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鲁艺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鲁艺苑
齐鲁艺苑

刘晓静

双月刊

1002-2236

qiluyiyuan@sdca.edu.cn

0531-86423634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91号

齐鲁艺苑/Journal Qilu Realm of Art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山东艺术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报,是山东省唯一的艺术类学术性综合型理论刊物。主要刊登美术、设计、戏剧、影视、音乐、舞蹈和艺术理论等多种学科研究成果,兼及发表美术作品、突出照片和介绍重要活动、学界名人。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山东地方特色,关注全国艺术动态,追求时代领先精神,欢迎广大作者来稿和读者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片复兴"运动的"良心"传统、城乡构形与启蒙想象——以《故都春梦》及其本事为考察中心

    赵牧左梓龙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片复兴"运动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开创性的事件.在孙瑜的《故都春梦》与"良心主义"电影的比照中,我们可以洞见"国片复兴"运动和"良心主义"电影之间的紧密承续关系,也即,所谓"复兴",事实上是对20世纪20年代"良心"传统的复兴.无论是对郑正秋,还是对罗明佑来说,启蒙主义一直是他们创作的重要内涵,而其作品也大多以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来构建叙事,传达社会教育和民众启蒙的理念,《故都春梦》所采取的"城乡构形"也是如此.借助城市(现代)与乡村(传统)之间的矛盾,来表示某种启蒙话语,在郑正秋的电影序列中能找到先例.但是,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政治和社会条件的转变,导致不同时代的作品在城乡构形层面呈现出明显差异.《故都春梦》显示出城乡构形的激烈对抗性,集中表达了以罗明佑为首的中国文人知识分子的道德困境及其启蒙主义理想的内在分裂,同时也印证了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化从"个体"走向"集体"的历史进程.

    国片复兴良心主义启蒙主义罗明佑《故都春梦》

    "山的那一边":20世纪20年代国产电影的现代想象

    谭鹏麟赵洋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可见性"的话语被纳入社会建构的体系中开始,电影在形塑国人的自我认知、主体意识和现代想象方面,就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20世纪20年代是国产电影渐趋兴起的初始阶段,来自不同背景的创作者纷纷借助电影媒介呈现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实状况和异域景观,启发国人的现代意识.在中国从传统迈向现代的过程中,电影人通过视觉修辞和批判言说,以不同的叙事策略和话语形式,于改编、身体和空间三个层面,引导国人通过视觉手段营造主体意识和现代想象,实现了影像对社会的再建构及对现代的想象与启蒙.

    20世纪20年代视觉性想象现代性

    近年来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创作的"温暖现实主义"趋向及其类型策略

    张明浩吴岚清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国现实题材电影日益呈现出"温暖现实"的创作趋向.这种"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特征,主要表现在题材选取及故事讲述与叙事两个方面.在题材择取及故事处理上,这些电影较为集中关注和探讨"社会议题",并且,在故事讲述上,往往在深入反思社会问题的同时,以主人公的人性坚守及"温暖"行为选择结尾,达到既与社会情绪相互共振,又温暖式传递主流价值观念的效果.在叙事策略上,近年来中国现实题材电影以"家庭"作为叙事结构方法,在日常化情感、日常化人物和生活场域中进行细致的生活化叙事,探求社会生活的本质意义,从而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展现某种温暖现实生活的美学格调.作为一种创作手法或思维而言,温暖现实主义与中国文化有着高度契合性.其利弊得失,也启示中国电影应该在营造"温暖现实"的同时,不忘进行相应的类型创新及叙事探索.

    现实题材生活化叙事类型化

    文化资源"活化"的建构机制要略

    西沐雷茜
    9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资源"活化"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文化、资本、科技、市场四大要素创造性地构建了文化资源"活化"的系统结构、机制、管理和路径,认识到文化资源"活化"与金融创新的协同发展推动了文化的创新生发与快速发展,而艺术金融作为文化资源"活化"的一支有生力量在迈入数字文化新经济的征程中会持续提供中国的智慧、力量与方案.

    文化资源艺术金融建构机制活化

    艺术文献在艺术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成乔明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文献是艺术传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艺术精神传播的主阵地.艺术传播的是艺术信息,艺术文献既是艺术史的总结,更是艺术信息和人类精神家园的传承体系.艺术文献的边界正从物理形态向数字形态延伸,艺术文献也由此呈现四种类型:文字型艺术文献、作品型艺术文献、录制型艺术文献,数字型艺术文献.艺术文献的证实是艺术传播负责任和有效的第一步,艺术文献在艺术传播中的应用既要考证艺术文献、艺术信息的来源,也要学会运用大数据进行数字交叉验证的方法,同时还要加强平时的文献阅读、经验积累和田野调查,如此才能保证艺术传播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艺术文献艺术传播数字信息应用研究

    万能青年旅店乐队对当代华北社会形态的反映——基于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分析

    崔云伟高明宽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万能青年旅店作为新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摇滚乐队,其音乐创作对于当今国内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有着深刻的观察与理解.从西奥多·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思想,即"关注异质性与非同一性"出发,可以发现乐队的创作反映了当代华北社会形态的三个主要问题:工具理性、幻象、自役与互役性.工具理性首先对自然进行了同一性的改造,继之延伸到人类社会之中并造成了深刻的异化和矛盾."幻象成为统治"驱使着异化的人拥抱市场,以美好愿景使人被动纳入工业秩序当中,成为了同一性的人.信息化时代的接踵而至,则让沦为"文化工业"的观看者的人们,更进一步地陷入到了自我奴役与个体间相互奴役的深渊当中.

    阿多诺否定辩证法万能青年旅店

    传媒艺术专业群联合创作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创新研究

    李磊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媒艺术类专业属于偏重实践的专业群.它往往通过采取联合创作的方式,将诸多专业集合到一起完成某项实践.这种人才培养的整合式课程可以检测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并考察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当下影视传媒类高校在联合创作中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运作模式:学校主导的联合创作;二级学院(系)主导的联合创作;学生自发的联合创作.在OBE理念影响下的联合创作通过恰当的主导模式和整体设计思路,更加强调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全过程控制,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课程运作机制,包括课程设置中的的通专结合,指导机制中的职责明确,管理机制中的程序保证等.

    传媒艺术联合创作OBE理念

    人工智能在大学美学教育中的伦理问题探讨

    吕海霞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大学美学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和创作平台,但也引发了诸多伦理层面的问题与挑战.通过建立透明公开的AI审美评判机制、构建严密的学生隐私保护机制、加强创作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人机协同创作、培养教师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专业素养,可以更有效地发挥AI技术在美学教育中的质效.同时,通过伦理方向的探讨,以期为规范人工智能在美学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促进美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人工智能大学美学教育伦理问题

    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龙山黑陶"现代艺术作品巡展

    中插1页

    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年画融入现代生活"新年画创新工艺人才培养

    封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