俯斜式和仰斜式锚杆布置形式对边坡承载性能和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俯斜式锚杆布置形式相比,仰斜式锚杆布置形式能充分发挥锚杆的抗拉性能,较好地降低坡顶的竖向位移.

    仰斜式锚杆边坡模型试验加固效果

    道路沥青挥发性有机物抑制剂研究进展

    谭福兵韦梦贤赵晟杰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路沥青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这也伴随着更多的道路沥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道路沥青VOCs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和相关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所以关于道路沥青VOCs的研究也在逐渐变多.本论文综述了有关道路沥青VOCs抑制剂研究的相关进展,通过对沥青VOCs抑制剂手段的研究分析,将其分为阻燃型、吸附型以及聚合物改性型三种抑制剂,分析了每种抑制剂对于VOCs抑制的效果并且给出了代表方法的抑制机理.

    道路沥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抑制剂

    环氧树脂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张洋义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概述了环氧树脂的分类与组成,总结了常用固化剂与添加剂类型及其优缺点,综述了环氧树脂的固化机理与增韧改性方式,并对不同方法的增韧改性效果进行总结之后,从孔隙率、力学强度与耐化学腐蚀三个方面对环氧混凝土性能研究现状进行概述.最后,总结得到环氧树脂混凝土目前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上述问题得到了环氧树脂混凝土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技术仍是进一步研究的热点;环氧树脂混凝土作为一种聚合物混凝土材料可有效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在工程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成本过高是制约环氧树脂混凝土广泛应用的关键原因.

    道路工程混凝土聚合物环氧树脂工程性能

    河西地区钢筋混凝土道面早期强度增长特征研究

    贾志杰胡文斌杜世彪刘振阳...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河西地区钢筋混凝土道面早期强度的增长特征,文章以G30 连霍高速肃州服务区新建项目钢筋混凝土道面施工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的方式获取了40 个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道面早期抗压强度增长较快,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第3 天可达设计强度的 84.4%、第 7 天可达设计强度的98.34%;75%的测区能够在7 天内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90%的测区能够在9 天内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钢筋混凝土道面早期强度的增长特征能够给钢筋混凝土道面的施工提供指导建议,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钢筋混凝土道面裂缝的发生率.

    钢筋混凝土道面河西地区抗压强度早期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