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于金明

半月刊

1673-5269

zgzlx@public.jn.sd.cn

0531-67626604,531-67626704

250117

山东省济南市济兖路440号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隶属于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以防为主(三级预防),防治并举”为本杂志的办刊宗旨。主要栏目有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技术革新与经验交流、论著摘要与病案报道、域外肿瘤研究信息转载、简讯等。为活跃学术气氛,增加著、读、编者间的交流,本刊还将不定期的设置“学术争鸣”栏目。本刊以从事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公共数据库在癌症防控中的作用

    曹毛毛陈万青
    187-188页

    1990-2019年早发食管癌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中国与全球对比分析

    滕熠曹毛毛严鑫鑫杨帆...
    18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描述分析1990-2019年中国早发食管癌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并与全球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采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研究数据,基于GBD世界标准人口的年龄结构,对1990-2019年中国早发食管癌(20~49岁)的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率进行年龄标准化计算,按年份、性别描述年龄标化率分布情况,并与全球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使用标化死亡率与标化发病率计算[1-死亡发病比(MIR)],作为5年相对生存率替代指标.计算1990-2019年中国与全球早发食管癌新发与死亡病例数分别占全部食管癌新发与死亡病例数的比例,按年份与性别描述早发食管癌占比情况.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别计算1990-2019年中国与全球的早发食管癌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患病率、标化DALY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1990-2019年,中国早发食管癌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均高于全球整体水平.2019年中国早发食管癌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分别为1.96/10万、1.46/10万、5.31/10万和66.95/10万,对应的全球整体水平分别为1.19/10万、0.96/10万、2.81/10万和44.23/10万.2019年中国与全球的男性早发食管癌标化率均高于对应的女性标化率,其中中国女性早发食管癌的标化死亡率与标化DALY率低于全球水平(分别为0.31/10万vs0.47/10万与14.80/10万vs22.34/10万),其余中国早发食管癌的男性、女性各项标化率均高于全球水平.中国早发食管癌的(1-MIR)从1990年的0.10上升至2019年的0.26,全球水平从0.12上升至0.19.1990-2019年中国早发食管癌占比低于全球水平,2019年中国早发食管癌的新发与死亡病例占比分别为5.59%与4.50%,对应的全球水平分别为7.64%和6.62%.1990-2019年,中国早发食管癌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大于全球水平,APCC分别为-2.03%、-2.77%、-0.88%和-2.74%,对应的全球水平分别为-1.31%、-1.63%、-0.68%和-1.61%.结论 中国早发食管癌的疾病负担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球整体水平,相关肿瘤综合防控工作仍需给予重视.

    食管癌疾病负担Joinpoint回归模型早发趋势中国全球

    中国与全球胃癌负担及归因于人口老龄化的比例及趋势分析

    严鑫鑫曹毛毛滕熠杨帆...
    196-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与全球1990-2019胃癌负担及其归因于人口老龄化、人口数增长、胃癌年龄别发病率、胃癌死亡发病比的比例及趋势.方法 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提取1990-2019年全球与中国≥25岁人群胃癌发病数、死亡数及对应的人口数,以1990年的胃癌负担年为基准,采用因素分解法计算1990-2019年合计、男性和女性胃癌历年可归因于人口老龄化、人口数增长、胃癌年龄别发病率、胃癌死亡发病比的死亡数,并计算历年胃癌归因死亡数占当年胃癌总死亡数的比例及其时间变化趋势.结果1990-2019年中国和全球≥25岁人群胃癌新发病例数分别由31.73万增长至61.28万和88.33万增长至126.98万,死亡数分别由30.55万增长至42.15万和78.83万增长至95.72万.其中中国归因于人口老龄化、人口数增长、胃癌年龄别发病率、胃癌死亡发病比的胃癌死亡数分别为14.38万、20.05万、-8.38万和-14.35万,分别占2019年中国胃癌总死亡数的34.15%、47.61%、-19.89%和-34.08%;全球归因于人口老龄化、人口数增长、胃癌年龄别发病率、胃癌死亡发病比的胃癌死亡数分别为18.45万、50.72万、-34.21万和-17.96万,分别占2019年全球胃癌总死亡数的19.33%、53.13%、-35.83%和-18.81%.中国归因于人口老龄化的胃癌死亡数及其占胃癌总死亡数的比例在1995年以前呈下降趋势,而从1995年之后开始上升并快速增加;全球归因于人口老龄化的胃癌死亡数及其占胃癌总死亡数的比例持续上升.中国胃癌负担受人口老龄化影响较全球更为明显.结论 胃癌负担归因于人口老龄化的负担在逐渐增加.与全球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是近年来胃癌负担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并且有超过人口增长因素的趋势.因此,健康老龄化是癌症特别是胃癌防治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胃癌疾病负担老龄化归因比例中国全球

    中日韩肝癌流行病学分布对比分析

    曹毛毛杨帆李倩茹夏昌发...
    205-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日韩三国肝癌流行病学情况,从而为降低肝癌疾病负担提供基础信息.方法 数据来源包括全球癌症流行病学数据库(GLOBOCAN)2020 Cancer Today数据库以及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数据库,分别描述三国的肝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以下简称发病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以下简称死亡率)以及肝癌归因比例.同时,通过计算肝癌死亡发病比比较中日韩三国肝癌生存情况.结果 中国肝癌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最高,分别为410 038和391 152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8.2/10万和17.2/10万.中日韩三国中,男性人群的肝癌发病率(依次为27.6/10万、16.1/10万和23.0/10万)高于女性(依次为9.0/10万、5.3/10万和6.5/10万).同样,中日韩三国男性人群的肝癌死亡率(依次为26.1/10万、7.8/10万和16.5/10万)也高于女性(依次为8.6/10万、2.3/10万和4.3/10万).对常见癌症的死亡发病比比较发现,肝癌在3个国家中均位列第2位,但不同国家对比可发现中国的肝癌死亡发病比(0.954)最高,其次为韩国(0.755),日本肝癌死亡发病比最低(0.617).中国和韩国的肝癌发病和死亡50.00%以上归因于慢性HBV感染,但在日本,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为HCV感染,其发病归因比例为71.39%,死亡归因比例为72.58%.结论 在中日韩三国中,肝癌的疾病负担仍然相当严峻,肝癌危险因素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肝癌疾病负担发病率死亡率中国日本韩国

    1990-2019年全球宫颈癌疾病负担分析

    卫飞雪冯瑞梅高雪丁玲...
    210-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全球、各区域和不同国家近30年宫颈癌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以识别在消除宫颈癌方面取得进展的国家以及需要进一步努力的国家和地区,从而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消除宫颈癌的全球目标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全球疾病负担2019数据库中1990-2019年全球、6个WHO分区以及204个国家宫颈癌发病、死亡及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数从1990年的335 642例增长至2019年的565 541例,年增长率为2.3%,死亡病例数从184 527例增长至280 479例,年增长率为1.7%.1990-2019年全球和除西太平洋地区以外的WHO区域宫颈癌年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降低趋势,年降低率为0.1%~1.2%.在204个国家中,过去30年有43个国家宫颈癌标化发病率和20个国家宫颈癌标化死亡率呈增长趋势,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区,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结论 全球宫颈癌绝对负担的增加以及在非洲等部分国家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提示亟需在这些地区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以提高疫苗接种率、宫颈癌筛查覆盖率以及宫颈病变的治疗率,从而尽快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消除宫颈癌这一宏伟目标.

    宫颈癌发病死亡伤残调整生命年时间趋势分析

    LINC00626通过JAK1/STAT3/KHSRP信号通路调控食管鳞状细胞癌转移的机制

    李宏丽康霞范林林李丽...
    216-225,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626(LINC00626)通过Janus激酶1(JAK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KH型剪切蛋白(KHSRP)信号通路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转移的恶性进程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20-01-01-2022-12-31微创腔镜手术切除的144例ESCC患者中ESC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距离肿瘤>5 cm)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ESCC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人食管黏膜上皮细胞Het-1A和4株食管癌细胞(EC-9706、OE-33、KYSE-450和SK-GT-4)中LINC00626和KHSRP的表达.慢病毒转染分为LINC00626敲低慢病毒(sh-LINC00626)组及其空转病毒(sh-NC)组、sh-LINC00626+KHSRP组、LINC00626过表达慢病毒(LINC00626)组及其空转病毒(vector)组,qRT-PCR法检测其转染效率.采用细胞计数盒8(CCK8)增殖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LINC00626对ESCC细胞生长的影响,qRT-PCR法检测LINC00626对JAK/STAT家族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KHSRP对JAK/STAT家族蛋白表达的影响.LINC00626、KHSRP在ESC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LINC00626对细胞迁移能力影响的Transwell实验、分子机制实验中的qRT-PCR实验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LINC00626、KHSRP在人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和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转染sh-NC、sh-LINC00626+vector、sh-LINC00626+KHSRP后LINC00626表达量的差异,回复实验中的Transwell实验结果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CK8实验结果分析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ESCC组织中LINC00626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8,P<0.001;4株食管癌细胞中LINC00626的表达量高于人食管黏膜上皮细胞Het-1A,F=38.19,P=0.017;ESCC组织中KHSRP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3,P<0.001;4株食管癌细胞中KHSRP的表达量高于人食管黏膜上皮细胞Het-1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0,P<0.001.CCK8增殖实验结果显示:LINC00626组细胞生长率高于vector组,且24、48、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不同组别×时间=1 909.00,P<0.05;sh-LINC00626组细胞生长率低于sh-NC组,且24、48、72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不同组别×时间=94.50,P<0.001;回复实验中,sh-LINC00626+KHSRP组细胞生长率高于sh-LINC00626+vector组,且24、48、72 h细胞生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C-9706细胞中F不同组别×时间=2 653.00,SK-GT-4细胞中F不同组别×时间=543.60,均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LINC00626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量高于vecto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30,P<0.001;sh-LINC00626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量少于sh-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0,P<0.001;回复实验中,sh-LINC00626+KHSRP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量高于sh-LINC00626+vecto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C-9706细胞中F=252.80,SK-GT-4细胞中F=690.00,均P<0.001.分子机制相关实验结果显示,LINC00626、KHSRP过表达和敲降均可影响JAK1、STAT3、p-JAK1、p-STAT3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INC00626、KHSRP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均表达上调,且LINC00626可以通过JAK1/STAT3调控KHSRP影响ESCC转移的恶性进程.

    食管鳞状细胞癌LINC00626JAK1/STAT3/KHSRP信号通路分子机制

    miRNA-543调控DAZAP2基因对胃癌细胞5-氟尿嘧啶耐药的影响及其机制

    王冰雨檀碧波李勇刘文博...
    226-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微小RNA-543(miR-54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进一步探讨miR-543对胃癌细胞5-氟尿嘧啶(5-FU)耐药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9-06-01-2021-10-31收治的5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50例胃癌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miR-543的表达,记录患者术后接受替吉奥(5-FU衍生物)联合奥沙利铂(SOX)方案化疗的无病生存期(DFS).培养正常胃上皮细胞株GES-1、胃癌细胞株AGS和对5-FU耐药细胞株AGS/5-FU,用qRT-PCR法检测miR-543的表达;在miR-543抑制物转染AGS/5-FU细胞株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AGS/5-FU对5-FU的敏感性;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AGS/5-FU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无精症相关蛋白2(DAZAP2)、p53、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miR-543的靶向基因,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对其进行验证.通过DAZAP2回复实验进一步验证miR-543的作用.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miR-543在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抑制miR-543后胃癌5-FU敏感性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调控miR-543表达后,Bcl-2、Bax、DAZAP2、p53、MRP1、TS的表达差异.结果 miR-54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1.031±0.408)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236±0.056),t=13.640,P<0.001;高表达miR-543的患者DFS短于低表达miR-543患者,P=0.008.qRT-PCR法结果显示:miR-543在AGS/5-FU细胞中的表达水平(7.223±1.260)高于 GES-1(1.306±0.285)和 AGS 细胞(3.286±1.166),F=16.050,P=0.004;抑制AGS/5-FU 细胞株中 miR-543 的表达后,AGS/5-FU 细胞对 5-FU 的敏感性(0.452±0.168)增加,F=12.003,P=0.008.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DAZAP2是miR-543的直接靶基因.蛋白质印迹法和qRT-PCR法结果显示,在抑制miR-543表达后,AGS/5-FU细胞中Bcl-2、TS表达减少,Bax、DAZAP2、p53表达增加,MRP1表达无明显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证实miR-543对DAZAP2有直接调控功能.在AGS/5-FU细胞中抑制miR-543的同时过表达DAZAP2,发现对5-FU的敏感性增加,Bcl-2、TS、Bax、p53等蛋白的表达有所恢复.结论 miR-543可能通过抑制DAZAP2基因参与胃癌细胞5-FU耐药的形成.

    胃癌微小RNA-543氟尿嘧啶耐药无精症相关蛋白2

    肺磨玻璃结节干预策略

    崔舒蕾王建卫
    23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肺磨玻璃结节(GGN)干预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对GGN的诊治决策提供参考,减少过度诊治.方法 以"磨玻璃结节、病理、基因突变、手术、深度学习"为中文关键词,"ground-glass nodule、pathology、gene mutation、surgery、deep learning"为英文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2007-01-01-2023-02-30相关文献.纳入标准:肺GGN的研究现状及干预管理相关文献.排除标准:可信度较低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67篇.结果 随着低剂量CT的广泛应用,肺GGN的检出率逐年提高.短暂性GGN多与良性病变有关,持续存在的GGN恶性概率高且呈惰性生长.GGN影像学表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浸润程度并预测其生长模式.预测GGN的生长模式除了传统临床及影像学方法,基因层面的研究也占有一席之地.部分GGN生长后再实施手术不影响其预后,可适当延长该部分GGN的手术窗口期.GGN患者选择亚肺叶切除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同时获得比传统肺叶切除更好的术后生存质量.人工智能尤其深度学习技术对GGN的检出、浸润程度的判断和生长预测都有一定帮助.结论 对于GGN的干预目前已经开始由积极干预向适时干预转变,手术最佳干预时机以及部分GGN是否需要干预有待更多的研究支持.

    肺结节磨玻璃结节病理基因突变手术深度学习综述文献

    多参数MRI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邹静敏王华东马长升王世江...
    241-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参数MRI(mpMRI)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应用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以"磁共振、多参数成像、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为中文关键词,"MRI、multiparametric imaging、rectal cancer、lymph node metastasis"为英文关键词,系统检索2017-01-01-2023-06-07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2)mpMRI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相关研究.排除标准:(1)会议性、评论类等文献;(2)内容相似或重复的文献.最终纳入61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相比,mpMRI(对比增强MRI、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T2加权图像等)能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视角观察病变;与单一的CT图像相比,基于mpMRI的影像组学特征模型结合临床危险因素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结论mpMRI在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较大的潜能,结合基于mpMRI的影像组学特征和深度学习的预测模型是其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之一.此外,有待开发更多的mpMRI以提高直肠癌患者术前淋巴结状态的预测,辅助医师做出最佳诊断,使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

    磁共振多参数成像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综述文献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稿约

    后插1-后插2页